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性格決定習慣(2 / 3)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發現這一點,你小小的孩子是樂於充當你的保護者的。如果停電時,你拉住孩子的手告訴他你很害怕,那麼孩子一定會故作勇敢地抱著你,“媽媽不要怕,我來保護你!”曾經有一個很頑皮的孩子,他的父母對他的任性不懂事一直無可奈何。有一次,爸爸要出差就告訴孩子說,“你長大了,爸爸出遠門後,你要照顧這個家,媽媽很柔弱,你要像男子漢一樣保護她。”結果父親回來後驚訝地發現孩子變了個樣,他為爸爸拿拖鞋、揉痛,據說在爸爸出差的日子裏,他每晚睡前都要檢查門窗是否鎖好,還常為媽媽倒茶、幫媽媽幹活。這位爸爸為兒子的轉變而驚喜,同時他也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孩子對父母的關愛之心是需要培養的,是需要家長去引導的,不能隻向孩子付出愛,而不向孩子索取愛。

除此之外,父母們也可以嚐試用以下方法培養孩子熱心的品性:

(1)讓孩子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孩子待人冷漠,往往是因為對別人的立場缺少了解,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同理心,讓孩子設身處地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樂他人之所樂。例如,可以開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換位活動,使孩子理解、體驗假想角色的內心感受,改變原來的冷漠態度。一位下崗職工的孩子正是通過“假如我是下崗的媽媽……”的角色換位活動,體驗到媽媽的煩惱,認識到媽媽的不容易,從此改變了原來的做法,與媽媽的心貼得更近了。

(2)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慈善活動

書畫家為拯救災民的義賣書畫活動;社會各界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動;為美化校園,每人獻上一盆花的活動。老師、父母應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孩子去感受這些活動。

(3)讓孩子感受熱心帶來的快樂

孩子們受到了別人的友善相待會感到非常快樂,這清楚地告訴他熱心是一件多麼令人愉快的事,不過,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樣一個機會,讓孩子懂得隻要與人為善自己也會獲得快樂。因此,不妨給孩子創造一些表達熱心的機會,例如善待小動物等,他能從中感覺到感激、忠心,並真正懂得熱心的好處。

(4)讓孩子在熱心友愛的環境中成長

首先,父母應以友好和愛的方式來教育、幫助孩子,努力使熱心、友好的氣氛充滿整個家庭。另外,友好相待所有認識的人:親戚、朋友、同事、鄰居,以及一切可給予幫助的陌生人。孩子們在這種環境熏陶下,善良、友好對他來說就顯得非常熟悉、自然。

5.培養孩子不懼困難的個性

生活中很多孩子害怕遇到挫折,這種不良性格使得他們無法麵對挫折和失敗。而事實上沒有誰能不經挫折就取得成功,所以有畏難性格的孩子也將與成功絕緣。

在生活中,困難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孩子信心喪失、沮喪、氣餒是由於他們做不成喜歡做的事,在挫折麵前產生了畏懼心理,喪失了克服困難的信心。心理學家認為:喪失信心的理由有千萬條,但根本的原因隻有一條,那就是學不會、做不好或覺得自己做不好。一旦做不好,信心就會喪失,倦怠、懶惰的情緒也隨之產生,造成學不會——沒信心——沒興趣——更學不會的惡性循環。

孩子之所以會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自暴自棄,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教育方式。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而且就這麼一個,不能讓他累著,更不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事事都包辦代替,孩子從小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每當遇到一點困難,孩子就會叫父母、爺爺奶奶幫忙,從小就養成了依賴、懶惰的思想。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能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嗎?

