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讓孩子到鄉下看看糧食是怎麼來的(1 / 2)

感恩悟語

珍惜糧食是一種美德,浪費糧食是一種罪過。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費飯菜,要對糧食懷有感恩之情,要對勞動者懷有感恩之情。

小梅吃飯的時候很挑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每次做好的飯菜都會浪費不少。媽媽盡量做她愛吃的,可是她也是吃兩口就去吃零食了,有時還把飯菜故意倒掉。

小梅媽媽想,現在條件雖然好一些了,但看孩子這樣浪費糧食也十分心疼。於是,她利用暑假時間,帶著小梅回到鄉下奶奶家。

收小麥的時候,媽媽帶小梅到地裏,天氣很熱,小梅想回去。媽媽說:“你看,大家都在勞動呢,而我們什麼都沒做還感覺這麼熱,叔叔伯伯們多麼不容易呀,我們桌上的飯菜都是經過他們這麼辛苦勞動得來的,想想你每天浪費的糧食,那都是叔叔伯伯們的勞動成果。”

“媽媽,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隨便倒飯菜了。”

延伸閱讀

讓孩子懂得珍惜糧食

一日三餐後,某中學飯堂的泔水回收車總是積得滿滿的。咬了幾口的饅頭,黃澄澄的半截油條,喝了一半的豆漿,大堆剩飯剩菜。這還隻是開始,再看飯後,洗完飯盆後依舊嘩嘩流淌著的水龍頭……

在很多人看來,重提“節約糧食”在當今的社會似乎已經過時。是全社會節糧愛糧的意識都無須再提高了?還是我們的糧食已經富裕到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對後者,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之一;對前者,隻要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會發現——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浪費。

曾經看過一件這樣的事情。在某學校3名十五六歲的女高中生嫌炊事員給她們打的米飯不如男生多(在該校食堂,主食是無限量供應的),一次次要求炊事員加飯;當每個人盤中的米飯已經高高地堆成了尖時,為了示威,3個女孩一起得意地將米飯倒在了地上。炊事員見狀批評她們浪費,女孩們振振有詞:“怎麼,我們已經交過夥食費了,浪費也是浪費自己的,你管不著!”

在孩子中間,還有這樣的情況時常發生:一條紅燒鯉魚,僅僅吃了1/3,便被扔在桌上;一盤兩葷兩素的快餐,僅吃了幾口米飯和幾口素菜,便不吃了;一碗“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牛肉麵,僅僅在吃了幾口後,便放在了桌上,變成了煙灰缸;四個精致的“小炒”,在被兩雙筷子簡單地撥動以後,便被棄之一邊,變成了蒼蠅蚊蟲的口中之物。

現在的孩子怎麼了,為什麼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其實,孩子們會這麼浪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責任。有孩子曾經很尖銳地提出,除了那句著名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之外,他沒有從父母或是其他渠道得到過有關節約糧食的教育。

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在一些人眼中糧食浪費早已司空見慣,沒什麼大不了。重慶市社科院副研究員李光雲算了這樣一筆賬:以一個學校食堂為例,每天要消耗數百公斤蔬菜和糧食,平均每天回收200公斤泔水,其中1/5都是浪費掉的食物,這樣算來一年有上萬公斤糧食被浪費掉,是50個人一年的口糧。這僅僅是一個學校食堂,社會上浪費糧食更是驚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