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附錄與潛能有關的人生故事(2 / 3)

範特霍夫聽見湯米的問話很是高興。因為這下子可不是他一個人在思考了,而且,湯米很聰明,每次他把問題提出來,湯米總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解決,或者替他做個挺滿意的回答。想到這裏,便放心大膽地說起他的問題來:“我在想為什麼鐵鍋、鐵鎖、鐵管這些用鐵做的東西總是容易鏽,原來是亮亮的銀白色的,過不了多久就會變成黑色的,表麵再也不光滑了,可是鑰匙就不會。”說完,他雙眼盯住湯米,好像看著他就能看出答案來似的。湯米也迷糊了,他皺了皺眉說:“我也不知道,問問我爸爸吧。”

範特霍夫無奈,隻好跑去找湯米的爸爸,他向湯米的爸爸講了一遍他的疑問,這位瘦瘦的老頭眯起眼看了看他,便開始解釋說:“這是一種化學反應,鐵的化學性質特別活潑,容易和空氣中的氧氣起反應,而生成另一種東西,也就是你說的黑黑的東西,它叫氧化鐵,而裏麵的還是鐵,所以磨去了最外麵的一層,裏麵還是銀白色的鐵。而鑰匙是用鋅金屬製作的,它不容易和氧氣起反應,加上鑰匙經常和鎖接觸,即使生成了細微的一些其他物質,也會在頻繁的摩擦中被磨掉,所以鑰匙不容易變顏色。”

範特霍夫從此對化學產生了興趣,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會起反應,而變成另一種東西。它們是怎麼起的反應呢?是有人在暗中幫助它們嗎?還有,靜止的東西又怎麼分,哪個性質活潑些?這些問題都使他困惑極了。可是,湯米的爸爸說要知道這些,得認真學知識,有了一定的知識才能明白這些道理。否則,別人解釋給你聽,你也聽不懂。

從小學到中學,範特霍夫對每一個疑惑都從不放鬆。每遇到一個問題,他都從不放過,一定要追尋出答案為止。正是由於他有這種追根究底的好習慣,所以才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總難免遇到疑難問題,不妨多問問同學和老師,直到弄懂為止。如果心中的疑難積累多了,學習就會掉隊了。

最大的敵人

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羅丹出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裏。他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到處亂塗亂畫,畫他所看到的,畫他所想象的。

小羅丹如此喜歡畫畫,所以每一次過生日時,父母都特意買一些繪畫的鉛筆送給他。他特別喜歡這些小禮物,有了它們以及父母的鼓勵小羅丹畫得更起勁了。

姐姐看他這麼愛畫畫,而且功底很好,就鼓勵並支持他上學深造。可家裏沒有錢交學費,怎麼辦呢?姐姐通過辛苦打聽,找到一所免費的工藝美術學校。羅丹14歲那年,在姐姐的幫助下,考上了這所學校,從此開始了正規學校的學習生涯。

這所學校主要是培養技工和工藝人才。小羅丹想成為美術家,而工藝美術學校的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並不合他的胃口。隻是因為這所學校免費,跟美術也有關係,所以,小羅丹還是非常高興地去上學了。

學校每天隻上半天課,小羅丹上完課,就跑到世界著名的羅浮宮,觀看和臨摹羅浮宮內的那些名畫。他第一次看見這些名畫時,激動得話都說不出來了。他被那些大師筆下的名畫震撼了,他握緊自己的雙手,在心裏默默對自己說:“他們畫得多好啊!你的水平差遠了,你一定要努力呀!”每天在羅浮宮觀看和臨摹,大大開闊了羅丹的藝術視野和鑒賞水平,也堅定了他把畫畫好的信心。

小羅丹學習非常自覺而且刻苦。他除了上好每一堂課,還給自己增加作業量。課餘時間,他總是帶著畫本,走到哪裏,畫到哪裏,看見什麼,就畫什麼。有一次羅丹畫著畫著來到一個水池邊,但他自己一點都不知道,直到“撲通”一聲整個掉在水池裏,畫筆和畫紙撒了一池,旁邊的人不知是怎麼回事,紛紛在一旁看熱鬧。羅丹費了好大勁才從水池裏爬上來。學校裏有的同學貪玩,不好好學習,他嘴上不說,心裏卻想: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多麼可惜!

