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習慣決定命運(1 / 3)

習慣往往是在不自覺中支配人的行為,因此,好的習慣可以讓你在不自覺中做對事,壞的習慣則讓你在不自覺中做錯事。於是,一個人往往在不自覺中走向了命運的不同歸宿。認識到習慣對於命運在一定程度上的決定作用,父母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才能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1.要掌控人生先掌控習慣

什麼是習慣呢?習慣其實就是一種重複性的日常行為規律。當人們一再重複同一種行為後,這種行為就變成了習慣,然後它會在不知不覺中支配我們,把我們變成它的奴隸。

知道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怎樣形成的嗎?

這要從古羅馬說起了……

在古羅馬時期,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因此,羅馬人以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作為戰車的輪距寬度。而在當時,羅馬統治整個歐洲,甚至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羅馬人為他們的軍隊所鋪設的,因此,英國馬路轍跡的寬度自然也成了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任何其他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駛的話,輪子的壽命都不會很長。所以,如果馬車用其他輪距,它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

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電車的標準是沿用馬車的輪距標準。而早期的鐵路是由造電車的人所設計的,因此,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成了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

更為奇妙的是,人們的這個習慣影響到了美國航天飛機燃料箱兩旁的兩個火箭推進器的寬度。這是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路上又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隻比火車軌寬一點,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寬度是由鐵軌的寬度所決定的。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兩千年前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決定了美國航天飛機火箭助推器的寬度。

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路徑依賴”。“路徑依賴”類似於生活中的“慣性”,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著這種自我強化的機製。它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進行不斷的自我強化。

我們所說的習慣同樣也是這個道理。習慣就像是走路,人們如果選擇了一條道路,就會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走下去。慣性的力量會使人們不自覺地強化自己的選擇,並讓你輕易走不出自己選擇的道路。

《美國傳統詞典》是這樣定義“習慣”的:

①一種重複性的、通常為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通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複而獲得;

②思維和性格的某種傾向;

③一種習慣性的態度和行為。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的日常活動,90%都在不斷重複原來的動作,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序化的慣性。這些行為都是不用思考的自動運作。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即習慣的力量。

習慣是我們的終身伴侶,是最好的幫手,它也可能成為我們最大的負擔。它會推著我們前進,也可以拖累我們直至失敗。

習慣是所有偉人們的奴仆,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凶。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習慣的鼎力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習慣同樣責不可卸。

為什麼習慣的魔力會這麼大呢?究其原因,習慣是自動化的行為方式和反應方式。簡而言之,習慣就是人們在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行為。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所有的事情都仔細進行斟酌,所以,當我們多次遇到同樣或者類似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慢慢形成應對的習慣,當我們再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我們就不會再花時間思考,而是按習慣行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習慣越來越多,我們被習慣支配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多,最後,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會受到習慣的支配。好習慣隨著時間的延伸,帶給我們的益處越來越大;相反,壞習慣隨著時間的延伸,帶給我們的害處會越來越多。每天堅持彈十分鍾鋼琴,一兩年後就能達到專業水平;每天睡前看十分鍾書,三五年後就會博學多才;每晚堅持散步半小時,長期堅持下來,就會健體增壽。與之相對,壞習慣就會讓人負累終生。

所以如果想掌控人生,那麼就從掌控習慣入手吧!讓好習慣為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2.再小的壞習慣也不能放縱

孩子身上常有些小的不良習慣,孩子自己認為是小事一樁,父母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不良習慣就該及時糾正,否則將來小小的壞習慣也可能帶來大問題。

留心觀察,你會發現很多的孩子在一些日常的細小行為習慣上都不加注意,我國社會經濟日漸開放,與外國的交流越來越密切,而這些根深蒂固的習慣卻在影響著我們走向世界的腳步。

有一個小夥子長得高大英俊,中專畢業後,進入了當地的一家高檔賓館當服務員。

有一天,他從總經理門前走過,被頭發斑白的總經理叫住了:“小夥子,過來。”他一看總經理叫他,心裏頓時覺得挺激動。在五星級飯店,一個總經理不大容易跟一個員工交談的。

總經理問:“小夥子,你會走路嗎?”

“當然會呀,我這不就是在走路?”小夥子滿臉疑惑地回答。

總經理說:“那你走一遍給我看看。”

小夥子兩個肩膀一高一低,腳拖著地搖搖晃晃地走了一個來回。總經理說:“走路就要有走路的樣子,你這樣兩個肩膀一高一低,晃來晃去,是不是不太好看?你站著,看我來給你走一遍。”

總經理已經是快60歲的人了,但是身板硬朗,精神矍鑠。隻見他挺胸抬頭,目視前方,穩穩當當地走了一個來回,然後告訴小夥子:“這叫走路。給你一個星期的時間回家練習走路。練好了,你就來上班,練不好,就不用再來了。”

看到這裏,不知各位家長有沒有一種幡然醒悟的感覺,在對子女的教育上,你們有刻意地去培養過孩子這些細微的小習慣嗎?

