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培養孩子待人接物與日常生活習慣的合同(1 / 3)

我們都喜歡待人彬彬有禮生活中井然有序的孩子,相反,那些分不出長幼尊卑,書包、衣服、玩具總是亂成一團的孩子總會讓你皺起眉頭。但這並非是孩子的錯,一定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出了問題。跟孩子簽一份合同試試,也許會讓孩子在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的諸多習慣都能有所改觀。

1.糾正孩子不良習慣的日常生活合同

好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壞習慣則會毀了一個人。家長如果回顧一下自己的成長之路就會發現,你的事業或家庭生活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往往與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有密切的關係。糾正孩子的一個不良習慣,就會給孩子未來的成功消除了一種隱患,積累了一分積極的因素。

張圓圓的媽媽很奇怪,女兒剛讀一年級,怎麼總是有做不完的功課。後來,她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張圓圓每次不是在那裏削鉛筆,就是對著天花板發呆,或者是擺弄尺子,幾分鍾過去了,她也沒碰過一下書。張圓圓的媽媽開始反思:問題出在哪裏?孩子一定以為她自己整個晚上都在做功課,卻沒有意識到其實是在浪費時間。怎麼才能幫助圓圓改掉拖遝的壞習慣,這成了媽媽頭疼的問題。

後來,她和鄰居王女士交流,她也是圓圓同學陳晶的母親。聽到她說,自己的女兒身上也存在這種問題。圓圓的媽媽這才意識到,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拖遝、小動作多,是一般孩子的通病,進而她想到,不光是這些,孩子的身上還有不少的小毛病,比如做事沒有條理,自己的書包裏總是亂七八糟,以及粗心、沒有節儉意識、喜歡吃零食而不好好吃飯等等。這些小毛病如果不及時糾正,一旦成為她的生活習慣,對她未來的生活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其實,孩子身上存在一些小的不良習慣是正常的,但家長漠視這些壞習慣的存在則是不正常的、甚至危險的。

父母若想讓孩子改掉一些壞習慣,首先應注意不要對孩子給予過分的關注。比如,在吃的方麵,父母不要在孩子的口味上總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而且嘮叨著讓孩子“應該吃什麼”、“多吃什麼”、“快點吃”之類。這些都將影響孩子的思維和選擇,製約他們的味覺和嗅覺神經感受,因此孩子不能體味食物的美感。長此以往,孩子會慢慢地以厭食對抗父母的關注。父母最好的態度是,一貫地采取合理提供用餐內容、用餐時間、給孩子表現出愉快而津津有味的吃飯的榜樣,還要提供給孩子判斷和選擇的機會。孩子之所以拖遝、依賴、無助,主要由於父母完全代替了孩子的思考和判斷,沒有開始培養他們從小就該具有的責任能力。孩子的責任感,就是要在與他們有關係的事情上,讓他們具有盡情、自由地發言的機會,並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父母要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合理規範孩子的行為、一貫堅定地執行規範。在孩子的行為上,哪些是可被接受的,哪些是不可被接受的,孩子需要一個明確的界限。

父母不過多地為孩子做主的同時,也應把握放手的尺度。有一項調查表明:我國有31%的小學生不願吃早餐,有37%的小朋友經常喝碳酸飲料。大部分小朋友不願吃芹菜、胡蘿卜、白菜、土豆、海帶、豆腐等營養豐富的食物。而這些食物是很健腦的。碳酸飲料喝多了,會使鈣質流失,不僅造成齲齒,而且對腦部會有不良的影響,使人注意力變得散漫,性格極度敏感,易發脾氣,將引起情緒不安,最終導致身體素質較差,學習成績不理想。有的孩子偏食很嚴重,隻喜歡吃某一類食物。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吃富含各類營養的食物,不偏食。豆製品、奶類、蛋、魚蝦、瘦肉富含維生素,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和鈣等無機鹽的等。

無論是拖遝沒有時間觀念,還是偏食,都是孩子的不良習慣。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懂得:良好習慣都是通過做好細節的小事而養成的。好的習慣能夠提高人的素質,改變人的一生。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的行為問題、孩子正常的活動方式。孩子吃飯時哼著歌或敲打著碗,而不是專心致誌,就要幫助他改正。要用心設計訓練孩子養成良好日常習慣的計劃,幫助他控製自己的惰性和欲望。父母不僅要要求孩子,而且自己也要參與,至少在孩子麵前應該表現得富有自製力,珍惜時間,充滿責任心。