在課堂上,羅丹也是提問題最多的學生。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馬上向老師提出來。老師也被他這種好學的精神所感動。所以,每當羅丹提問時,老師都會耐心做出回答。羅丹深信:不懂裝懂是學習中最大的敵人。因此,每當遇到不會的問題,他都坦率地說出來,從不留在心裏。

時間老人是公平的,它沒有讓羅丹的努力付之東流。他刻苦勤奮,不屈不撓,一生創作了大量不朽的藝術雕塑,被全世界所敬仰。

有很多人為了麵子,即使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說出來,這對學習是很有害處的。因此,我們要坦率地將問題講出來,不要不懂裝懂。

善意的幫助

範仲淹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改嫁朱氏,範仲淹也因此改名叫朱說。

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少年範仲淹懂得學習的重要,本來就有遠大誌向的他決定不依靠任何人,通過自己的刻苦讀書來成就一番事業。他十多歲時辭別母親,孤身一人來到應天府,跟隨戚同文老師學習。戚老師有很多學生,有些學生家境富裕,整天穿著時髦漂亮的衣服,結伴在外麵閑逛,範仲淹卻衣著樸素,甚至一件衣服有多處補丁。他對遊玩也沒有興趣,隻是爭分奪秒地讀書。他深深知道時間的可貴和緊迫,總是刻苦努力地學習。

範仲淹不依靠家裏,生活過得很艱辛,但是憑著超人的毅力,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冬天到了,很多人都躲在暖和的被窩裏睡大覺。而範仲淹卻手不釋卷地學習,困倦的時候,範仲淹就用寒冷刺骨的冰水洗臉,保持清醒;他沒有錢去大吃大喝,每天隻用稀粥匆匆填飽肚子,然後馬上就去學習。天氣寒冷,稀粥凍成硬塊,很難下咽,他卻吃得很香。有位同學的父親很同情範仲淹,也著實佩服他刻苦學習的精神,就送了一些可口的飯菜給他。一會兒後,這位同學的父親去收拾碗筷時,發現飯菜還原封不動地擺在那裏,範仲淹仍在大口大口地喝著稀粥。同學的父親很惱火,就質問範仲淹:“你為什麼不領受別人對你的好意呢?”範仲淹誠懇地回答:“先生,我難道不知道這些香氣撲鼻的菜肴比稀粥好吃嗎?但是我買不起這種飯菜,如果這一次我吃了您送的菜,以後我就不會覺得稀粥可口了,再吃飯的時候就會挑肥揀瘦,再說,艱苦的生活會更加磨煉我的意誌。”一席話說得那位同學的父親更加佩服範仲淹了。

範仲淹以這樣的毅力刻苦學習、堅持不懈,終於考取了進士,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同時,他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才華震驚了世人。

範仲淹身世坎坷,家境貧寒,但他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逆境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學習的欲望。他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和困難作鬥爭的過程,最終他克服了所有困難,學有所成,實現了夢想,成為人人敬仰的大文學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範仲淹的成功,完全是他長期虛心學習和刻苦實踐得來的。

朱可夫的“討飯袋。”

朱可夫是前蘇聯傑出的戰略家。他小的時候,看到人家三四歲的孩子都上學了,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學的要求。這對貧窮的夫婦雖然經常吃飯都很困難,可是對孩子上學的事還是很關心。他們已經把朱可夫的姐姐送進了學校,現在,兒子要求上學,他們沒多考慮就答應了。

新生開學的日子到了,同村與朱可夫一起上學的有五個孩子。他們也是窮人家的孩子,家庭條件都比朱可夫家好一點。上學的第一天,父母都為孩子們買來了新書包,隻有朱可夫背的是媽媽用粗麻布縫的布口袋,難看的很。這個布口袋表麵上看起來,很像討飯的叫花子背的布口袋。朱可夫背上這個布袋,走在同學們中間,渾身不自在。他平時聰明機靈,樂於助人,在孩子們當中很有威信。這一次,他覺得太丟麵子了。好不容易熬到放學了,朱可夫一個人獨自回了家。回家後,朱可夫把布袋子往地上狠狠一摔,生氣地對媽媽說:“我再也不背這討飯的布口袋了。”媽媽見兒子如此生氣,沒有責怪兒子,而是耐心地告訴他,書包是用來裝書的,書包好壞和學習成績沒有關係。如果背上一隻好書包,而考試的成績卻隻得2分、3分,那也不是一個好學生。相反,背的是個討飯袋,學習成績卻是5分,那才是好樣的。朱可夫聽懂了媽媽的話,從此安安心心地上學了。他知道父母掙錢養活一家人不容易。此後,這個窮孩子沒有再提書包的事,而是一直背著這個“討飯袋”上學。

