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1 / 3)

北平城內的戰鬥持續了三天。

九門中的八門守軍很快被擊潰,或是投降,或是退出城外。獨西直門守軍表現得異常悍勇,燕軍久攻不下。死傷於此的人數,竟比其他八門的總和還要多。

燕王怒了,撤下率兵進攻此門的何壽,親自指揮戰鬥。

被噴了一臉唾沫星子的何壽不敢有二話,指揮被撤了,幹脆-操-起長刀,充作步卒,和麾下士兵一同發起了衝鋒。

拿不下西直門,他也沒臉見人了。

一時間,西直門前箭飛如雨,刀光如簇。不斷有雙方士兵倒下,卻沒有人後退一步。

殺戮一旦開始,就不可能輕易結束。

燕軍知道,三天了,九門隻剩下西直門,攻占這裏才能真正的控製北平。

城門守軍也知道,一旦被擊敗,等待自己的隻有死路一條。

燕王反了,勢必要以血祭旗。

等待城外增援是個奢望,宋忠的軍隊已經徹底陷入混亂,開平衛指揮使徐忠率領的兩千騎兵,就像一把鋒利的長刀,狠狠紮入了宋忠的亂軍之中。三萬人的軍隊頃刻間土崩瓦解,煙塵中血色彌漫。

西直門上的守軍親眼目睹了這一幕,不是沒有人想過逃跑,可怎麼逃,逃往哪裏?

北平是燕王的地盤,無論逃到哪裏都難逃一死。

那就拚了吧,為朝廷盡忠而死,也是死得其所。

奉命守衛西直門的都指揮彭二,沒有在亂軍中逃出北平,而是收攏殘軍,固守城門。

當燕軍的攻勢進一步加強,也注定等不到宋忠的援軍時,彭二的臉上絲毫不見懼色,令親兵牽馬,躍身而上,手持□□,大喝道:“燕王是為反賊,我等皆食朝廷俸祿,當為國盡忠!從我殺賊!殺!”

“殺!”

西直門殘餘守軍,拚著最後的力量,對燕軍發起了反衝鋒。

沒有任何的勝算,隻是慨然赴死。

比起逃跑的餘瑱,比起城外的宋忠,彭二同他手下的殘軍,詮釋了真正的勇敢與忠誠。

看著從西直門殺出的一百殘軍,燕王舉起長刀,長年在北疆同韃子拚殺的漢子,最重英雄。

麵前的,是欲置他於死地的敵人。

同樣是值得敬佩的漢子,是英雄!

“殺!”

燕軍步卒如潮水般分開,騎兵衝殺而出,高陽郡王朱高煦衝鋒在前,手持一柄長刀,瞬間同迎麵衝來的彭二戰在一起。

刀鋒碰撞,□□揮舞,這是北平城內的最後一場戰鬥,也是最慘烈的一場。

天空中,殘陽如血,城門下,血流成河。

彭二最終倒下了,手握□□,死不瞑目。

高陽郡王待要斬下他的頭顱,被燕王製止。

“彭指揮是個漢子,厚葬!”

朱高煦收起長刀,“遵令!”

城內的喊殺聲驟停,城外的宋忠便知事不可為,率領逃出城門的餘瑱等人,收攏部分南軍和邊軍,倉促間退往居庸關。至於燕山護衛和其他邊軍,是殺是降,任由他們去吧。

主將帶頭溜號,士兵自然再無戰意。

楊鐸等人趁機與徐忠帶來的騎兵彙合一處,將被困在亂軍中的宋忠部下一網打盡。

至此,宋都督麾下三萬餘人,不說損失殆盡,也是元氣大傷。

燕山護衛多倒戈燕王,邊軍亦無戰意,事後清點人數,隨宋忠一同退到居庸關的軍隊竟不足一萬人。好在陸續有北平城中退出的守軍編入,人數勉強又湊到了三萬。

宋忠令餘瑱率五千兵卒防守居庸關,自己帶領餘下的軍隊退守懷來,同時派出快馬給朝廷送信,燕王反了,北平城也落在了反賊的手中。

得知宋都督隻留給自己五千人,餘瑱就明白,他和這五千人都將成為棄子,成為拖延時間的炮灰。

餘瑱沒有表示反對,也沒有立場反對。

張昺謝貴被殺,燕王趁勢奪取北平城,他要負很大的責任。如果不是他拍胸脯保證,張昺謝貴或許不會死得那麼幹脆利落。事後餘瑱也在反省,當時怎麼會腦子發抽?進燕王府驗明正身也不用兩個都進去,進去一個不也成嗎?

如果不是張昺謝貴都被燕王砍了,張信跟著燕王造反,王府外的守軍也不會群龍無首,更不會潰敗得如此之快。自己不會被亂軍裹挾,一路退出了北平。

想到這裏,餘瑱歎了口氣,事已至此,後悔是沒用的。既然宋都督將他當成了棄子,死在沙場上總比被朝廷問罪要好得多。

他死了,至少能為家人避禍。

北平城內,戰死士兵的屍體都被收斂,城內燃起了無數支火把,燕王騎在馬上,虎目威嚴,沉聲道:“吾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親子,受祚以來惟務循法守分,爾曹所共見。今天子無道,受奸臣蒙蔽殘害宗藩,已削奪五王又及於吾,皇天後土實所共鑒,吾義於奸邪不共戴天!遵太-祖高皇帝訓,自今起兵靖難,掃除奸臣,蕩平宇內,清君側!”

恰逢旭日東升,霧開青天,燕王一身鎧甲,威風凜凜,讓人不由得拜服。

“我等願附驥尾,助王爺蕩平宇內,掃除奸臣,匡扶社稷!”

“我等願追隨王爺!”

“王爺千歲!”

有了上次宣揚造反理論的經驗,無論燕王還是張玉朱能等人,業務都變得極其熟練。

燕王給了梯子,立刻有人哭著喊著上去扶,其中,何壽喊得最起勁。

先前的工作沒做好,打不下城門,讓頂頭上司很不滿意,這一回必須好好表現,表現好了,今後才有前途可言。

徐忠進城時,正巧趕上大表忠心的機會,一點也不含糊,立刻下馬,扯開嗓門,瞬間壓倒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