附:爸爸媽媽與孩子簽訂的養成好習慣合同

甲方:爸爸媽媽

乙方:

乙方知道,要想實現自己的大理想,就必須糾正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小習慣,因此,願意在甲方的指導下改正自己,讓自己做一個更優秀的孩子,在這方麵,甲乙雙方達成如下協議:

①乙方願意養成注意力集中的習慣。做作業或是做其他事情時,就努力把這一件事做完做好,而不是三心二意,或者做一些小動作,吃飯時不能邊吃邊玩或者邊吃邊看電視。

②乙方願意養成按時吃飯、少吃零食的習慣。零食裏會含有添加劑,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乙方在想吃零食時,要聽從爸爸媽媽的勸告,忍住吃零食的欲望,盡量在吃飯時多吃一些。

③乙方願意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自己的玩具玩過後要整理好,書包裏的書和學習用品按次序放好,放學後先把作業寫完再去幹其他的事情。

④乙方願意養成有規律作息的習慣。晚上睡覺時間到了,就要上床睡覺,早上該起床了也要按時起床。

⑤乙方願意養成節約的習慣。平常注意隨手關燈、關電視,沒吃完的食物要保存好,下次再吃,懂得愛護爸爸媽媽給自己買的新衣服、玩具等。

⑥乙方願意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在家裏也好、學校也好,做事情不能粗心大意、丟三落四,自己的東西自己保管好,爸爸媽媽、老師有什麼要求要用心記住。

⑦甲方願意幫助乙方糾正這些小毛病,同時注意不能態度粗暴,而應該采取溫和的方式,在乙方有了進步後,甲方要給予適當的獎勵。

⑧乙方有權指出甲方的壞習慣,並在乙方的監督下改正。

⑨本合同自甲乙雙方簽字之日起生效執行。

甲方(簽字):乙方(簽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執行要點:

①簽訂協議之前,要盡量讓孩子明白某些不好的習慣對他實現自己的理想是十分有害的,從而讓他內心裏產生改正這些習慣的願望和動力。這是合同能否有效的關鍵。

②既可以針對孩子多個方麵的問題簽訂一份全麵的協議,也可以就孩子表現突出的問題製定一份專門的協議。

③如果孩子的行為是與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有關,父母就要從自身找問題了。比如,有的家長平時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書報,有的家長也會因疲倦或懶惰做事拖時間,這些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遝等不良習慣。因此,家長不妨先自我檢查,為孩子做個榜樣。

④幫助孩子製定一個作息時間表。幫助孩子在計劃中度過一天的時間,可以把周末的兩天休息認真規劃一下,如果見效就可以修改、延長,一周下來就可以製定一份比較規範的作息時間表了。讓孩子嚴格按照作息時間表來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因為不良的習慣破壞了計劃。讓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對照時間表檢查一下,看他是否按照計劃完成了所有的事情,如果完成得不好,父母要陪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對未完成的事情,及時製定補救措施,幫助他做好,下次注意,這樣他第二天就會做得更好。

2.讓孩子養成自我保護意識的防範合同

孩子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在兒童被拐賣、受到性侵犯的案件屢見不鮮的情況下,家長們在對孩子的保護方麵切不可粗心大意、存在僥幸心理。當然,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保護孩子最有效的辦法是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讓他養成碰到事情首先要自我保護的習慣。

一個晴朗的星期天,陳洋洋的爸爸媽媽不顧冬天的寒冷,像每一個周末一樣,去看望同城住著的洋洋的爺爺奶奶。十歲的洋洋快考試了,最近的作業比較多,所以,媽媽這次沒有帶著他一同前往。洋洋特地一大早給爺爺奶奶打了個電話,問候了他們。

陳洋洋的爸爸媽媽因為有些不放心留他一個人在家,快到中午時便回來了。可是推開門卻發現洋洋並不在家,夫妻兩人一下子沒了主意。正在著急時,見兒子從門外跑進來,手裏提著個小箱子。這時嚇得一身冷汗的媽媽,又生氣又奇怪地問道:“你在幹什麼呀?爸爸不是囑咐你不要出家門的嗎?”