刻苦學習換來了好的成績。在階段小考中,朱可夫的算術、俄文都得了5分。當朱可夫拿著成績單回家後,母親問兒子,那書包與學習成績有關係嗎?朱可夫默不作聲,隻是靦腆地看著母親。他早就承認自己錯了。而那些背新書包上學的孩子,考試成績都不如朱可夫,其中一個隻得了2分。同學們當然不服氣。他們說,這是小考,什麼也不算,等到了期末大考時再見高低。這些孩子也許隨便說一說,而朱可夫卻記在心裏。他要在期末考試時也拿5分。學校對期末考試非常重視,不僅張榜公布考分,而且對成績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成績公布出來了,朱可夫名列全班第一,學校獎勵了他一個作業本和一支鉛筆。這是他第一次憑自己的能力掙得物質獎勵。朱可夫非常高興,他把本子和鉛筆帶回家,獻給了父母。

勤學刻苦的朱可夫,在家鄉的教會小學讀了4年書。在同學和老師們的眼裏,他是個好學生。在4年的小學生活中,他年年都獲得一張獎狀。他家那黑糊糊的泥牆上,唯一的裝飾就是朱可夫上學時獲得的獎狀。那紅綠相間的獎狀,在父母眼裏比什麼藝術品都漂亮。

物質上的暫時貧窮和匱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和思想上的貧窮,少年朱可夫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下,不計較外在的東西,而注重自己內質的變化。正因為明確了學習目的,使朱可夫把學習知識作為自己奮鬥的唯一目標。

不被書本所累

李叔同是學識淵博的佛學家。他年輕時想學禪,找到了一位著名的禪師。禪師開導他很長時間,李叔同還是找不到入門的路徑。於是,禪師端起茶壺,朝他麵前的茶碗裏倒茶。茶碗已經斟滿茶水,禪師還在不住地倒。李叔同終於忍不住,提醒說:

“師父,您別倒了!茶杯已經裝不下了。”

禪師這才停住手,慢悠悠地對他說:

“是啊,裝不下了。你也是這樣,要想學到禪的奧妙,就必須把頭腦清理出來,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雜念清除出去。”

聽了此言,李叔同當下恍然大悟。

大腦的容量是有限的,要想多學一些東西,就要及時將充斥在大腦中的雜念去除。這樣就能騰出地方,容納新知識了。

敢思敢想的戴震

在封建社會大都實行科舉製度,用考試的方式,在考生中選取文武官員。而科舉考試所讀的書都有規定,其中《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被認為是主要經典,南宋學者朱熹曾著有《四書集注》,對這四種書作了詳細的注釋,是讀書人的必修課。

可是,清代雍正年間,在安徽南部的休寧縣,有一個十歲的孩子戴震,對這部書提出了大膽的疑問。

有一天,塾師在教《大學》,其中一篇朱熹注釋道:“右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戴震馬上置疑地想:曾子是孔子的門生,記下先生的話,這或可信;曾子之意,未必講出,他的門人怎麼知道而能記下?而且,朱熹生於南宋,距離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有兩千年左右時間,他又是怎麼知道這些文字記載的來源的呢?從此他就發揮自己的鑽研精神,不盲目信從,最後成為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

