“我研習過水利知識,知曉如何挖建運河。”王連直言道,從宋朝開始,運河終於成為了官方的稱呼,不再是溝渠一類的混亂叫法。
“你叫,王連?”馬之貞思忖了下,想起了剛才通報的名字。
“正是!”
“如此年輕,便成了道士,豈不可惜?”
“我看著年輕,實際年齡已經三十了。”王連隨口道。
“哦,拜在哪個門下?”馬之貞有些意外,他怎麼看王連都不過二十出頭,但舉止從容,神色淡定,倒像是見過世麵的。
“全真!”
“師父是誰?”馬之貞又問。
“尹誌平真人。”王連早就想好了,張口就來。
馬之貞聽到這句話,眉頭立刻皺了起來,緩緩道:“世人皆知,尹真人三十年前便仙逝了,怎麼會有你這個弟子?”
穿幫了!
還是對全真教缺乏足夠的了解,王連見過大風大浪,蒙錯師父又不是頭一回,不慌不忙地說道:“不瞞大人,尹真人深知道法,仙逝是假象,他在芒碭山的古墓裏繼續修行,並且收了我這個被父母遺棄的孤兒。”
見王連說得一本正經,馬之貞也不禁產生了懷疑,又問:“可有信物?”
哪來的信物?王連有些頭大,還是把鳳鳴笛拿了出來,遞過去道:“大人請看,這就是師父送給我的笛子,時常吹奏,可以放鬆心神,體悟大道。”
馬之貞翻來覆去地看,也沒發現上麵有關於尹誌平的標記,但有一點不用懷疑,此物造型別致,一定來自於古代,價值不菲,不是普通人可以擁有的物件。
馬之貞也不貪財,將笛子又還給王連,這才問道:“是尹真人讓你來找我?”
“正是恩師安排!”
“道家怎麼會對水利有興趣?”
問題很多,王連卻必須耐心回答,“道家本就懷著濟世安民之心,道和德密不可分,根據尹真人的推算,大人在挖建這條河渠方麵,遇到了些障礙,特讓弟子前來相助。”
“真人預料不錯,本官來此已有半年,走了很多地方,對於如何引水北上一事,也頗感頭疼。”馬之貞坦言道。
“此事不難,可以建設閘堰以提高水位。”王連道。
“本官曾負責濟州河建設,引清、濟、汶、泗之水,立閘節水,但水量依舊不足,來往船隻舍近而求遠,多從海上繞行。”馬之貞道,向王連傳遞信息,他很清楚閘堰的技術和用途。
隨著造船技術的提高,海運已經成為長途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毋庸置疑,到了現代,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和大型海上貨輪,已經取代了運河漕運。
但這並不表示,元朝不需要繼續修建運河,海運興起,隨之而來便出現了海盜,東瀛日本在海上就非常活躍,不乏搶掠之舉,為此,忽必烈還出兵打擊過。
“大人,我認為,船隻不選擇平靜的運河,卻要走危險的大海,不是運河沒建好,而是人禍作祟。”王連道。
“何出此言?”馬之貞不禁愣了下。
“官員設卡,中飽私囊,纖夫、船戶的利益難有保障,他們寧願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