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2 / 3)

“你……”

“兄長若無他事,小弟先告退了。”

話落,不待徐輝祖多言,推開房門就走了出去。

門外一個長隨來不及閃避,被撞了個正著,神色間有些閃躲。

徐增壽掀起一抹諷笑,回頭看看書房,皇帝真的信任大哥?未必!

猛然一腳踹在長隨的腹上,對方神情一變,剛要轉身逃走,一把鋒利無比的短劍已從他的胸口-貫-入,刀鋒切開皮肉和骨頭的聲音,在耳邊不斷放大,格外的清晰。

長隨瞪大雙眼,鮮血從口中不斷湧出,用力抓住徐增壽身上的團領常服,繡在胸前和肩頭的團花仿佛成了噬人的巨口,扭曲著張開獠牙向他撲來。

徐輝祖聽到聲響從室內走出,看到一個麵生的長隨倒在地上,徐增壽正拿出一方絲帕,擦幹短劍上的血跡,隨意的丟在了地上。

“徐增壽!”

不再口稱四弟,顯見徐輝祖是真的生氣了。

“兄長何必如此?”徐增壽從長隨身上搜出一塊腰牌,扔到徐輝祖腳下,“不要告訴小弟,兄長真不知此人是什麼身份。”

徐輝祖瞪眼,就是知道才麻煩!

徐增壽攤手,殺都殺了,找個地一埋,要麼綁上塊石頭沉河裏,派他來的人又能說出什麼?

“兄長莫非忘記了,太-祖高皇帝親自焚燒錦衣衛刑具,北鎮撫司現在可沒有監察百官的權利。”徐增壽將短劍收好,“事情傳出去,要擔心的可不是咱們。”

徐輝祖沒有多言,對徐增壽的話隻能默認。

殺都殺了,還能如何?

忠君不錯,徐增壽可是他的親弟弟,他又不是真的六親不認!

魏國公府發生的事,未幾擺上了建文帝的案頭。正如徐增壽所言,這件事隻能不了了之。鬧開了,建文帝的麻煩更大,單是都察院那群禦史就能煩死他。

不過,建文帝又在心中重重記上徐增壽一筆,準備發給徐輝祖命令也暫時壓了下來。

魏國公是否真的可信,還要再看。

九月中旬,李景隆自南京出發,中途乘船抵達德州。

大軍在德州停留數日,不斷收攏耿炳文麾下逃散的敗軍,全軍的數量實打實的超過了五十萬。

在諸多將領的吹捧下,李景隆信心大增,很快下令從德州開-拔,進駐河間,他要好好會一會朱棣。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李景隆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受他倚重的部將,自然而然都帶著同類的氣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好諛喜佞,小人之流。

軍-中也不乏看不上這個主帥的將領,都指揮使瞿能就是其中之一。

瞿能曾追隨藍玉出擊西番,又親自率軍討伐建昌叛酋月魯帖木兒,大破雙狼寨,戰功赫赫。對李景隆這樣隻會紙上談兵的酒囊飯袋自然看不上眼。私下裏告誡隨他出征的兒子,離曹國公身邊那群人遠著點,否則軍棍伺候。

與瞿能有相同觀感的,還有原耿炳文麾下參將盛庸。

耿炳文被召回南京,主帥換成了李景隆,盛庸等將領奉命改隸李景隆麾下。

不過短短幾日,盛庸就看透了這個相貌堂堂卻滿肚子草包的主帥。別說長興侯耿炳文,連被燕軍認為無謀的潘忠和死得十分窩囊的楊鬆,都比他強!

可主帥是皇帝任命的,再不滿也沒辦法。

瞿能盛庸等有識之士隻能睜大眼睛,期望從李景隆這個草包身上找出一兩個閃光點,怎麼說也是洪武大將李文忠的兒子不是?

發現的事實讓他們更加失望。

草包不算,再加上白癡和膽小,逃跑將軍不再隻是傳說中的神話,五十萬大軍注定成為燕王麵前的一盤菜,隻等他看好從哪裏下筷子。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瞿能和盛庸發現真相後的心情,隻能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李景隆率領大軍進駐河間的消息很快傳到北平。

雖然之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燕王還是樂得合不攏嘴,一邊拍大腿,一邊說道:“李九江膏粱豎子耳!豈是孤的對手!”

在燕王看來,李景隆胸無謀略個性驕狂,任用小人聽不進勸諫,死認兵書卻未親自上過戰場,這樣的人做三軍統帥,絕對是來為他的造反事業添磚加瓦。

曆史證明燕王是對的。

如果說孟十二郎喜歡坑對手,李景隆就是專門坑隊友,坑人的段數恐怕還要高上那麼一截。建文帝用李景隆做主帥,絕對是自己挖了個坑跳進去,然後等著燕王揮鍬往坑裏填土。

道衍和尚坐在一邊,單手撚著佛珠,等燕王樂夠了,才出言提醒道:“李景隆不堪,然五十萬大軍並非兒戲。王爺手中兵力有限,當早做打算。”

此言一出,燕王頓時不樂了。

沒錯,李景隆是個草包,可他手下的五十萬軍隊卻不能輕視。

哪怕是五十萬頭羊,殺起來也不是件容易事,何況草包手底下未必沒有可用的人才。

朱棣掰著指頭扒拉一下手底下的軍隊,滿打滿算二十萬不到,還要分出軍隊防守邊塞戍衛北平,能夠出戰的隻有十萬之數,一比五,即便能贏,怕也是慘勝。

坐回到椅子上,燕王陷入了沉思。即使起兵造反,他也沒忘記防備草原上鄰居。和侄子爭奪皇位屬於內部矛盾,萬一讓韃子趁虛而入,就算坐上皇位,百年之後也沒臉去見老爹,厚著臉皮湊上去,怕是還會被老爹狠抽一頓鞭子。

“邊軍不能輕動,真定拿下之後,孤令高旭親自駐防。”燕王一下一下敲著桌子,“說不得,孤要親往大寧,同孤的十七弟敘一敘兄弟之情。”

自從建文帝下令削減寧王護衛,燕王就開始打朵顏三衛的主意。之前是因為耿炳文駐守真定城騰不出手來,如今耿炳文回了南京,真定城唾手可得,朝廷大軍的主帥換成李景隆那個草包,他手下的軍隊又捉襟見肘,該是動手的時候了。

不過,寧王也不是好相與的。燕王和建文帝叫板無壓力,想動寧王的家底,挖兄弟的牆角卻要好好思量。

“王爺一旦離開北平,朝廷大軍必定來攻。”道衍說道,“王爺可有準備?”

燕王隨意一笑,“大和尚何必擔憂,以北平之力,出戰不行,防守卻是有餘。若李九江真的率軍前來,倒也省了孤的麻煩,大軍拖在北平城下,孤正可借機拿下永平震懾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