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要把表揚和鼓勵作為唯一的手段(1 / 3)

眾多的教育專家不斷告訴家長們,要更多地使用表揚的方式鼓勵孩子,不要動輒喝斥,這會扼殺孩子的創造性並造成溝通的障礙。道理是不錯,但有的家長運用起來就成了隻有表揚,孩子犯了明顯的錯誤也得不到及時、明確地批評,這會讓孩子混淆是非觀念,並助長其驕氣的滋生。

1.訓誡也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手段

教育孩子是一件嚴肅複雜的事,父母必須仔細觀察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並適時地加以引導,這樣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不走向邪路。在引導孩子的方法中,訓誡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

生活中,一些人認為:孩子不用太管,樹大自然直。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變好了、懂事了。結果由於父母的放任,孩子的個人性格、道德品質都缺乏規範。尤其是潛意識的東西,更難把握。隻要外界誘惑一下,邪惡便容易占據其心靈。如今,青少年看的書,接觸到的事物,想的問題都遠遠勝過老一代,他們的思想活躍,行動敏捷,性格開放,若能引上正確的成長軌道,那麼就會成為人才。然而,一旦偏離方向,被邪惡的東西引誘,那產生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其實,孩子再懂事,他的人生觀、世界觀也不會那麼成熟,如果受了不好的影響,或是不好的行為習慣長期得不到糾正,那麼孩子就很可能走向邪路,因此家長必須適時地運用批評的方式教育孩子,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一位父親,平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就是“樹大自然直,孩子不用管。”孩子從小聰明伶俐,於是這位父親自認為自己的孩子天生聰明,無須管教也能很好地發展。後來,孩子迷上電子遊戲,上課逃學,老師要求家長批評教育孩子,但這位家長卻毫不重視。結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隻好留級一年。此時他才恍然醒悟,以後再也不說“樹大自然直”了。

東漢時期的張奐教子謙謹,齊相田稷的母親教子不貪,東晉陶侃母教子清廉,唐太宗教諸子不殘,北宋歐陽修母教子嚴格執法,北宋宰相王旦、清代的宰相曾國藩教子不貪貴勢等等,都是采用批評教育的手段。這是一種永遠不會過時的教育方法。

校長給約瑟夫的媽媽打來電話,告訴她兩天前約瑟夫在休息時間打了某個同學,老師讓他帶張字條回家讓父母簽名,但是,約瑟夫並沒有把父母簽名後的字條帶回學校。

當然,媽媽對字條的事全然不知,她謝過校長,答應等約瑟夫回家後她馬上處理這件事。並且媽媽還從校長口中知道,約瑟夫以前就經常惹是生非。

約瑟夫放學回家來了。

“你好,媽媽!”他輕鬆地同媽媽打招呼。

“你好!”媽媽強壓怒火。她努力提醒自己小孩子常常會做這樣的事。

“今天學校沒有東西要交給我嗎?”媽媽想給約瑟夫最後一次機會。

“沒有呀。”約瑟夫一麵若無其事地回答,一麵把書包扔在沙發上。

“我剛接到你們校長的電話。他說幾天前你就應該給我一張字條,上麵說你在休息時間行為不當。字條還得由我簽名。”她直截了當地告訴他,是因為覺得沒有必要再問他“你肯定嗎”之類的話,那隻會給他再次撒謊的機會,並使自己受挫。

“哦,我弄丟了。”約瑟夫低頭看著地板說。

媽媽點點頭說:“我知道了。那你至少也要告訴我這件事。”

“我忘記了。”約瑟夫聳聳肩膀說。

這下子媽媽決定不能輕易原諒約瑟夫的過錯了。“不,約瑟夫,你在撒謊,你打了人是吧?你讓媽媽很失望!媽媽幾乎不敢相信你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知道這樣下去會怎樣嗎?你會變成一個壞孩子!”

“媽媽”約瑟夫嚇得哭了起來。“孩子,不管怎樣我都是愛你的,因此我必須對你負責。我批評你是因為你確實做錯了。對同學動手已經很不應該了,而且你還對媽媽撒謊!現在回到你房間去,好好想一想你的錯誤!”

