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時來運轉(3 / 3)

大慶一進門,他爹以為自己認錯人了,等大慶解釋清怎麼回事之後,陳有富並沒有埋怨兒子私自做主。他越看大慶越覺得精神,越覺得高興。改個名字怕什麼,又不改姓。自己兒子有了城市戶口,當上了公安,還有個可以給他當工作指導老師的幹爹,這是個多美的事啊!

大慶回城的時候,他爹置辦了一堆土特產和大慶一起去了陳有德家,一進門,撂下手裏的東西就給這個第一次謀麵的“大哥”磕頭。陳有德趕快扶住了他。兩人都當過兵,能聊的來。走的時候陳有富就一句話:“這個兒子是你的也是我的。在城裏,大哥你一定要好好管教他!”

大慶從紡織廠的單身宿舍搬到了陳有德的平房。平時老公安就給這個小公安講解點業務知識。有時候還講點以前沒有破的懸案。小花下了班就來給父子倆做飯,哄得老頭高興的天天樂。陳有德想讓小花也搬過來住,小花羞紅著臉拒絕了。她堅持轉了正,結了婚才能一起住。父子倆也就由著她了。

駐廠派出所建立在紡織廠廠區和家屬區之間,門麵上有五間平房,後麵是一個審訊室和一個機要室,還有一個車棚。一個老所長帶著不到十個兵,管理著半個新華區的範圍。

俗話說:不幹哪行不知哪行的苦。大慶在派出所的工作是治安。在通訊和交通十分不發達的84年,維護治安的主要方式就是巡邏。派出所有2輛摩托車,一台挎鬥,主要都是刑事偵查用,治安民警們就是靠走,一天下來走個幾十公裏是經常事。帶著大慶巡邏的幾個老警察帶他轉了幾天就讓他自己包一片兒地巡邏去了。本來應該兩人一組巡邏的,可他們所轄區太大,人不夠用,所以隻能一個人管一片兒。

大慶被派去管廠辦福利事業單位那一片兒了。醫院、小學、幼兒園、澡堂、工人俱樂部都在這一片。陳有德曾跟他分析過這片兒的特點:地兒大,事兒少,適合他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公安。想幹好這個活兒,就要多接觸這些單位的人,把所有轄區內工作的人都了解了,工作就好幹了,也就能出成績了。

大慶這個新人就這樣開始了他的公安事業,他每到一個單位,就先跑去門衛室的大爺那裏和人聊天。大爺們對這個新來的派出所民警都很熱情,給他講著這裏的人和事。時間長了,每個門衛室的大爺那裏都有了一個大慶的水杯子——水果罐頭瓶。兩個月之後,他的工作就非常愜意了,早晨上學時間去學校門口轉轉,上午去醫院喝喝茶水,中午睡個午覺,下午放學的時間再去學校門口溜達溜達,晚上去工人俱樂部打打撲克,然後去對麵澡堂泡泡澡。領導經常表揚大慶:有辦法,會工作,成績好。然而大慶每次有點驕傲得意的時候就會被他幹爹訓斥:幹了這麼點沒難度的活兒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你還差的遠!

84年國慶節前,派出所調整了基層民警的工作職責範圍。管治安的副所長講話時說:“髒活累活不能總讓一個人做,每年調換一下基層的職責範圍,對大家的業務水平也是一種考驗和提高。”大慶就這樣被調去負責自由市場了。

自由市場在他們所轄區的邊上,這裏本來是紡織廠和輕工機械廠圍牆間的夾道,說不清這條路到底該歸哪個廠管,久而久之兩個廠子對這條路都不管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個體小販的增多,這裏逐步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自由市場,也集中了大部分的新華區流動人口。新華分局專門將這個地域劃分給了駐紡織廠派出所管理。陳有德對這個地方的分析是:地兒小,事兒多。

大慶也從此結束了他愜意的生活。嚴打工作開展一年多了,市場上搶劫、偷竊的事基本沒有了。大慶每天都在無休止的處理著小商小販和顧客間的矛盾:因為缺斤短兩而產生的罵戰、因為賣假貨坑了人而引發的撕扯,還有小商販之見為了搶地盤而發生的大打出手。大慶靜靜觀察過這些小販,一個吹糖人的一天就能掙將近十塊錢,一個月下來是他工資的好幾倍。人民公安為人民服務沒毛病,可你們掙這麼多錢還要缺斤短兩、賣假貨,人性也太壞了吧?工商所罰你們罰的也太輕了,一個個屢教不改啊。大慶把自己的想法跟幹爹說過。他幹爹也沒什麼好辦法,隻是說:“黨給了人們富裕的機會,可是為富一般都不仁啊。我們公安隻管違法犯罪,我們管不了人的道德素養。社會發展快了,新問題也就多了,新問題也都要留給你們這些新人去解決。我啊,就等著過幾年抱孫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