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1 / 3)

鄭和王景弘歸心似箭,船隊在浙江海港靠岸,立即下船,謝絕當地官員士紳的盛情,輕車簡從,領帶船隊成員及朝貢的各番邦使臣前往南京。

一路之上,沿途所見風景方物,仍令同行的各國使臣大開眼界。

江南水鄉,田陌連阡,熱鬧的城鎮,遠不同於自己國家的風-土-人情,讓使臣們看得目不暇接。

精美的絲綢和瓷器,更是給使臣們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

車隊抵達南京,高大的城廓,厚重之感迎麵撲來。

著朱紅袢襖,單手按著腰刀,威風凜凜,一身煞氣的官軍站在城門前。

滿載貨物的車隊,城內接踵擦肩的行人,臨街的商鋪,食物的香味撲鼻。

單單是在城門前的看到的,就讓使臣們邁不動雙腳,移不開雙眼。

隻有這樣強盛的大明,才能造出如神跡般的海船。

天-朝-上邦,強大威嚴的形象,終於徹底烙印在了使臣們的心目中。來時的各種念頭,頓時打消了一大半。跟著船隊來送黃金的爪哇西王使者,心中不停打鼓。

大明天子指定六萬兩黃金,島上掘地三尺,又搶劫了幾搜大食商船,才湊足了一萬兩。

萬一大明天子不滿意,翻臉的話,砍了自己的腦袋,也是白砍!難怪之前來過大明的人都縮著脖子,打死也不出使。

不提爪哇西王使者怎樣憂心忡忡,被西王打敗的東王使者如何幸災樂禍,古裏,錫蘭等國的使臣如何被南京的繁華震撼,使臣團隊的到來,再一次成功引起了南京居民的圍觀。

路旁聚集的行人越來越多,一些店鋪裏的商家夥計也落下門板,到路邊看起了熱鬧。臨街的酒樓食肆和茶樓更是人聲鼎沸,仿似過節一般。

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衙役緊急出動,揮舞著刀鞘鐵尺,維持著秩序,實際上,也是想來湊湊熱鬧。

雖說到京城朝貢的使臣團隊整年絡繹不絕,可這麼大的場麵卻是少有。

上一次,還是朝廷的船隊下東洋,這一次,光是馬車的數量,就足足多出了兩倍。有多少稀奇的東西,更是讓等在路邊的心信仰。

不久前,暹羅使臣進京,進貢的鸚鵡一路叫著萬歲,引來不少人圍觀。

這次的西洋使臣,會不會也帶著這樣的稀罕物?

圍觀,必須圍觀!

城門的守軍沒有馬上放行,而是遣人通報上官和鴻臚寺。

即使這樣龐大的隊伍根本難以造假冒充,城門守軍仍秉持著不怕一萬隻怕萬一的精神,認真查驗鄭和王景弘等人隨身的腰牌以及相關文書。

鴻臚寺卿趕到後,一眼就認出了鄭和,連忙上前,道:“鄭公公一路辛苦。”

鄭和是宦官,同樣是天子親命的大使,鴻臚寺卿先向他行禮,言官也挑不出毛病。

身份固然重要,可重要得過皇帝的命令?

鄭和回禮,向鴻臚寺卿詢問,“咱家兩年沒在京中,這城門前貌似嚴了許多?”

鴻臚寺笑道:“此事一言難盡,待進城後,下官再同公公詳敘。”

鄭和王景弘兩年沒回國都,不曉得城門處的變化,鴻臚寺卿卻十分清楚。

自從出了“城門小旗當值念佛,被興寧伯痛斥,小旗自盡”事件,京城內流言紛紛。皇帝親自下令錦衣衛核查僧人寺廟,竟在京城寺廟中查出了逃職的軍戶,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吃了掛落。

天子下令,五軍都督府,五城兵馬司,府軍,應天十八府衛所及皇宮二十六衛,都開始內部清查。

這一查,當真發現了不少問題。

如興寧伯所言,京城是一國的門麵,城門更是門麵的門麵。

守衛在此的明軍,都如念佛小旗一般,玩忽職守,當值溜號,落在百姓和往來朝貢的使臣眼中,丟的不是一個人的臉,是整個大明的麵子。

天子回過神來,肯定會掀桌。

屆時,隻要沾到丁點關係,都逃不脫幹係。

降職,流放戍邊,成為必然。

固然有待罪立功,官複原職甚至升高一兩級的先例,想要仿效而行,又談何容易?

看到安南黎氏的下場,其他番邦不會再輕易犯傻。北邊的韃靼瓦剌倒是不消停,但甘肅寧夏,宣府大寧,遼東各衛的邊軍和歸附的壯漢們都不是吃素的,個頂個的彪悍,聽說韃子來了,眼睛都充血。

和這樣的猛人搶戰功,無異於虎口奪食,非一般的艱難。

五軍都督府召開緊急會議,商定了對策,必須從源頭上掐滅會損害大明麵子的苗頭!

分派到城門處的衛軍,要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軍事考核,最關鍵的是,手裏絕對不能有佛經!

為保證工作順利進行,五軍都督府主動從錦衣衛處借調人手。

看著求上門的同袍,錦衣衛指揮使楊鐸破天荒的愣住了。

“陳同知,你確定?”

“確定。”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