畏難是人的心理的一種消極的心理體驗。不光孩子有,許多成人也有。如果家長是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的人,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會學到一遇挫折就自暴自棄、消極等待的態度。因此要想孩子具有不怕困難、頑強的毅力,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遇到問題不推諉、不退縮。

畏難心理也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有的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不是恰當地根據孩子的能力來提要求,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這樣孩子往往達不到要求。這時,如果家長不問青紅皂白橫加指責的話,孩子就會感到自己很無能,喪失信心,以後一遇到困難、挫折也不動腦筋,心想自己反正不行,想也沒用。

父母首先要從自己做起,給孩子樹立不屈不撓、勇敢頑強的榜樣。不要讓孩子做他無能為力的事情,經常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有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不要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不要當孩子一遇到點小困難就給他幫助,而應該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和孩子一起分析困難到底難在哪裏,以便找出化解困難的辦法。要通過真實事例讓孩子知道,在困難、挫折麵前唉聲歎氣並不會降低困難、減少失敗,灰心喪氣隻會增加自己的痛苦。

曾經有一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牽著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等到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台階時,小男孩一下子掙脫開了媽媽的手,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媽媽也沒有抱他上去的意思。當他爬上兩個台階時,他就感到台階很高,回頭看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隻是眼睛裏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看了看,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並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髒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他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表示讚賞。

當孩子麵對生活的種種挑戰時,袖手旁觀是不可能的。對孩子的愛和擔心,會使父母身不由己地去幫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給他們保護,讓他們少犯錯誤,幫他們權衡利弊,以便作出較為理想的選擇,可以說這是做父母的一種本能反應。但也正是父母這種本能的過分嗬護,讓他們的孩子長成了脆弱的青年,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父母們應該看到這一點,當你替孩子解決麻煩的時候,便也剝奪了孩子自己體驗成敗的機會,從而也縱容了孩子的依賴性,讓他們無法從生活中體驗戰勝挫折後的自信。人在一生中將會遇到很多困難,父母不能永遠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因此,當孩子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勇於麵對困難,讓孩子轉動腦筋,充分利用智慧自己去解決,而不是父母親自動手為孩子掃平道路。用你的鼓勵,從小培養孩子直麵挫折的意識和堅強地承受挫折的能力,方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生命的能量,使他們的自信力、創造力在危急與困難時刻發揮到極致,增長孩子競爭取勝的才幹和駕馭生活的能力,而父母也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除了修正自身的做法外,我們還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觀念——失敗隻是意味著缺乏技術和經驗,和“人”的價值高低無關,失敗隻是代表某個階段的結果,習得經驗後便逐步邁向成功。

我們必須教導我們的孩子勇敢地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實,可以失敗,然後從中學習,再出發,而不是一兩次無心的過錯或思慮不周造成的失敗就加以責罵,造成他們自我印象的低落甚至毀滅,接踵而至的會是一連串的失敗,沒有成功。

給孩子講一些名人不怕困難、不怕失敗最終做出重大貢獻的例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時,要鼓勵孩子樹立信心,不灰心喪氣,勇敢麵對困難。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嚐到成功的喜悅後,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就會增加。家長應注意幫助孩子吸取經驗教訓,讓孩子在每次遇到困難後,總結一下困難的類型,克服困難的方法,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會順利解決了。良好的意誌品質是實現目的、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意誌品質就顯得非常重要,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如:孩子摔倒了不要立即心痛地去扶他,而要讓他自己爬起來。家長要讓孩子了解,人生道路上人人都會遇到困難,困難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應該以堅強的意誌去麵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

更重要的是抓住孩子受到挫折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當孩子渡過這一次危機,他也就敢於迎接挫折的挑戰了:

①父母應幫助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以自然的態度對待榮辱。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榮譽和挫折是並生的。生活中會常有不如意的事情,如果連一點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如何麵對以後漫漫人生中可能會發生的更大的挫折和坎坷?

②鼓勵孩子跌倒後自己爬起來,父母要教育孩子,隻有靠實力去競爭才能爭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勝利與成功不是別人的恩賜,不是對別人的乞求。幸福是勞動的果實,隻有堅持不懈地奮鬥,隻有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吸取教訓,跌倒了自己頑強地爬起來,才能獲得成功。

③孩子的失敗是個事實,父母首先要承認。如果父母都不能正確對待,更別說孩子了,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更加困難了,孩子的失敗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無法包辦代替的,不要由父母自己出麵來解決,更不能找老師無理取鬧,否則,隻會使問題變得更複雜,更難以解決,使孩子陷於更大的尷尬之中,隻有父母承認孩子的失敗,才能客觀地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所在,才能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辦法。

