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2 / 3)

孟伯爺立目,誰這麼不講究,明搶啊!

轉過頭,看清動手的是誰,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徐增壽笑眯眯的看著他,下手委實不客氣。轉眼間,紙袋裏的點心就沒了一半。香味引得朱能回頭,剩下的一半也沒了。

“興寧伯府的點心師傅著實是不錯。”兩人搶了點心,吃完還要厚著臉皮品評一番,“改日讓我府裏的去取取經,興寧伯可莫要藏私啊。”

孟清和僵硬的扯了扯嘴角,“下官自當從命。”

不答應,武陽侯八成會直接上門搶人。

千萬別以為這事不可能,之前就發生過一回,想告狀也沒處告去。

武陽侯擺明要做個紈絝,誰都拿他沒辦法。

按照徐增壽本人的話來說,徐家有賢德的當朝皇後,聞達於世的魏國公徐輝祖,就不需要他再奮發向上了。做個勳貴紈絝,豈不樂哉?

永樂帝和徐皇後都沒說什麼,徐輝祖訓了兩次,也就任由他去了。

如今,京城內外,誰不知武陽侯的大名?

能把紈絝做到這個地步的,除了徐增壽,再找不出第二個。

同徐增壽早有接觸的孟清和知道,較真起來,徐增壽的才幹未必及不上徐輝祖。但正如徐增壽所言,徐家有了皇後,有了魏國公,不出意外,繼永樂帝之後,下一任皇帝又是他外甥,徐家一公一侯,榮耀已極,過於上進,天子不生疑,朝中眼紅的絕不會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自-汙。相當於用他一人的官途換來整個徐家的安穩。

這等心胸,非一般人能夠比。

孟清和佩服徐增壽,即使被搶了口糧,也一樣佩服。

吃完了點心,徐增壽擦擦嘴,湊近了,低聲對孟清和道:“今天的宮宴會有場好戲。興寧伯可千萬莫喝醉了,睜大眼睛看著,說不準就能樂一樂。”

好戲?

紀綱提醒他,最近京城風大,出入當心。

徐增壽又告訴他,宮宴中會有好戲上演。

思及禮科小吏傳遞的消息,孟清和心頭一跳,莫不是……真有人要找死?

徐增壽不打算繼續說,朱能看似知道內情,卻沒為孟清和解惑的打算,隻叮囑他,“看戲就成,沒事別出頭。”

孟清和慎重點頭,他一定吃飯喝酒,沒事不開口。

可事到臨頭是他想躲就能躲得開的?

壓根不可能。

又等了兩盞茶的時間,群臣陸續到齊,奉天門大開,錦衣衛和金吾衛分列金水橋兩旁。

文武分作左右兩班,以官職爵位列隊步上-官-道。

宮宴設在華蓋殿。

宦官引領官員落座,永樂帝一身-明—黃—色-盤龍常服,金色的襆頭上,兩條五爪金龍咆哮飛升。

朱高煦和朱高燧立在左側,朱瞻基在朱高燧之後,朱瞻壑被朱棣抱在懷裏,一身大紅世子服,活脫脫像個年畫娃娃。

這一幕落在眾人眼中,不免都起了思量。

有人眼睛堅定信心,一定要讓皇帝認識到廢長立幼是錯誤。也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天子對漢王寵愛之深超乎想象,平王被改封西南以前,便是平王世子也不會被天子這般抱在裏。天子此意,莫非真已決定立漢王為皇太子?

支持平王的朝臣心頭發沉,隻能暗暗提醒自己,盡量控製住表情。天子設宴,不笑就算了,擺出張-臭-臉,是想找不自在?

支持漢王的朝臣則滿臉喜氣,從龍之功的,還合了今上心意,此等好事哪裏去找?

中立的朝臣垂下眼皮,不言不語。無論哪個皇子登基,都是以後的事。今上龍體康健,繼續在龍椅上坐十幾二十年絕對沒問題,何必急著站隊。

宮宴剛剛開始,華蓋殿裏已是暗潮洶湧。

樂聲起,樂舞生執戈入殿,群臣的心思卻完全不在歌舞之上。隻有三頭身的朱瞻壑看得興致勃勃。

兵科給事中馮貴低聲言道:“以微見著,漢王世子頗類周王世子。”

周王是永樂帝的同母兄弟,周王世子朱有燉比漢王朱高煦年長一歲,是朱瞻壑的堂伯。

說侄子像堂伯,表麵上看,沒什麼可指摘之處,可周王世子愛好音律,時常同樂工混在一起,不是秘密,多為人所詬病。說朱瞻壑像朱有燉,還是在當下場合,細思用心,絕非善意。

馮貴聲音並不高,隻有相鄰幾人聽到。但在皇宮之中,壓根不會有秘密。

侍立在一旁的宦官眼神微閃,不動聲色,托著空了的酒壺退下。

很快,馮貴的話就傳開了。

孟清和同朱能等武將坐在一處,得知馮貴所言,瞅瞅朱能等人的臉色,可以打包票,馮貴今後的日子別想好過。

東西不能亂吃,話更不能亂說。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僅憑這一句話,就能斷了馮貴的官途。

“說漢王世子類周王世子?”徐增壽冷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漢王世子才多大?動這樣的念頭,當真是其心可誅!”

旁人不敢說,徐增壽不在乎。

話落,又倒了一杯酒,起身走到禦前,高聲道:“陛下,臣敬大明世出明主,江山永固!”

“好!”

永樂帝舉杯同飲,群臣也同聲應和。

“給你舅舅倒酒。”

朱棣發話,朱高煦和朱高燧親自執壺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