媽媽的批評沒有白廢,約瑟夫給媽媽寫下了保證書,保證不再說謊和欺負同學,從那以後他真的改正了錯誤。

當孩子屢次犯錯,不知悔改或者對自己的錯誤沒有深刻的認識時,家長就應當用批評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徹底悔悟,保持性格的端直,避免走上邪路。教育孩子,猶如護理樹苗,在樹苗歪曲時,必須及時扶正,這樣樹苗長大後,才能成為棟梁之才。

兒童心理學也認為:孩子由於世界觀不成熟,是非觀比較弱,容易走向迷途,因此父母應對兒童實行基本限製與約束。就像這個故事中的媽媽一樣,發現約瑟夫屢次犯錯,而不知悔改時,立刻運用訓誡的手段教育約瑟夫,讓孩子徹底改正錯誤。

家長們應該明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但會受到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也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而社會上的不良思潮和習氣,很容易誘導孩子走上壞道,同時孩子撒謊、偷竊一類的小毛病如果不嚴加管教,也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因此,父母們應牢牢掌握“訓誡”這個教子奇招,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要記住:子不教,難成才。

當孩子有不良傾向時,訓誡孩子是父母的權力和責任。當然,要記住的是訓誡不是單純的責罵,而是批評加教育。

2.軟硬兼施教育孩子

一項心理調查顯示:現在孩子越來越多地有暴力傾向。7歲到13歲之間的孩子,23.9%承認自己有通過暴力解決問題的想法。這是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家長們必須明白孩子打人習慣的危害,及早通過批評教育的手段糾正這種暴力型習慣。

有這樣一個男孩: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成績優異、家境優越,父母對他寵愛有加。可他卻在13歲那年,用刀捅傷了同學,進了少年勞教所。後來,他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做了反思:“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給我的教育就是:隻要學習好,犯了什麼錯都不是錯,父母都不會責怪我。因此,我變得很任性。可能是任性造成了我的一種霸氣,我的個頭在班上最高,成績也好,同學們都很服我。上中學時,爸爸媽媽告訴我要我學習好,然後就是在外不要吃虧,不要被別人欺負。如果我吃了虧,被別人欺負了,他們肯定會認為我窩囊,沒有用。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我帶了玩具飛機去幼兒園,小朋友們搶著玩,有一個小朋友玩著玩著居然不給我了。我急了,奪過飛機就朝他腦袋上刺去,把他的頭刺出了血。家裏賠了人家錢,我很害怕,以為回家要被處罰。哪知道,爸爸媽媽並沒有責備我。我讀小學四年級時打了同學,同學父母找到我家裏來,我爸爸向人家賠了不是。送走了人家後,他對我說,‘看這小子,懂得教訓別人了。’媽媽告訴了我道理,她說,隻要不被別人欺負,怎麼做都行。當我去中學讀書時,她對我說,現在的孩子都很霸氣,你要是不讓別人怕你,你就會被別人欺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我覺得父母對我的這些教育是不正確的,我在學校的打人習慣正是父母錯誤教育誘導的結果。”

這個悲劇也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反思,於是他們紛紛嚴厲管教孩子,糾正孩子愛打人的習慣。但是家長雖然有這個良好心願,但往往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因而往往產生反效果。

天恩是個7歲的孩子,剛剛上小學一年級,不過半年來,他已經給父母惹了一大堆麻煩,為什麼呢?就因為他愛打人!上學才三天,就把一個小女孩的膝蓋踢破了,後來又把同學的頭打破了,再後來還劃傷了同學的胳膊……為了這些事,爸爸媽媽罵過他,打過他屁股,可他還是一犯再犯。有一天,父子正在看電視,電話響了,爸爸接完電話怒氣衝衝地拉過天恩,就是兩巴掌,天恩委屈地大哭大叫,爸爸更生氣了,“說過一百遍了,不許打人,你還敢再犯,今天打死你算了!”爸爸又打了下去,這一次,天恩竟然掙紮著用小拳頭打爸爸,這讓爸爸更生氣了:“真是太過份了,竟然打爸爸!”結果那天,爸爸狠狠地打了天恩一頓後,把孩子丟回房間去“反省”。天恩一個人在地上哭得唏裏嘩啦,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可以打他,他就不能打人,最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他不能再打同學,隻能打比自己小的孩子。