不良的習慣是束縛在孩子身上的無形枷鎖,嚴重地阻礙著他們的進步,因此,父母應將糾正孩子不良習慣當作家教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

(1)對症下藥

每種不良習慣的形成都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在糾正時,要明確孩子不良習慣的根源,對症下藥。否則,不良習慣不但不能被改正,反而會愈加嚴重。例如,同樣是學習磨蹭,原因卻很多,有的孩子是對學習沒有興趣,有的是時間觀念淡薄,有的是個人性格所致,有的則是對老師和父母的消極對抗。為此,父母要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有的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要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有的要完善孩子的性格等。

(2)及時糾正

習慣是一種固定的行為方式,形成的時間越久,糾正就越困難。因此,在孩子學習不良習慣剛剛形成或萌芽之際,父母就應及時予以糾正,不要等惡習難改時才引起重視。父母平時對孩子的不良習慣要有警惕性,一旦有不良習慣的苗頭出現,就及時抓住,及時糾正;越及時,效果越好。

(3)消極練習

消極練習法是指要求孩子有意地、認真地去做原先那些無意識的不良習慣,使他自己清楚地了解不良習慣的行為進程,增強對它的意識程度,降低其自動化程度,從而克服這些壞習慣。如某孩子有吸吮姆指的不良習慣,父母建議他每天做六次消極練習,每次都對著鏡子連續吸吮姆指三分鍾,同時必須認真“欣賞”鏡中的自己。結果,數天後,他的壞習慣就改掉了大半。

任何一種微小的習慣都可能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在生活中必須時時關注孩子的言行表現,對任何不良習慣在萌芽階段就要及時糾正。

3.別把“點金石”扔到水裏

人們的生活基本是由習慣構成的,但等到“習慣成自然”後,我們就很難感覺到習慣的存在,換句話說我們已經成為了習慣的奴隸,如果被一些不良習慣左右,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變成一團糟。

據說,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金屬變成純金。羊皮紙上的文字解釋說,點金石就在海灘上,和成千上萬的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有一個人在得到了這個秘密後買了一些簡單的裝備,在海邊紮起帳篷,開始檢驗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撿起一塊普通的石子並且因為它摸上去冰涼就將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幾百次地撿拾起同一塊石子。所以,當他摸著石子冰涼的時候,就將它扔進大海裏。

這樣幹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是點金石的石子。然後他又這樣幹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但是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

然而,他繼續這樣幹下去,撿起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進海裏,又去撿起另一顆,還是涼的,再把它扔進海裏。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撿起了一塊石子,而且這塊石子是溫暖的……可他隨手又把它扔進了海裏——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把他撿到的所有石子都扔進海裏。他已經如此習慣於做扔石子的動作,以至於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塊到來時,他也還是將其扔進了海裏!

人們對習慣的追從是驚人的,許多男士都喜歡把手機挎在腰的右邊,如果把手機改挎到左邊,他們就會相當的別扭。人們出去旅遊,有時會“水土不服”,這就是人們對環境和氣候的習慣被打破而造成的不適應。

習慣有時會成為阻礙人成功的障礙,使人扔掉握在手裏的機會。孩子的成長過程很容易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包括學習的,生活的,待人處世的。任何一種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的會起到積極作用,反之,則會起負麵作用。檢視一下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習慣,看哪些習慣會成為他學習和生活的障礙,然後改正它,切勿讓孩子被不良習慣所束縛。

習慣是最好的奴隸,卻不是最好的主人,因此我們要試著把習慣變成自己的“奴隸”,使之為我所用,幫助我們順利實現人生目標。

4.教育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要讓孩子具有成功者的素質,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有了良好的習慣做基礎,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曾說:“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裏所學的一切,那麼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換句話說“忘不掉的才是素質”。而習慣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良好習慣對於人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呢?也許,木桶理論可以從某一個角度解釋清楚。木桶理論認為,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木板,而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對於人的發展同樣如此,人的失敗往往由於自己的某種缺陷所致。

從更深刻的意義上講,習慣是人生基礎,而基礎水平決定人的發展水平。大量事實證明,習慣常常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更可能導致事業的成敗。

然而,一切又都是從童年開始的。毫無疑問,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神聖責任,別無選擇地落到了廣大父母與教師的身上。父母不可能也不必成為教育家或心理學家,甚至不必成為教師的助教,但是,父母必須承擔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責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要想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我們先要明白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兒童某個行為習慣的產生通常由兩方麵的因素決定:其一是孩子遺傳的天性,天生外向的孩子喜歡舞刀弄槍,內向的孩子則可能喜歡拚圖;其二是環境的作用,比如,不同的老師會促使孩子形成不同的學習習慣,因為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

孩子的某個行為出現後,他有可能獲得兩種體驗,一種是快樂的,一種是痛苦的。假如他獲得的是快樂的體驗,那麼這種行為往往會被孩子堅持下來,從而形成習慣。假如他獲得的是痛苦的體驗,那麼這種行為就會自然解體,因為人的本性是趨樂避苦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