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1 / 3)

比起黃子澄,曾得洪武帝賜名,以文人出任兵部尚書的齊泰,大部分時間辦事還算靠譜。

可在發下燕王及其官屬的逮捕令這件事上,他還是犯了糊塗。

或許是出於“製衡”考慮,也或許是其他原因,明明一個人就能辦成的事,偏偏要讓兩個人去辦。這且不說,哪怕是把敕令調換一下,令張昺謝貴緝拿燕王,令張信捉拿燕王官屬,事情的結果都將大不相同。

偏偏齊尚書腦袋突然冒出個坑,還是不小的一個坑。

想改,是不可能了。

敕使帶著逮捕令到了北平,此時,北平九座城門已被張昺謝貴派人占據,守卒不聽令者,先被關押,敕使一到,全都被殺死。

宋忠本人沒有進城,下令餘瑱率軍隊進城,隨張昺謝貴一同包圍燕王府。

在敕使看來,此時的北平已被包圍得如鐵桶一般,宋忠張昺等人手下的士兵亦是威猛彪悍,燕王縱有大才也無路可逃。

一旦令到,王府一幹人等定是手到擒來,陛下的江山無憂矣。

敕使將兩份旨意分別送達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衙門。

張昺謝貴立時如打了一針-興奮-劑,有了皇帝敕令,何懼燕王!當即下令士兵進一步加強對王府的包圍,同時大量調集武器,燕王府內有不下一千護衛,若拚死一戰必須做好準備。

張信的表現有些不同,他很矛盾,到底該不該照著敕令上所寫,把燕王一家都抓起來。

不做,對不起朝廷。

做了,對不起燕王對他的提拔和重用。

矛盾啊!

在都指揮使司衙門,當著謝貴和其他人的麵,張信不敢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情緒,回到家,坐在廂房裏長籲短歎。

下人將情況稟報了張信的母親,老太太得知兒子要奉命緝拿燕王,頓時嚇了一跳。

“兒啊,不可!”

“母親何出此言?”

“我常聽聞燕王必將得取天下,乃是王者,豈是你能捉拿的?”

張信默然,此等言論在北平出現已久,多是出自街頭算命先生和僧道之口。

時人信奉鬼神,即便是張信自己,聽到這樣的話,心中也會琢磨上一陣子。

皇帝如此急於拿下燕王,莫非也是因此?因為燕王才是真龍天子?

張信的母親繼續說道:“為了咱們一家老小,你可千萬不能犯糊塗!再者,沒有燕王提拔,你何能有今日?做人不能忘恩負義!”

張信點點頭,“母親教誨,兒記下了。”

隔日,張信再到都指揮使司衙門,敕使早已經等候在此,見到張信招呼也不打,開門見山道:“張指揮為何還不動手?莫非要違令不成?”

見對方擺出這樣的態度,張信頓時怒了。

別說他還在猶豫,就算他打算站在朝廷一邊,也受不了這樣的態度!

區區一個敕使,竟然這樣對他說話?朝廷的二品大員在他眼裏是擺設不成?

還是說,這代表了皇帝的態度?

難道皇帝知道他和燕王有交情,故意將緝拿燕王的命令下給他,若他不肯照做,就拿他開刀,殺他全家?

張信越想越是這樣,臉色變得相當難看。

建文帝莫名其妙的被扣上了陰謀家的帽子,著實有點冤,完全是被這個派到北平的敕使給坑了。

實際上,建文帝一直都在被手下坑,從黃子澄到齊泰,從名不見經傳的敕使到先坑了他五十萬軍隊,又給燕王開了城門的曹國公李景隆,當真是被坑了又坑,坑他到底。唯一不坑他的那幾個,都被他自己氣吐血了。

現如今,誤會已經造成,想挽回是不可能了。

張信已然下定決心投靠燕王,既然朝廷如此對他,也就怪不得他了!反正有家中老娘支持,他也追隨燕王造-反去!

直接上門拜訪是不成的,王府對外宣稱燕王病了,不見外客。

拿出敕令上門,估計進府就要被燕王護衛哢嚓掉,解釋的時間都不會給他。在這一點上,張信明顯比張昺謝貴聰明得多。

沒辦法,張信隻能喬裝改扮,臉上抹幾把土,打散了頭發,藏在女人的車裏混進了王府。

王府被圍困,府內的人也要生活,每日都有人從角門出入購買糧蔬。

建文帝隻下令捉拿叔叔,沒說要餓死叔叔,除非他不要名聲了。如此,張昺和謝貴自然不能阻攔府內的人外出。

這些人的活動範圍被限製在北平城內,且都有士兵跟隨,張信頗廢了一番功-夫,才成功躲過了張昺和謝貴派出的眼線,混進了王府。

進府之後,張信當即亮出身份,拿出印信腰牌,求見燕王。

“都指揮使?”孟清和奉命守衛存心殿,聽到通報,眉頭皺了一下,“確定是都指揮使?他說明來意了?”

此時的王府處處風聲鶴唳,一千五百餘護衛日夜巡邏,絲毫不敢放鬆。孟清和的雙眼已經熬出了血絲,精神卻還是不錯。

“回百戶,印信及腰牌都已查驗。張指揮執意要見王爺,說有要事稟報。”

明初的曆史,孟清和隻記得大概,大事能說出幾件,例如建文帝削藩和燕王靖難。關鍵人物也隻記得幾個。對張信此人,聽都沒聽說過,更不知道他在靖難時發揮的作用。但人既然來了,不可能就這麼趕出去。

想了片刻,孟清和令高總旗暫代他號令此處護衛,自己去見了張信,同時派人報告沈瑄,請沈指揮請示王爺,見還是不見。

很快,沈瑄回傳,將張信帶到王爺養病之處。

孟清和眼珠子一轉,心下知道該怎麼辦了。

“張指揮,請隨卑職來。”

孟清和將張信引往後殿,隨行護衛皆手按腰刀之上,一旦發現有任何不對,立刻拔--刀砍人。

反正都要扯旗造反了,殺個把都指揮使又算得了什麼!朝廷的二品大員砍起來手感如何,大家都很想嚐試一下。

張信全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臉色有些發白。

當真是虎狼之師!追隨燕王造反,果然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

沈瑄親自守在門外,見到張信,先一步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