這是很可悲的,爸爸的“教育”隻換來了一個消極結果。這都是因為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如果父母能用批評的方法教育孩子,那麼效果一定會好很多。

批評教育是一種正麵教育方式,采用這種方法的第一步就是指出錯誤,點明其危害。比如在這個故事中,爸爸就不應該抓過孩子就打,而應該先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怎樣的錯誤,要指出打人是一種野蠻行為,是為人所不齒的,沒有人會和打人的孩子玩,再這樣下去,他就會失去所有的朋友。

第二步就是分析。如果孩子之間發生了衝突,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立即大聲嗬斥孩子,讓他停止爭吵,更不能因為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虧而護著孩子。應該讓孩子自己說清楚發生衝突的原因,然後讓他自己提出解決衝突的方法,或者為孩子提一些解決衝突的建議。

第三步是說理。比如,當孩子在玩自己心愛的玩具的時候,別的孩子可能過去搶他的玩具,孩子急了就會打人。這時候,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對搶他玩具的小朋友說:“這是我的玩具,讓我先玩一會兒,等會兒我給你玩。”或者讓孩子友好地與其他小朋友共同玩。

第四步是對比。父母應當讓孩子意識到,打人是一種讓人多麼不能容忍的行為。在孩子打了人後,就用對比法給他分析問題。例如,“孩子,如果有人打破了你的頭,讓你流血了,那媽媽一定會非常傷心,非常難過,因為媽媽愛你,希望你永遠平安。其他的小朋友也有媽媽,他們的媽媽也愛他們,你打傷了那些孩子,他們的媽媽該有多難過啊!”這種對比可以讓孩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省自己的做法。

而第五步就是警告。父母應該告誡孩子不要用武力解決和小朋友之間的衝突。父母絕對不會原諒他的打人行為,如果孩子再犯這個錯誤,就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批評並非單純的責備,更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綜合運用比較、勸勉、激勵、警告等多種形式,軟硬兼施地達到教育目的。

3.果斷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現在的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愛護和物質享受。然而孩子們的要求卻越來越多,花樣層出不窮,讓父母們著實有點難以招架。父母們愛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一味順從孩子隻會助長孩子的任性讓孩子形成不良性格,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沒有一點好處。因此,父母們不要允許孩子不停的索取,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就要態度冷淡地拒絕。

這是一位年輕母親的教子心得:我的兒子叫小凱,今年9歲,他既聰明又漂亮,從小就受到了家人的寵愛。然而這兩年,我們越來越覺得這孩子太任性了;走在街上看到什麼就要什麼,不給買就連哭帶鬧,因此我們隻好一次次遷就他。半年前,我去聽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演講,他的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不講原則的遷就孩子就是害孩子。”因此我決心要改變孩子亂要東西的壞習慣。在一個星期六下午,在兒子的要求下,我答應帶他去逛街。出門前,我跟兒子約定:隻看不買,否則就不去。兒子滿口答應:“行!”不過在我以往的經驗裏,帶兒子逛商店,兒子的眼睛一旦瞄到玩具櫃台上,不管合適不合適,隻要他看中就一定要買。

到了商城,像以往一樣,兒子照例要光顧一下四樓的玩具區。由於有約在先,我便放大膽子帶他去了。兒子興奮地東張西望,沒一會兒,一種可以遠程遙控的玩具汽車便引起了兒子的注意,他便纏著我要買,我說不買。這下可不得了了,他頓時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邊哭邊說,他最喜歡小汽車,一直想要小汽車,如果不買就回去告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隻要買了他就聽話,以後什麼也不要……以前在這種情況下,我就給他買了,但今天我卻站著不動,告訴他不能買的道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