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過於溺愛會讓孩子習慣於任性而依賴(3 / 3)

6.勞動鍛煉是培養孩子健康個性的必須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什麼都不會做。而孩子的父母卻不以為意,要知道我們現在還是一個按勞取酬的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如果孩子養成了懶散的性格,父母們怎麼能指望孩子在將來的工作中做出成績呢?

勞動是成功的本源,因為美好的東西如果輕易得到,孩子就會毫不在意,隻有讓他們親自付出相應的勞動,才能懂得珍惜、愛護這些美好的東西。而那些優秀的人物,那些偉人,無一不是在苦難中,在貧困的推動下,勤奮勞作,而終於脫穎而出的。生長在城市裏的孩子往往就像溫室裏的花草一樣,很少經曆風吹雨打,他們不懂世上還有“艱辛”二字。他們不懂得體貼農民,不知道愛惜糧食和敬重土地,他們已經喪失了把勞動作為美德的最樸素的理解。而讓他們獲得這種理解,體會這種艱難,培養起對勞動的興趣,便隻有讓他們親自去體驗。

現在,許多家庭物質條件好了,又隻有一個孩子,所以一門心思地想讓孩子盡量少吃點苦。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口袋裏零花錢不斷。特別是城市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幾乎與勞累無緣。這樣做的結果,一是使孩子不知一飯一粥來之不易,二是使孩子生活難以自理,將來更難以自立於社會。

魯珀特·默多克是世界傳媒業的龍頭老大,他從澳大利亞一份地方報紙起家,奇跡般地建立了一個國際傳媒帝國,而這個奇跡之所以能夠出現,靠的就是他的苦幹精神,而他的苦幹精神,得益於兒童時期母親對他的勞動教育。

在談到母親對他的影響時,默多克說:“我想是她的嚴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財富要靠自己去創造的道理。”

他的母親伊麗莎白是個極有主見的女人,在教育孩子方麵,她有自己的辦法。她對默多克很嚴厲,很少遷就兒子,經常讓他整修花園,打掃房間,洗衣服。

為了培養默多克的價值觀,讓他理解報酬必須靠勞動去獲取,她讓默多克選擇勞動的種類、方式,然後計件或計時從她這兒領取相應的報酬。

伊麗莎白後來回憶說:“在那些日子裏,兒子可能認為我是一個舊式的、殘酷的母親,但我必須讓他明白,沒有什麼東西是憑空而來的,等他長大以後就能真正體會那樣做的好處。”

作為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分溺愛,應該磨煉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他們熱愛勞動,由此熱愛生活。有時,也可以用“按勞取酬”的方式刺激他們,讓他們用自己的勞動賺零花錢,使他們逐漸懂得勞動的價值,並慢慢學會計劃花錢,這些都有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個性和生活態度。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害怕你的孩子身上出汗,手上長趼。隻有能使人勞累、流汗、長趼子的勞動才能培養出細膩、敏感、堅強、有溫情的心靈。這種緊張的勞動培養人的高尚品格,因為它充滿了高尚的動機。”

而生活中,一些父母卻認為:“用勞動鍛煉孩子沒什麼用,有那個時間還不如讓孩子多看會兒書呢!”那麼家長們有必要看看下麵這個調查結果:美國哈佛大學的威特倫教授花費了40年時間,追蹤觀察了256名兒童,結論是:從小受過勞動磨煉的孩子成年後,能與各種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並比少參與家庭事務,不愛勞動的孩子收入多5倍,失業少16倍,健康狀況也好得多,生活過得美滿充實。這是因為孩子在勞動中可以磨煉自己的意誌、毅力,還有自力更生的性格,而這些,正是孩子到社會上打拚時最重要的武器。

因此,父母們應積極鼓勵孩子參加勞動鍛煉,這樣孩子才能長大成才。首先,父母們要多鼓勵孩子自己做事。從孩子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時起,父母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決不要包辦代替。孩子稍大一些的時候(7歲左右),父母就要讓孩子幫著幹些家務事。等到孩子8歲以後,父母就可以給孩子分配一些任務,如打掃庭院、掃地、擦桌椅等等,把這些當成孩子的專屬工作,父母決不插手。這樣做,不但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毅力。