洋洋指了指手上的箱子:“是爸爸單位的丁叔叔開車來了,他順路給咱們家送了點特產,打電話時我說你們都不在,他說不好停車,所以我就跑下樓去拿的。”

聽洋洋這麼一說,爸爸媽媽才鬆了一口氣。但同時,他們也意識到孩子單獨一個人在家時,是多麼不安全。在以後的日子裏,爸爸媽媽時刻注意提醒洋洋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樹立必要的防範意識。

有調查顯示:少年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較差。相關部門曾作過這樣一次試驗:以若幹名小學生為調查對象,當家裏隻有他們一人在家時進行敲門試驗,通過多種借口,比如查煤氣表、檢查水管、修理電器、推銷商品等,都無一例外地敲開了這些孩子的家門。少兒的自警意識之差由此可見一斑。而更使人擔憂的是,校內安全、校外活動安全、衛生防疫、飲食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災害防範等安全教育仍然很薄弱,中小學生缺乏安全意識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雖然家長們都很擔心孩子的安全,但是,很少有家長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過自我保護和自救方麵的教育。有些家長自己都沒有防護和自救這方麵的意識,有的甚至還起錯誤的“示範”作用。

懂得自我保護的技能是孩子生存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標誌。來看下麵的一組數據: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與公安部開展的“中國兒童步行安全狀況調研”報告顯示,2004年共有7078名中國兒童被道路交通傷害奪去了生命,有28017名兒童在道路交通傷害中受傷,這是多麼令人焦慮的數字。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中小學生每年意外傷害事故,死亡人數在萬人以上,平均每天都有一個班的孩子因意外傷害事故喪失生命。這是驚人的事實。

近年來,雲南警方調動了上萬名警力,花費了600多萬元,全力尋找200多名丟失的孩子。

2004年8月,福建警方曆時兩年多,解救了44名被拐賣的嬰兒,而這次尋親行動動用了上百名警力,耗資近500萬元。

孩子丟了,意味著父母從此無心工作。被拐賣當然是比較極端的例子,而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總是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欺騙和傷害,因此對受過欺騙和傷害的孩子的心理疏導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解決孩子安全問題,首要的是要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在這方麵,作為父母要協同社會一起,為孩子的成長塑造健康、安全的環境而努力。

在這個信息爆炸、科技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網絡的普及對於缺少判斷力的兒童來說所帶來的負麵影響也不容置疑。為此,應該對孩子安全問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注重孩子生理安全的同時,也不要忽視精神傷害這一隱性因素的作用,努力做到真正全麵地關懷孩子的成長和安全。另外,絕大多數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都與學生之間的打鬧玩耍有關,而中小學生對自己行為及其後果的識控能力較差,對玩耍的分寸也缺乏一定的把握能力,因此家長和教師都有責任告知這些未成年人娛樂玩耍要有度,以避免那些不該發生的傷害事故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附:爸爸媽媽跟孩子簽訂的自我保護合同

甲方:爸爸媽媽

乙方:

乙方應該認識到,社會上好人多,但也有一些壞人,有的壞人還專門打小孩的主意,因此,乙方願意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甲乙雙方就這個問題簽訂如下協議:

①乙方一人在家時,一定會關好門窗。如果有人敲門,要從貓眼看清來客是否認識,隻有認識他才會開門;如果是陌生人,就不開門;不告訴陌生人任何事情,可以說大人正忙,請他下次再來;如果陌生人還不離開,就打電話給鄰居或打110報警。

②如果在逛街或遊園時,與爸爸媽媽走散了,乙方會馬上到廣播室或者找警察叔叔,不聽信陌生人的話,更不會跟隨他去找爸爸媽媽。

③不喝陌生人給的飲料、糖果以及其他食物,不到荒涼或偏僻的地方玩耍。

④乙方會記住自己的家庭地址以及爸爸媽媽的工作單位、電話號碼,有事時及時和爸爸媽媽取得聯係。

⑤在橫過馬路時,我一定會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走斑馬線。不在道路上與同伴嬉笑、打鬧。

⑥我保證除了看病的醫生之外,不讓任何人觸摸自己的身體。

⑦在與同學玩耍時,乙方會把握好分寸與尺度。如果夥伴有過激行為,就及時回避,以免造成雙方的傷害。

⑧乙方會跟爸爸媽媽學會使用電源開關、煤氣閥,離開家時,要把水龍頭關緊。自己不隨便開煤氣灶,不觸摸電源和電器的金屬部分,不玩明火。

⑨乙方單獨外出時,向爸爸媽媽說明情況,說明去向和回來的時間。

⑩乙方會牢記一些特殊電話號碼:110為盜警,119為火警,120為急救電話,必要時使用。

本協議自雙方簽字後生效執行。

甲方(簽字):乙方(簽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執行要點:

