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3 / 3)

“這便是前宋遺民所言的海外之土?”

不是永樂帝聯想豐富,而是紙上赫然寫著這行字。

朱棣看得認真,不時同兵部呈送的輿圖做對比。

朱高煦和朱高燧找出了朱棣想要的輿圖,重新站回桌案旁。

侯顯讓抬箱子的宦官退出暖閣,自己站到五步之外,皇帝不叫,絕對不上前。

許久,孟清和將自己知道的州府都指給了朱瞻壑,朱棣終於抬起頭,道:“興寧伯。”

“臣在。”

“此圖,你是如何繪出?”

“回陛下,臣為從軍即在開平衛,後為大寧鎮守,曾看過北疆輿圖。”

朱棣點頭,鎮守一方,這是必然。

如果連地形都不熟悉,如何抵禦韃子,又如何出塞作戰?

“去歲,臣隨大軍征討安南。在廣西期間,對西南番邦和各宣慰司也有了解。”說到這裏,孟清和刻意頓了頓,見朱棣神情未變,朱高煦和朱高燧臉上閃過恍然之色,才繼續道,“這片海外之地,是臣早年間得知,其具體所在及大小,也隻是推測,並無實據。”

前宋遺民,自海外歸來的老人,朱棣父子三人早聽孟清和說過。

“可是有高產作物之地?”

“正是。”

“若真有此地,當可令船隊前往。”

朱高煦話落,朱棣露出了讚同的表情。

孟清和籲了口氣,繼續說道:“這片西域之地,臣是從大食商人口中得知,並有獻佛郎機炮的夷人證實。”

“善。”

永樂帝終於笑了。

孟清和的心也終於完全放下了。

最初,他想把四大洋七大洲全都畫出來。雖然不能細化到每個國家,具體的位置他還是知道的。

動筆之後,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作為“土生土長”的大明子民,他是如何得知這些?

無師自通?沒這條件。

做夢夢到?永樂帝不會聽他胡扯。

再者言,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被扣上欺君的帽子怎麼辦?

為了安全著想,七大洲減為了兩大洲,四大洋更是直接省略了名稱。甚至連宋時便有記載的非洲也被從圖上抹去。

腦袋發熱的結果,不是帶來榮耀,而是招禍。

多智近妖,在孟清和看來,絕不是什麼好詞。

當然,演義中的臥龍大人除外。

況且,隻要大明的艦隊不被朱棣的繼任者打入冷宮,這幅“簡筆畫”早晚會得到完善,成為真正的世界地圖。

孟清和給出的理由十分站得住腳,結果也和他預料的一樣,一方麵達到了“授課”目的,另一方麵,也沒有引起任何懷疑。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張地圖還引發了另一個結果。

在最初的激動之後,朱棣看著輿圖,突然皺眉。

國朝的疆域廣大,很好。

北邊的韃靼瓦剌卻讓他很不順眼,與遼東接壤的朝鮮也是一樣。

大片的國土,突然有這麼不當不正的一塊,緊挨著遼東,不屬於明朝,還隔三差五的要蹦躂那麼一下,很是礙眼。

和朱棣有同樣感覺的,還有朱高煦和朱高燧。

古有記載,周封商之後箕子於朝鮮。唐滅高句麗,納其地。

洪武中,高麗曾妄想索取鐵嶺之地,雖說李氏取而代之,年年向大明朝貢,但李氏朝鮮並不真像表現出來的這麼老實。

想到遼東鎮守孟善的上疏,朱棣雙眼微眯,手指敲著桌案,恰恰點在了朝鮮的位置上。

泉州海港

遠航歸來的船隻部分靠岸。

商船卸下了搭載的貨物,珊瑚寶石香料和珍禽異獸都不稀奇,丈長的巨木更加吸引眼球。

兩船木料在港口卸下,發現其中有十餘人方能合抱的紫檀和沉香,懂行的不免咂舌,“我的天老爺!”

這得多少錢!

獲悉部分木料將在此出售,商人們的眼睛都紅了。

錯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砸鍋賣鐵也要下手搶!

鄭和與王景弘都沒有下船,派人知會了市舶司,又給在這艘商船上有份子的當地官員和宗室送了信,得到回複之後,再次揚帆起航。

大部分船隊成員,包括鄭和王景弘在內,都將在浙江登陸,運送木料的商船則要繼續北行,停靠天津。

站在船首,鄭和深吸一口氣,終於露出了笑容。

不過,如果他知道回航後等待他的將是什麼,恐怕就笑不出來了。

朱家父子正暢想著海對麵的大片陸地和高產作物。

聞聽船隊歸來,朱棣下的第一道命令不是通知弟兄和手下準備領錢,而是命令工部加緊再造寶船四十八艘,改造海船二百四十九艘,備使西洋。

皇帝下令,工部敢拖延嗎?

當然不可能!

工部侍郎親自監工,匠戶甩開了膀子的結果是,鄭公公和王公公上岸之後,過不了多久,又得再次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