其次,要放手讓孩子去做。生活中,一些父母也知道孩子太嬌了沒好處,要讓孩子從小就能吃苦,適當幹些活。可真用勞動去磨煉孩子時,他們又牽腸掛肚地擔心起來。看到孩子細嫩的小手磨出了趼子,他們就開始心疼;看到孩子幹活累得喘氣,他們就更難過,於是孩子剛幹了一會兒,父母就讓孩子停手:“我來幹吧!”這樣,勞動磨煉成了走過場。父母應該明白,適當讓孩子參加勞動是為孩子好,孩子現在吃些苦,受點累,將來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愛孩子就要放手讓孩子在勞動中磨煉自己。

讓孩子幹點活,吃點苦是為了培養他們自強與堅毅的性格,因此,在孩子勞動時,父母應當用鼓勵來代替不必要的服務。

7.對孩子的零用錢要進行控製

現在父母似乎越來越喜歡用零用錢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於是孩子的零用錢越來越多。這些錢來得容易,孩子花的也就容易,輕輕鬆鬆幾十、幾百就甩了出去。教育學家的疑問是,孩子現在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等將來他們長大後發現掙錢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怎麼辦?做“月光族”嗎?做“啃老族”嗎?因此,父母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培養孩子勤儉的性格,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請看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在一個星期天的生活記錄:早上9:20起床,匆匆吃過早餐後,就約了三個同學一起去網吧玩,中午的午餐是在麥當勞裏解決的,這個孩子點了128元的食品和夥伴們一同享受。午飯過後,幾個孩子又去逛了逛體育用品商店,他又給自己買了一個125元的籃球,而事實上他已經有了兩個籃球,同時又買了兩雙58元一雙的運動襪。下午3點鍾,他們又在網吧裏玩了會兒遊戲,然後幾個孩子各自打車回家了。

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一天的花費竟然高達三百多元。教育學家不停地在向社會呼籲: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然而我們麵對的現實卻是,孩子手裏大都拿著來自父母和親朋給的零用錢,衣袋裏裝著幾十元、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而且家長又不教孩子怎樣使用零用錢,於是孩子們就開始任意揮霍:去歌舞廳、遊戲廳,甚至抽煙,這些學生雖屬少數,但金錢的影響已經嚴重地腐蝕了他們的靈魂。

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說:“我媽媽一天給我30元,除中午吃飯之外,剩下的錢買零食。”一天30元,一個月就是近千元!孩子的浪費現象和鄙視節儉的作風由此可見!

從對孩子的教育上來看,這其實是一個勤勞儉樸的問題。從某一點上來講,暴露了我們對孩子的勤儉教育做得相當不夠。

其實,在一些發達國家,父母給孩子零用錢也是一件極其普遍的事,因為零用錢是承認和滿足孩子的合理經濟需求,對於每個小孩的生活和教育有著重要影響,但他們同時強調要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教孩子合理使用零用錢,利用零用錢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理能力。

美國億萬富翁小洛克菲勒對孩子的零花錢如何發放和如何使用的問題就極其重視。他每周六給孩子發放下周的零用錢。自孩子七歲開始,每周發放三角錢,並給孩子配有一本小小記事本,要求孩子把每周零用錢的出入賬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還要能夠說出錢為什麼這樣花。在下一次發放零用錢的時候,孩子們要一一報賬,家長滿意的就可能多得到一些。每個孩子都試圖把自己的錢用得更合理些,也就學會了節儉。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如何給孩子零用錢,如何指導孩子使用零用錢,也就不能看作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培養孩子文明、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同時也是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其責任心和自立能力的一個途徑。

由此看來,家長怎樣給孩子零用錢,孩子怎樣使用零用錢,這對孩子的成長絕不是一件小事。

洛克菲勒給孩子們的零用錢很少,如果他們感到手頭緊張,就鼓勵他們自力更生。要積極認真地對待孩子零用錢問題,培養提高孩子的消費意識和能力,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一些家長在給孩子零用錢時往往存在著誤區,比如有些家長把零用錢與對孩子的獎懲掛鉤,比如有的家庭,在孩子學習得到好成績時就給獎金,如考試成績好獎給10元,作業寫得好獎給5元等等。這就把鼓勵的方向搞錯了。因為把學習搞好是學生的責任,沒有必要額外再給獎金。更不應該把分數與錢數規定出比例,得100分給100元,得60分給60元等等,這樣就誤導了孩子的學習目的,成了為錢而學習。同時,這些孩子在拿到家長的獎金後,就往往大肆揮霍,如果家長幹預,孩子就會說:“不是獎給我的嗎?不讓我花,獎勵還有什麼意義?”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合理使用零用錢,首先是要給好孩子零用錢。一是數量要適當,數額要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統籌考慮。一般以夠支付孩子合理的開支為限,不宜多給,也不宜少給。二是時間要適宜。零用錢可以選在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開始給,如小孩上學的第一天等,告訴孩子這筆錢的用處,並使他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責任,之後可以定期發給。