①家長要有意識地創設危險情境,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自衛能力。比如,要教會孩子在公共場所走失後,應怎樣求助,什麼樣的人才是可靠的求助者。教會孩子一人在家時,如有陌生人敲門該怎樣應對。放學回家的路上,有陌生人要領自己“玩”該怎麼辦;還可經利用媒體中的相關材料教會孩子應付突發事件,如地震、火災等。

②引導孩子找出身邊容易出危險的地方,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戶外活動時先把遊戲的目的要求向孩子說明,然後讓他們用眼睛觀察周圍的環境,看看哪裏容易出危險,提高孩子對危險的預見性。再如,看到有孩子在教室裏追逐打鬧,馬上組織孩子們討論這樣做的後果,然後讓他們在教室再找找看還有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危險,用自製的危險標記做上記號。孩子參與了“找危險”的活動,印象深刻,自我保護意識便提高了。

③孩子對周圍的世界是充滿好奇的,他們並沒有對危險的警覺性,所以,進行危險嚐試也是必要的。家裏燒開水,一直是讓家長放心不下的地方,有的孩子喜歡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去碰碰它,許多危險就因此而產生。因此,家長在打開水時就請孩子們先觀察,開水熱氣騰騰和翻滾的情形讓他們大吃一驚,然後再接了一杯水讓他們輕輕地碰一下杯子,他們嚐到了“燙”的感覺,知道了開水的危險,就再也不去碰它了。

④要讓孩子明白,自我保護與以自我為中心的區別,使孩子在勇於、善於自我保護的同時,能夠從小就勇敢而機智地承擔起適當的社會責任。平時,可以向孩子提一些這類問題,然後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比如:“如果在公交車上,你發現了一個賊正在偷別人的錢包,應該怎麼辦才能既維護了正義又不使自己受到傷害?”“如果有小朋友落水了,你又不會遊泳,應該采取什麼措施才能既救了朋友又保護了自己?”等等。

⑤父母應注意以身作則。比如家長在參與交通時,在進出的途中,騎摩托車應戴安全頭盔、按規定載人、駕駛汽車應帶好安全帶。不乘坐沒有安全座位的超員車、貨車、拖拉機、“帶病”車,過馬路時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標誌標線要看清;穿越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做到以及行走在道路上不違反交通法規等,使孩子對交通安全更加重視。

3.培養孩子理財習慣的合同

一說到理財,很多人認為這是成年人的事,其實不然,理財觀念恰恰需要從小培養,要讓孩子早一點明白父母所給的每一塊錢都來之不易,都應該花得明、花得值,從而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

強強的父母是公務員,家庭經濟條件很好,強強在同學中儼然也是個“大款”,他的兜裏經常揣著上百元錢,每月的零花錢總數至少在500元以上。強強經常中午請同學吃校門前的食品,從肉串到飲料,每次都能吃20元左右的東西,有時候請同學下飯店,甚至有一次強強的媽媽看到強強與兩個小夥伴在路邊大搖大擺地抽著煙。

強強的父母原來想,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不能讓孩子在生活上受到委屈,但隨著強強索要零花錢越來越頻繁,數額也越來越大,強強的父母認識到:強強對財富沒有正確的觀念,長此以往,怕強強會養成更多的壞毛病,變成一個紈絝子弟。但如果一下子斷掉強強的零花錢,又怕強強一時難以接受,強強的父母在向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朋友請教之後,和強強一起開了一次家庭會議。

會議是在晚飯之後開始的。強強的爸爸對強強說:“強強,你最近各方麵都表現不錯,學習和生活上都不用爸爸媽媽操心,爸爸媽媽覺得你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管理家庭開支,你願意麼?”

強強很高興,說:“好啊,我願意。”

強強的媽媽說:“你的責任很大啊,既要保證不出現赤字,又要記賬清楚,還要分析各項支出是否必要,你能做到?”