④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環境和條件非常優越,真正是在蜜水中泡大的,他們很少體驗到挫折,缺乏麵對挫折的心理準備,也缺乏解決挫折的勇氣和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時的教育中,家長應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困難的情景,磨煉孩子的意誌,使孩子做好麵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準備,培養一定的解決挫折的能力,隻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臨陣慌張。

當你的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不要對你的孩子失去信心,要鼓勵他、安慰他,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失敗的承受力,不要對孩子責罵或大吵,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損傷,甚至遭到摧毀。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麵對各種挫折的漫長戰役,因此父母們一定要讓孩子告別畏難的性格,鼓勵孩子獨自承受挫折,而這也將是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生存的最大資本。

6.自私自利的性格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自私使得孩子過分地關心自己,隻注意自己的歡樂和幸福,很少考慮他人,一切以滿足自己為主。自私自利的性格對孩子危害很大,要及時糾正。

張明在家裏非常任性,全家無論什麼事情都得依著他,對於家人的教育,他根本都不聽。如果有什麼事不順他的心,就鬧個沒完沒了。在學校和同學相處得也不好,常為一些小事與同學互不謙讓,發生矛盾。張明的這種表現就是自私自利。

孩子自私自利,往往表現在隻顧自己,不管他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有所謂:“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性格特征。或者在金錢和財物上吝嗇貪婪,自己的東西就不願與人分享,而別人的東西卻是拿得越多越好。這樣的孩子常常令人生厭,很難與人交往,因此也就很難獲得知心朋友。過分自私自利的孩子,還會在父母有事情的時候,因為自己得不到照顧而對父母發火,使父母傷心流淚。這樣的事件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出現不少。

產生自私自利的原因,一方麵是由於孩子有天生的利己傾向。在孩子心理發展未達到成熟階段的時期,其往往單純地確定“我即世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雖然隨著時間和經曆的推移,已逐漸成為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的行為,但仍固執己見,不能接受公正、正確的意見。於是,孩子衡量外界的標準便是是否有利於他,相應的行為也如此。另一方麵是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造成。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思想、行為反複無常、表裏不一,當孩子犯錯誤時便嘲諷、鄙視,使孩子產生了畏懼心理,孩子就隻能封閉和回避他人的交往,縮回到自己的小天地裏,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此外,現在的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父母以及長輩容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處處遷就孩子,容易使孩子從小就意識到“我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得不到隻要一哭一鬧也能得到。”於是就容易產生過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獨尊的心態,時時處處都要別人遷就,常常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

自私的孩子,其行為對誰都有弊無利,父母應予以重視,及早預防:

父母對孩子應該加以積極正確地教育和引導,樹立孩子正確的物質觀念。讓孩子學會與朋友分享一些東西,嚐試一下“給予”、“付出”所帶來的快樂。平時父母要適當地訓練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不要讓孩子有“事事都依賴父母”的思想。要訓練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體諒父母的辛苦,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幫父母洗碗、掃地、擦桌椅等。在孩子吃東西方麵,還要告訴孩子一定要把食物分成三份,一份給自己吃,一份留給爸爸,一分留給媽媽,不要一個人獨自享用。如果家裏還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那麼要把好吃的東西分成同等的幾份,讓每人都有一份。家裏有客人來了,父母更要讓孩子學會用東西來招待客人。吃飯的時候,不要隻顧吃自己愛吃的東西,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到麵前,並挑來揀去。別的孩子來玩,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起玩,把自己喜愛吃的東西也分一些給別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分享。

父母還可以利用“演戲”的方法來克服孩子自私自利的情況。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孩子與父母親之間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孩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怎麼樣的。通過這些遊戲,孩子首先會意識到經常接近的成人和自己的關係,如爸爸媽媽怎樣愛護自己,然後意識到有關係的人們之間的關係,如老師怎樣愛護和教育小朋友、司機怎樣有禮貌地對待乘客、醫生怎樣關心愛護病人等等。孩子通過體會他人的感受,就會從“以自己為中心”,轉變到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從而學會為他人著想。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情景,直接教會孩子應該怎樣付出愛和關心別人,當將來父母親出現有病等“情況”時,孩子就會懂得怎樣去做。這樣,不但有助於訓練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還可以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一個中年人站在一座高高的吊橋上,橋下是湍急的河水。他點上最後一根煙——因為他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他曾經是一個富翁,如今卻一條生路也沒了,他做過各種嚐試,例如曾經縱情於感官的享受,四處遊蕩,尋找刺激,酗酒和吸毒。而現在他又遭到最後的致命打擊——婚姻失敗。沒有一個女人能忍受他一個月的,因為他要求太多,而從不付出。河水是他最好的歸宿了。

