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強子轉正(1 / 3)

84年春節,紡織廠放了八天假,大慶他們仨因為是臨時工,所以不安排值班,就都回家過年了。大年初三,強子他爹帶著強子進城去給人事科劉科長家拜年,強子問他爹咋想的,他爹說:我看報紙上說這城裏國家的企業要變,具體怎麼個變法咱去請教請教劉科長,問問你們這些臨時工受不受影響,要是有影響咱該怎麼辦?找人家合計個對策。強子心想:大不了不當這個工人了,我看城裏的個體戶們都比工人掙錢多,去幹個體多好,還自由。

“老支書,怎麼是您啊?”劉科長聽到有人敲門,開門道。

“過年好啊!我這一來是拜年,二來是表示感謝。”陳支書場麵的說道。

“快請進,快請進,外邊冷。”劉科長寒暄的說,心想:這老支書人老成精的人,絕對無事不登門。

老支書帶著強子進了門眼睛都直了,新潮式樣的水曲柳家具,米黃色的油漆刷的平滑而光亮,陽江紡織廠的出口創彙產品陽江蠟染布做的橘紅色窗簾,棗紅色的硬柞木地板走上去腳感厚重堅實,精心設計的電視櫃上一台日本進口的日立彩電正在重播著春節晚會。老支書看著自己和兒子沾滿泥雪的棉鞋,遲遲邁不動步子。

“拿抹布擦擦就好,沒事,把鞋擦擦進來吧。”劉科長看出了老支書的尷尬,他自己也不太願意讓這父子倆進門,但看著強子手裏拿的兩瓶陽江大曲和一扇足有50斤的臘肉,他還是故作熱情的說著。

“老支書來肯定是有什麼事吧,有事你就說,別見外。”劉科長見寒暄起來沒個完,適時的直奔主題了。

“是這麼個事,報紙上總說企業改革,你給講講是咋改啊,強子他們以後轉正有影響不?”老支書說明了來意。

“這次改革主要是要搞承包製,不瞞你說,咱紡織廠雖然是市裏的利稅大戶,但養的人也確實太多了,也真的快養不起了,照現在這樣下去,好不了一年恐怕就又要虧損了。”劉科長平靜的說道,說完砸吧了一口茶水。

“養不了那麼多人?那為啥你每年都去公社招人呢?”老支書不解的問道。心想:這小子賊啊,說話也不說透。

“廠裏每年都有很多退休的,大部分都是解放前就進廠幹活的老工人老幹部,這些人廠子要養活吧?還有很多前些年搞運動時受到傷害的,原本的崗位幹不了,又沒有合適的崗位安排,廠子要養吧?紡織廠女工多,你不能光讓人家幹活不讓人家成家生孩子吧?生孩子去了她的活要有人幹吧?但凡村裏成家的女子,哪個婆家都不願意放她出來做工,我是真恨不得村村都有十個八個婆家想踢出門的寡婦給我招……”劉科長訴說著廠裏人事問題的難處。他大概明白陳支書的來意了,但又不好去探問,隻能等他自己說。

“是這樣啊,我也不饒彎子了,你看是這樣,能不能想法子讓我家強子提前轉個正。要不然像你說的這形勢,這臨時工也幹不長久啊!”陳支書一麵說一麵觀察這劉科長的表情。

“老支書啊,不瞞你說,你想的這個事我以前也幫人辦過,但現在不同以往了,以往時人雖多,但多幾個也不差事,現在是多一個也養不起。廠長要搞承包責任製,車間裏多一個人別的工人就少分一點獎金,承包人就會少撈一點實惠,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劉科長委婉的回絕著。他沒把握的事從來不答應人,因為萬一收了別人的好處卻辦不了事兒,就麻煩了。

“這……,您在這廠裏有身份,您再給想想辦法嘛。”老支書一麵說一麵從兜裏掏出一遝大團結,向著劉科長褲兜裏塞去。

“別,別,你看這是幹嘛呢?”劉科長半推半拒著。他估摸著厚度應該有500塊,收下後心想:這老小子真下本啊。

“老支書,你看啊,你容我琢磨琢磨,咱想想辦法,想想辦法。”劉科長邊思考邊說著。

“強子,是叫強子吧?你什麼文化?”劉科長問。

“念過高中。”強子回答

“有文化就好,有文化就好。”劉科長思索一下又說:“你知道你們車間誰最有可能站出來承包嗎?”

“我們車間是印染,就是咱廠出口創彙的那個蠟染,指標都是計劃內的,承包起來沒風險,好多人都想幹呢。”強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