強強自信滿滿地說:“沒問題。”

理財不僅是成年人的專利,也不是所謂“有錢人”的專利,孩子理財在西方有的小學已開設了專門的課程。學會理財,孩子就能珍視父母的付出,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中國自古就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為什麼?因為如果不會理財,再多的財富也會很容易花完的。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在國會發言時指出,在早期教會學生一些個人理財方麵的基本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改善中小學的財經教育,幫助年輕人不至於作出錯誤的財務決定。”

“獨立而擁有財富不應該是少數人的特權,它應該是每一位美國人的希望所在,它是實現希望的有效工具。”而在理財觀尚不普及的中國,是不是也該在培養青少年理財觀念方麵前“走一步”?

孩子要學會生存,就是學會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生存,對孩子進行金錢和消費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關鍵是教什麼、怎麼教,也即教育的科學性問題。

從孩子要零花錢時起,他們心中已漸漸存在金錢的觀念了,父母應該為孩子有這樣的想法而高興,因為那是孩子長大的表現。父母應以平和的語氣問孩子:“你打算怎麼支配這筆錢呢?”一則,了解一下孩子打算拿錢來做什麼,孩子要拿錢買東西的時候,父母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幫孩子合理使用金錢,在適當的時候還可以提出意見。再則,也暗示他要想想如何使用零花錢,不能隨便花掉。在同意孩子管理自己錢的同時,父母也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父母應讓孩子明白:錢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媒介,它本身不能解決生活問題;花錢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需要,是為了增進進步,而不是滿足不正當的欲望;錢是平常之物,沒有神通廣大的作用,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如:錢不能換來愛,不能換來信任,不能換來尊重。

對此,教育專家指出,孩子越早接觸錢,越早具備理財的觀念,長大後也就越會賺錢,關鍵是家長如何教孩子花錢、理財。建議家長給孩子錢要有節製,同時教育孩子有計劃地花錢,引導孩子控製自己的欲望,同時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錢花到哪裏去了,而這些錢到底該不該花。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父母要多讓孩子深入生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從而知道更好的珍惜生活,珍惜勞動成果。這一點對於他們的成長必定會有深遠的影響。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培養孩子理財能力時,不要隻注重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而要把節儉、消費、儲蓄、投資、捐贈等觀念結合起來,使孩子形成全麵完善的財富觀念。

有些父母常有意無意地渲染金錢的作用,如對孩子說,“親我一下,給你一塊錢”。有的甚至還宣傳有錢就高貴,如對孩子說,“孩子,你看他多有錢,多讓人羨慕”,結果使孩子認為隻要有錢就會有高貴的社會地位,就能得到所有人的愛。結果這恰恰是把孩子引向對金錢的崇拜,而沒有引向對自我能力、對個人的社會價值的追求。因此,父母還要讓孩子明白:學會理財不僅僅是為了積累財富,既是對創造財富的勞動者的尊重,也是對用血汗辛苦賺錢的父母的尊敬。

家長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教孩子認識各種貨幣的價值及其使用;

②教孩子養成儲蓄觀念;

③教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積蓄;

④在金錢的使用方麵,教孩子樂於分享,體驗捐獻和助人的喜悅;

⑤教會孩子精打細算,不亂花錢,不浪費錢財;

⑥教孩子學會通過正當手段去獲得一些收入;

⑦注意用自己的理財觀念和消費行為來影響孩子。

附:爸爸媽媽跟孩子簽訂的家庭開支管理合同

甲方:爸爸媽媽

乙方:

我們家庭每月拿出2000元作為生活基金,現任命強強為家庭CFO,月薪200元(從生活基金中支取),負責管理家庭生活基金,記錄和分析家庭各項開支,對該CFO的要求是:

①保證不挪用家庭生活基金,否則解除強強的CFO職務。

②用明細帳記錄家庭經濟收支情況,賬目中不能有混亂、不全或錯誤情況出現,有上述情況出現一處扣除CFO工資10%。

③分析家庭各項支出,並指出不必要的支出以及開源節流的方法,如果方法有效,節約金額的10%為CFO的獎金。

④如果家庭生活基金每月有剩餘,儲蓄起來作為寒暑假旅遊基金,旅遊基金暫存入1000元。

⑤CFO如果當月開支超出自己的月薪,超出部分可以從旅遊基金中貸款,最高額度為100元,利率為1分/天,從下月工資中扣除本息。

⑥CFO如果當月開支不超出自己的月薪,剩餘部分可以存入教育基金,家庭生活基金投資方(爸爸媽媽)也必須拿出相同金額的兩倍存入教育基金,此教育基金在CFO18歲之前隻能存不能支取。