這時一個衣衫襤褸的人走過他身旁,看到他站在黑暗中說:“給我一毛錢吧,先生。”

他在陰影中笑了起來,一毛錢?現在一毛錢能做什麼?“沒問題,我這有一毛,老兄,我的錢還不少哩,”他掏出皮夾子,“在這,拿去吧。”皮夾裏大概有一百塊錢,他把錢都拿出來,塞給那個流浪漢。

“這是幹什麼?”流浪漢問。

“沒什麼,因為我去的地方,用不著這個了。”他往下瞥了一眼河水。流浪漢拿著鈔票,站在那不知所措了一會兒,然後對他說:“不行,先生,你不能那麼做。我雖然是個乞丐,但可不是懦夫,我也不拿你的錢。帶著你的髒錢去吧!一起跳河吧!”他把鈔票丟過欄杆,一張張隨風飄動,紛紛四散,慢慢地落進了黑漆漆的河水中。“再見,懦夫。”流浪漢掉頭就走了。

想自我了斷的富翁這時如夢初醒,他突然希望那個流浪漢能得到那些丟掉的錢,他希望付出——可是卻辦不到!付出!對了,就是這個!他以前從來沒有試過這個,付出!就能快樂……

他向河水看了最後一眼,然後離開那座橋,去追趕前麵的那個流浪漢……

不懂得付出,對孩子來說是極其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的道德認識發展是直觀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沒有主觀的責任感,這時的孩子很少會考慮到別人,更不可能設身處地、客觀地看待問題。這是孩子的正常特點,不能拿成人的品德標準去評價。但有的孩子在3歲以前會大方、慷慨,其實那不是真正的大方、慷慨,小孩子的“自私”裏往往有其正當的權力,而在很“慷慨”中則往往包含著性格怯懦的一麵。如果家長不明白這點,而是強迫孩子“大方”、“慷慨”,甚至完全無視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尊心,用“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不懂事”,“不乖”,“不聽話”等話來說服孩子,這樣做表麵上看是為了教育孩子心裏有別人,實際上這種以不尊重孩子的需要為出發點的做法,根本無法幫助孩子形成真正的道德觀念。孩子可能為了讓父母高興或避免父母懲罰而服從命令,可他心裏肯定會怨恨、委屈、不滿。如果在教育中總是這樣,常常會導致孩子產生對他人的憤恨、不滿情緒或攻擊行為,有的還會使孩子以為父母不愛自己,使孩子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產生怯懦、退縮、依附,從而失去自信心和自主性。

要想改正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家長和老師就要從多方麵,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孩子不自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家長必須耐心等待孩子身心的成熟和自我意識、社會認知能力的提高。但是這並不是說隻讓家長慢慢地等著,突然有一天孩子自己就會不自私了,家長仍然需要把握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有的教育家主張:首先要教會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一半”,這個“一半”並非指數量上精確的“二分之一”,而是讓孩子逐漸懂得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他人的存在;自己有各種各樣的需要,他人也有各種各樣的需要。一旦孩子有了這種認識的時候,他們就會比家長對人還要大方、慷慨,自私自利的毛病自然也就沒有了。

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比較高遠的理想。當孩子有了正確的理想與目標後,他才會有學習的榜樣。同時還要讓孩子認識到,有了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就應當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可以這樣問他“你見過像你這樣天天發脾氣的企業家嗎?”“你見過像你這樣整天總想著自己的科學家嗎?”等等,以此來激發他改正自私的內動力。

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控製的能力。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孩子們已經能夠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來評價是非與好壞,已經有了好惡情感;同時,情感的穩定性也在逐漸增加,控製能力也不斷增強,並且還逐漸學會了控製自己的衝動。家長可讓孩子思考一些問題,如:亂發脾氣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別人會如何看待你,如果到哪裏別人都不歡迎你會有什麼感受?等等,讓孩子意識到要學會自我控製,克服不良行為。