敢思敢想可以說是一種鑽研的形式,學會科學地汲取書中的營養,把別人的東西化為己用。

不要拘泥於前人的空論,要敢於思考,提出疑慮,找到正確的答案和思想。

劣等生

丘吉爾是二戰時期英國的傑出首相,他誕生於英國牛津郡的一個貴族世家。他是一個早產兒,先天不足,身體虛弱,發育也很慢。

小時候,他還有口吃的毛病。在貴族子弟學校——哈羅公讀學校讀書期間,丘吉爾曾是班上的劣等生。他從小厭惡讀書,一心向往將來成為一名軍人。由於知識學得少,經過4次考試他才考取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在軍事學院畢業之後,丘吉爾曾作為軍事觀察員到過古巴,後以記者身份在駐印度西北邊境上的英軍中工作。在印度期間,他醒悟到自己早年荒廢了學業,曾在日記中寫道:“我什麼也不知道,太可憐了,從今以後,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丘吉爾一旦覺悟,立即寫信請親友給他寄來各種書籍,如饑似渴地讀起來。他不顧印度的炎熱酷暑,利用休息時間堅持學習。這期間,他閱讀了大量哲學、曆史和文學著作,積累了各方麵的知識,後來他又去埃及參加了基契納勳爵統率下的騎兵團。1899年英南戰爭爆發後,他又以《晨郵報》記者身份奔赴南非,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經常深入前線。在一次戰鬥中,他被俘,後來僥幸逃脫,回到英國。此後他寫了好幾本記述他在海外冒險經曆的書,開始引起公眾的注意。

1901年,丘吉爾作為保守黨人被選入議會,進入政界。3年後因持不同政見脫離保守黨,加入自由黨。1906年大選時,他又一次被選入議會,此後,他又成為保守黨成員,曆任英國政府殖民部次官、貿易大臣、內政大臣、海軍大臣,軍需大臣、陸軍和空軍大臣、殖民大臣、財政大臣等要職。1929年工黨上台後,丘吉爾離開政界,當了3年愛丁堡大學校長,並致力於業餘寫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納粹德國瘋狂侵略歐洲各國,戰局急轉直下。1940年5月1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下台,丘吉爾臨危受命,65歲時肩負起英國戰時首相和三軍最高統帥的重任。

作為戰時首相,丘吉爾始終以堅定的信心指揮了這場生死攸關的戰爭。他在上任之初,通過公開演說鼓舞了本國同胞,他的雄辯言詞振奮了民族精神。

納粹德國戰敗後不久,1945年7月丘吉爾離開政治舞台。下台後的丘吉爾又致力於寫作,陸續出版了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部記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洋洋巨著,受到了世界上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的高度評價。他在序言中還寫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殷切地希望,新的一代能夠糾正以前的一些錯誤,把遺漏的知識補上來,從而根據人類的需要和光榮,控製住正在展開的可怕的未來景象。”

反省和自我批評是一麵鏡子,能迅速地照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學習中的知識空缺。把遺漏的功課補上來,不要留尾巴。亡羊補牢,猶為未晚。

狄爾斯懸崖禁步

早在童年時代,狄爾斯就是一個性格內向勤於思索的孩子,遇事總要問個為什麼。入學校讀書後,他就表現出數學方麵的天分。他的心算能力特別強,計算速度之快讓老師大為驚訝!然而狄爾斯最喜歡的還是化學,他和弟弟常常想方設法,用土辦法做一些有趣的化學小實驗。每成功一次,都使他對奇妙無窮的化學世界,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狄爾斯進入大學以後,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同學們佩服他,老師們常常誇獎他讚揚他,家長對他更是十分寵愛。因此,狄爾斯變得驕傲自大了,甚至覺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天才。他漸漸疏遠了同學和老師,很少和他人研究問題。加上他內向的性格,很快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這一切,使狄爾斯感到非常苦惱。有幾次,他決心要改掉這個壞毛病,然而,壞毛病一旦改起來並非容易之事,所以老師和同學們仍然同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狄爾斯灰心了,於是又產生了自暴自棄和自卑的思想,甚至想離開學校,不再繼續深造了。

正當他徘徊苦悶的時候,他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學識淵博、教育有方的費雪教授。他覺得狄爾斯是個好苗子,需要正確的指點和幫助。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把狄爾斯找來,決定先給他猛擊一掌。他尖銳而又誠懇地對狄爾斯說:“一個人在學習中,一定要謙虛謹慎,虛心好學,學習成績再好也沒有半點值得驕傲自大的。你所知道的隻不過是一點皮毛,你那種驕傲的表現,恰恰反映出自己的愚蠢與無知。”狄爾斯先是心裏一震,繼而想開口爭辯,但終於默默不語,用心聽著這位嚴師的教導。費雪又進一步指出:“即便是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沒有什麼好炫耀的,隻有這樣,你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出更大的成績。”費雪教授的當頭棒喝,使狄爾斯開始清醒了,狄爾斯的心扉終於被打開。他決心改正錯誤,重新開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