⑦除工資外,CFO的其他收入(壓歲錢、親友贈送款項等)必須存入教育基金。

⑧此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執行。

甲方(簽字):乙方(簽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執行要點:

①“理財合同”是通過契約的形式,把父母需要達到製止孩子亂花錢、學會理財等教育目標轉化為孩子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從而增強了孩子的自我約束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合同”的製約,使孩子逐步樹立自尊、自立和責任感,促進個性與理財能力的良好發展,並為他們長大獨立理財“重合同守信義”打下基礎。

②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一樣,和孩子簽訂的理財合同也不相同,但關於有關理財的合同,如零花錢合同、壓歲錢合同以及有關金錢的儲蓄和借貸,父母應鄭重其事地和孩子進行討論,以期達到彼此滿意的解決辦法,並且要告訴孩子,合同一旦達成,他就必須遵守執行。也要讓孩子明白,該合同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項製度、規矩,這並不是父母對他施加壓力的一張王牌,也不會因父母的情緒好壞而隨意違反。不要表麵上簽了合同,父母隨意去做,那麼合同實際上形同虛設,根本沒起到作用。所以堅持合同的“嚴肅性”也是對父母的監督,父母仍要狠下心來,執行合同,決不違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合同內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讓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間。還有就是要預防祖父母的幹涉行為,我們稱為“隔代親子衝突”。既然父母和孩子有約在先,祖輩就不應幹涉。偷偷塞錢給孩子,會使他們從小輕視規則,甚至養成不守信用的壞習慣。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先統一意見,再對孩子進行教育。

③在理財合同中,要兼顧以下幾點:

1)記賬觀念。讓孩子自己記錄都買了些什麼,花多少錢買的,一段時期後,幫助孩子判斷哪些錢花得值,哪些錢不該花,從而引導孩子買自己真正所需的。

2)節儉觀念。把孩子每月的日常開銷記錄下來,比如學費、飯費、文具費用等,和孩子商量壓歲錢和零花錢可以支付哪一部分,並說明如果孩子自己能負擔這部分費用,家庭負擔能減輕很多,爸爸媽媽就輕鬆多了。

3)儲蓄與消費觀念。與孩子協商把壓歲錢和一部分零花錢存起來,利用假期去旅遊,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或者在給孩子購買大件物品(如電腦)時,讓孩子自己承擔一部分費用。

4.培養孩子鍛煉身體習慣的健康合同

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向來很重視,但大都集中在吃與穿上,對於孩子的鍛煉問題,或者重視不夠,或者家長自身比較懶、沒有鍛煉身體的習慣,都沒有提上議事日程。

李壯壯非常喜歡學習,他是一個很乖的孩子,每次作業不用爸爸媽媽操心就非常自覺地完成了。做完作業以後,他就會靜靜地看書,要不就看一些喜歡的動畫片和動物世界類的節目。他喜歡安靜地呆著,總是懶得運動。一個月內,他因為感冒、發燒、咳嗽等病症,不得不接二連三地請假,耽誤了自己的學習不說,父母親也因此不能正常上班,請假陪護他。

這一天,因為李壯壯又一次病倒了,他的爸爸就去學校跟老師請假,老師見到他以後,就說:“孩子最近總是生病,一定要注意他的身體。李壯壯平時學習很不錯,可不要因此耽誤了學習呀。”他爸爸連連點頭,感激地對老師說:“謝謝您的關心,我一定要想想辦法,看看兒子的身體是怎麼回事?爭取不要因此耽誤學業。”

回去之後,爸爸開始進行反思,孩子自從上學以來,各個方麵都不用他們做父母的操心,隻有身體是最大的問題,每逢初春及嚴冬季節,隻要有個流感之類的病,他幾乎無一幸免。是不是兒子好靜不好動的性格造成的呢?

當天吃過晚飯後,爸爸見李壯壯有點好些的跡象,就對他說:“兒子,跟爸爸下去打一小會兒乒乓球吧?”李壯壯回答說:“爸爸,我不是很舒服呀。不想動,還是看書吧。”爸爸說:“壯壯,出去走走吧。不能總是悶在房間裏,不活動。這樣對你的病情沒好處。”於是,李壯壯很不情願地穿上衣服,隨爸爸出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