疏導逆反心理。孩子因為受逆反心理的影響,容易產生與大人的對立情緒,從而走向極端。有時,他們會故意和父母唱反調,對著幹。其實逆反心理形成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自尊心的成人感增強,希望自己的獨立意識得到大人的認可。這時,家長應當教育孩子待人處事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啟發孩子學會心理“移位”,讓孩子設想:假如自己處在別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以此來疏導孩子的逆反心理。

批評與表揚。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批評與表揚的作用。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批評的約束和表揚的激勵,來使孩子逐漸意識到該不該做、怎樣去做。在批評與表揚孩子的時候,應當向他指出批評他的理由、改正的方法。當孩子做得好時,應及時予以表揚鼓勵。

幫助孩子克服心理的依賴性。孩子自我中心過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從小家長包辦代替、過分的照顧保護和嬌慣遷就。對於很多事情,孩子既不用想也不用做,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賴心理就產生了。這時,他會覺得一切都是很容易得到的,因此不能體諒父母的艱辛,容易任性,這就應該要求孩子克服依賴性,使他產生獨立自主的意識,教導他要自強自立。並且從日常生活、勞動做起,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幫助孩子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製度,培養他的獨立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父母更應該鼓勵孩子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果別人有事相求,孩子又可以幫得上忙,就讓孩子幫別人一下。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父母還可以教育孩子做一點力所能及的捐款活動,以幫助那些生活更加困難的人,養成樂善好施的高貴品德。通過實際生活的鍛煉和父母的指點,孩子就會克服自私自利的習慣。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必須改變以前那種盲目溺愛、一味嬌慣孩子的做法。就該對孩子的具體要求分清是否合理,對於一些不合理的、過分的要求應予以明確拒絕,並對孩子耐心地講明道理,指出他的不足之處,提出批評。當然要孩子一下子接受肯定是不可能的,這期間必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因此對於孩子的哭鬧,家長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一是不要再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盲目遷就;二是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大發脾氣,給孩子一個冷處理的過程,讓他意識到哭鬧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7.虛榮會讓孩子迷失純真的本性

虛榮心強的孩子在個性成長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如為了滿足其虛榮心而經常說謊,情緒不穩定,不認真學習,缺乏意誌力等。愛慕虛榮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可怕的壞性格。父母應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糾正。

據有關調查表明,獨生子女的虛榮心都比較強,在被調查的獨生子女中有20%存在較強的虛榮心。虛榮心往往會導致孩子產生其他不良性格,如嫉妒、自卑、敏感等,這些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據報載,某市曾發生過一起重大的盜竊案,作案者是兩個學生。他們為了追求物質享受,與別的同學攀比,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盜竊了自己家中的5萬元錢,然後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3天之內,揮霍掉了所有的錢。他們購買最貴的衣服,到最高級的飯店吃飯,住最豪華的旅店,並且專門租了一輛車帶他們四處享樂,真是奢侈之極。

童昊是浙江某縣人,他生活在一個經濟條件並不富裕的家庭,爸爸下崗後做點小生意。媽媽的身體一直不好,所以童昊幾乎從小就沒有得到過母愛。雖然家庭條件不好,但爸爸從來不讓童昊在吃穿上受委屈,凡是別的孩子有的,童昊都會有。他覺得孩子已經缺少了母愛,如果在物質上再比別人差,那就太可憐了。所以爸爸平時總是省吃儉用,而對童昊提出的要求也從不拒絕。童昊在小夥伴中間算是很氣派的一個,他感到很滿足。從小學到初中,童昊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在爸爸和老師的眼裏,童昊始終是一個好孩子。

但是自從上了市裏的高中,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中的同學和他以前的同學家庭條件不一樣。現在的同學的父母都是高收入者,花錢如流水,穿的都是名牌,用的都是精品。相比之下,童昊顯得非常寒酸,以前的優越感再也沒有了。由此,童昊產生了嚴重失衡心理,他不甘心落於人後,於是他每次回家都向爸爸要很多錢,和同學們比吃比穿來滿足他的虛榮心。起初爸爸總是大方地給他,但後來爸爸實在承受不了,好幾次都拒絕了他。童昊見爸爸這個經濟來源斷了之後,就動了邪念:“別人有的我為什麼不能有,這不公平。”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童昊開始偷同學的錢,幾次偷盜都沒被發現,這更增加了他的僥幸心理。在金錢的誘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後夥同另一同學作案,被公安機關抓獲,受到了法律的製裁。