小洛克菲勒對自己做法的解釋是:“我要他們懂得金錢的價值,不要糟蹋它,不要亂花亂用,要把錢花在益處。”這就是在告訴我們,給了孩子零用錢就是教會孩子如何用好這筆錢,告訴孩子這筆錢可以用在什麼方麵和最好用在哪些方麵,使零用錢用得其所,發揮它的最好效益。

生活中,家長給孩子零花錢的數額應當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範圍之內。無論孩子年齡多大,家庭經濟條件多好,為孩子花錢都要有節製,並且心中有數。零花錢的多少並沒有一個定值,主要依據孩子的年齡及其一周的消費預算來確定。這些開支包括:買零食,孩子日常必需的開銷,如車費、午餐和學習必需品的費用,再增加一些額外的錢,以便為存錢創造可能性。對於過生日時的錢、過年的壓歲錢等,大多超出了孩子平時零用的數額,父母應建議孩子把錢存入銀行,千萬不能任其無節製地使用。

幫助孩子初步懂得一些理財觀念,懂得要有計劃的使用手頭的錢。首先是幫助孩子初步了解金錢的概念,一般的孩子在上幼兒園時還沒有有關金錢的完整觀念,他們開始對金錢感興趣,大多是因為感到錢幣上的圖案好看好玩,並不知金錢的功能,因此就談不上正確使用金錢。所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關於金錢的概念,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時,家長要盡可能利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並輔之於家庭遊戲。從最簡單的錢交換開始,向孩子解釋錢的概念,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對錢的作用就會有個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概念。

其次是尊重孩子使用零花錢的自主權,孩子的零花錢是為了培養他們理財能力,在孩子使用零花錢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如果孩子手頭有零花錢,但具體到買什麼東西,都得聽父母的,那麼孩子隻不過是起了零花錢的“存錢罐”的作用,這樣是很難培養孩子獨立理財能力的。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有意識讓孩子用自己的錢買各種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培養用零花錢購物。在購物時,父母可以帶孩子去,示範明智消費。一位父親曾帶著6歲的女兒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為了給孩子的媽媽買台物美價廉的Mp3.最後,他們用最低價買到Mp3.父親隨即用省下的20元錢買了一個孩子向往很久的乒乓球拍,目的是讓孩子了解在價格比較之後買東西省下的錢的價值。在尋找物美價廉的商品過程中,差價成為孩子可觸知的盈利的證據。對於年長一些的孩子,這樣的示範可以讓他們在自己支配零花錢時更加節儉。

培養孩子養成有計劃消費的習慣,按月給零花錢數額,目的是讓孩子總體上有一個大致安排,知道每個月應花多少錢,如何用這些錢,從而養成一個不亂花錢的習慣。同時,在給孩子零花錢的同時,明確限定這些錢的使用範圍,並做一個支配零花錢的初步打算,養成精打細算的習慣,定期檢查花錢情況和花錢去向,發現有使用不當的地方,及時指出來,曉以利害。不要因為孩子使用不當,就隨意減少或不給零花錢。如果那樣的話,將會使孩子養成對大人隱瞞和撒謊的惡習。

為孩子建立一個“小銀行”,決不是簡單地為孩子開一個儲蓄賬戶。家長可以從孩子上小學開始,每周或每月讓孩子自己存上5元或10元。這樣做的好處是:首先讓孩子對他的賬戶存款負責,孩子們總是喜歡他的賬戶上的錢越來越多,這樣,他就不會養成亂花錢的習慣;同時,規定每一次花錢時使用量不準超過賬戶的30%,這樣,他買東西時就會開始精打細算;再次,告訴孩子,他的賬戶裏的錢還必須盡一些義務,如在過年過節時給爺爺奶奶買些小禮物,這樣孩子還會想應該省些錢去做別的用途。長此以往,孩子的儲蓄意識會不斷強化。

平時,家長還要告訴自己的孩子,還有許多貧困地區的小朋友不能像我們一樣正常讀書、生活,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應該節約零花錢,寄給貧困地區的小朋友,幫助他們完成學業,為弱勢群體奉獻一份愛心。

作為父母,要對孩子的零用錢進行管理,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鍛煉孩子的理財能力,讓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的個性,這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