童昊事件發人深省,他為什麼會從一個聽話的孩子變成一名罪犯呢?仔細分析一下,主要是虛榮心在作祟。虛榮心是一種表麵上追求榮耀的自我意識,具有虛榮心的人,往往會用扭曲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他們所追求的其實隻是表麵上的好看和形式上的光彩,麵子高於一切,不顧條件和現實去追求虛假的聲譽。

孩子虛榮心形成的主要原因來自家庭。由於現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怕孩子受委屈,於是總對孩子有求必應。不管是自己孩子穿的,還是戴的,都不能比別人差,別人的孩子有什麼咱家的孩子也得有,決不能比別人家的低。於是在家長這種無意識的縱容之下,孩子的物質欲望無限地膨脹。另外,獨生子女的父母還從溺愛孩子的觀點出發,在別人麵前總是愛講孩子的優點,掩蓋他們的缺點,甚至在親朋好友麵前常常誇耀自己的孩子聰明,學習成績好等,而對別人的孩子往往妄加指責。由於孩子對自己客觀評價的能力還很差,家長具有絕對權威性,慢慢地孩子就從家長眼裏的“十全十美”變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別人超過自己。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虛榮心是一種追求虛榮的性格缺陷,是一種被扭曲了的自尊心。虛榮心強的人不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努力,而是企圖通過貶損別人、打壓別人的方式來獲得成功。用跑步比賽來做一個比喻,那就是虛榮心強的人並不願意真正與對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一場較量,他總是企圖通過一些不可告人的方式讓自己的對手因為“這樣”和“那樣”的意外原因而無法參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同的人目標也不一樣。有的人追求事業成功,有的人追求物質享受,有的人追求精神滿足,還有的人追求虛榮。虛榮心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東西,有虛榮心的人總想淩駕於他人之上,並在虛榮心的驅使下漸漸迷失自己。

虛榮的一種表現就是沽名釣譽,喜歡追求表麵上的東西。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不能以華而不實的東西作為追求的目標。

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進入青春期以後,兒童時代比較穩定、籠統的“自我”概念開始逐步被淡化,隨之而來的“我”被分裂成兩個:一個為主體的我,即“理想中的我”;一個為客體的我,即“現實中的我”。由於青少年自我認識、評價的能力不夠,為了表現自我,獲得他人尊重,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淡化“現實中的我”,而去強化“理想中的我”,出於生怕被別人看不起的自尊心,就使用“假我”來掩蓋“真我”,便形成追求虛榮的心理障礙,於是產生信口開河、胡亂吹牛的不良行為。

也許,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點兒虛榮心,這是正常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渴望自己被他人尊重,被他人敬仰,都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更理想。但是,如果虛榮心太重了,就會影響到心理的健康,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虛榮心太重的人活得往往都會非常累。這是由於他們不能展示“真我”,不能按自己的本來麵目生活,而需要在別人麵前精心打扮來抬高自己。另外,有虛榮心的人雖然在別人麵前顯得很“自信”,但他們自己心裏並不輕鬆,尤其是當他一個人獨處時,便會感到更加的自卑,因為他們騙不了自己,更明白自己的真相。真相和假相的反差很易使少年內心空虛、失落,最終導致心理頹廢,愛慕虛榮,不求上進。

孩子過強的虛榮心在平時的生活中會時時流露出來,如果父母能夠及時捕捉到這方麵的苗頭,那麼就可以立刻采取相應的對策對他們進行教育和開導。孩子過強的虛榮心往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①對自己的能力、水平過高地估計。常常在別人麵前炫耀自己的特長和成績。聽到表揚就得意非凡,而對於批評則不以為然,更有的還拒不接受。

②常在同學和夥伴麵前誇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者家境的富足,以突顯出自己的優越感。並且講闊氣趕時髦,特別注重穿著打扮,不關心衣服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貌,隻關心衣服是不是名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