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附錄與潛能有關的人生故事(1 / 3)

錯題本的奧秘

瓦特出生在蘇格蘭一個技工家庭,爸爸是一位工程師,母親是一位普通家庭婦女。由於他小時候體質很弱,經常頭痛感冒,小毛病不斷,所以到了上學的年齡,家裏還沒有把他送進學校,就在家中由母親教他。這樣過了上學年齡好幾年,瓦特才被送進學校。由於身體差,比他小幾歲的孩子和他個兒差不多。

瓦特從小就很聰明,尤其是鑽研問題到了入癡入迷的程度。6歲那年的一天,家裏來了一位客人,見瓦特拿著粉筆在火爐旁的地上亂畫,就對他父親說:“孩子這麼大了,怎麼還愛在地上亂畫?”

瓦特的父親笑著答道:“你仔細看看我兒子畫什麼吧!”客人走近一看,發現瓦特在地上畫了許多圓圈,真還有點名堂,而且標示得很細致,還在上麵標著計算的數據和文字。客人問了他幾個問題,瓦特答得又快又好,客人感到很吃驚,瓦特的父母也為他感到高興。

瓦特從小愛細心觀察,喜歡獨立思考。有一次,瓦特在姑媽家吃晚飯,吃到一半,廚房傳來“噗噗”的聲音,他跑到廚房一看,原來爐子上的水燒開了,蒸汽把壺蓋頂得噗噗直響。奇怪!那些熱氣怎麼能把蓋子不停地往上推呢?這一現象吸引了他,這是怎麼回事?他覺得太奇怪了,便目不轉睛地盯著壺蓋,在爐旁待了很長時間,想了很久,忘了吃飯。姑媽看見了,說他是“傻孩子”。可誰想得到,這個“傻孩子”後來發明蒸汽機,就是從這件事受到啟發的呀!

後來,瓦特進入本城的學校學習,由於他刻苦鑽研,各門功課都很優秀,數學成績特別好。他製作了一個數學錯題本,每當在作業或考試時,出現了錯題,他都把它記錄在錯題本上,然後在錯題的下麵寫明出錯的原因和準確的答案。但因身體不好,他沒畢業就退學了,隻得在家裏堅持自學。

瓦特自學的日子也沒有把他的錯題本丟掉,他始終堅持將錯題作記錄。就這樣,他學習了天文學、化學、物理學、解剖學等各學科的知識,還有拉丁文、德文、法文和意大利文。

17歲那年,他出去當學徒,又通過自學學會了製造羅盤等儀器。

通過多年的自學和不懈努力地動手實踐,他最終發明了蒸汽機。

瓦特是個勤於觀察、愛思考的好孩子,他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博覽群書且動手實踐,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最終成功發明了蒸汽機。他的成功在於:始終對自然科學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並孜孜不倦地追求自然的奧秘。

以師為友

英國著名化學家拉姆塞上中學時的個子很高,所以排座位時,總被排到後麵。他的性格十分內向,上課不愛回答問題,課下也不愛和老師同學們交流。上初級中學都快半年了,有的老師一句話都沒和他說過。他成績平平,在班裏也不突出。除了班主任,其他老師幾乎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由於近視的原因,拉姆塞被班主任調到了第一排的最邊上。這一位置,是老師在講課之餘最願意待的地方。

調整座位後的第一節課是地理課,老師很快注意到他。老師調侃道:“怎麼今天頭排坐著一位高人呢!我提的第一個問題就由你來回答吧!先做一下自我介紹吧,你叫什麼呢?”這是拉姆塞自從上初中以來,第一次和地理老師說話。

老師都習慣性地站在第一排的邊上,隨便問學生一些學習情況。自從坐到前排後,拉姆塞就成了老師詢問的對象。為了在老師提問時不難堪,拉姆塞比平時努力多了。上課時也不像以前那樣愛走神了,在老師的眼皮底下,他可不敢掉以輕心。

就這樣,拉姆塞慢慢地和老師熟識了,學習成績提高得很快。有一位老師甚至都把他當做知心朋友來看待了。拉姆塞的學習抓得更緊了,不僅是地理課,其他功課都很快提高了。

這為他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每個同學都想和老師的關係好一些,但大都苦於找不到和老師接近的辦法。其實,把自己的座位調到第一排,整天坐在老師的眼皮底下,就會引起老師對自己的注意。時間久了,和老師的距離自然就拉近了。

第一個足球

1940年,球王貝利出生在巴西一個貧窮的家庭裏,家裏人愛稱他為地科。靠從事職業足球獲得微薄收入來維持全家生計的父親,希望小地科長大後成為出色的足球運動員。而母親打心眼裏不願兒子長大了去踢那可惡的足球。小貝利的父親外號叫堂丁奧,他球技高超,很有聲望,但運氣很不照顧他,所以一直沒機會出人頭地。當時,在特雷斯·科拉索斯這種小地方,在一個小足球俱樂部裏當職業運動員的收入非常微薄,要養活自己都很困難,更不用說養活一家人了。父親堂丁奧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這個剛剛降生的兒子身上,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子承父業”。

貝利4歲那年,父親加盟聖保羅州包魯體育俱樂部,全家人也隨之遷到了包魯市。這裏便成了貝利的第二個故鄉。家庭的搬遷並沒有像預想的那樣使經濟狀況有所好轉。本來包魯體育俱樂部答應給堂丁奧再找一份差事,以彌補他經濟上的窘迫,結果未能兌現。這裏無親無故,日子過得更加艱難了。貝利的父母為維持全家人的生計四處奔波,日夜操勞,但全家人還是衣不蔽體,食不裹腹。他們住在一間破舊不堪的小木屋裏,一下雨,屋頂就像篩子底似的漏個不停,而且最慘的是漏水的地方經常變動,躲也沒處躲。因此,一遇雨天,一家人晚上就別想睡個好覺。

剛剛懂事的貝利漸漸地明白了貧困是怎麼回事,但年幼的貝利還不能為父母分擔憂愁。

孩子的天性使他有些淘氣和調皮,隻要肚子不太餓,他就非常快活、開心。4歲的時候,在父親的熏陶下,他深深地愛上了足球,學著父親的樣子玩起足球來。

玩足球首先得有一隻足球。一隻足球對有錢人來說是區區小事,但對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來說,卻是一個奢侈的夢想。但貝利有的是辦法,強烈的踢球願望使貝利和小夥伴們開動腦筋,自己動手做了一隻足球。他們找來一隻最大的襪子,在裏麵塞滿破布和舊報紙,然後盡量捏成球形,最後在外麵用繩子紮緊。“足球”有了。至於運動鞋,貝利是想也不敢想的。他就光著腳,把他家住的那條街——魯賓斯阿魯達路當地球場,興致勃勃地和小夥伴們踢起來。盡管這條路凹凸不平,塵土飛揚,但他們卻把它當做平展寬闊的綠茵場,踢得勁頭十足,不知疲倦。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球越踢越精,襪子裏麵塞的東西也越來越多,“球”也越來越大,越來越重。

時光在腳下流逝,一晃3年過去了。貝利7歲那年,瘦弱的肩上開始承擔起生活的重擔。他的一位好朋友幫他做了一個精致結實的皮鞋箱,舅舅給他買了必要的工具和鞋油。小貝利單槍匹馬來到火車站,成了一個擦鞋童。

擦皮鞋是又苦又累的差事。一天下來,小貝利有些疲憊不堪。但他沒有忘記心愛的足球。有一天,他在足球場外踢椰子殼,被一位教練看見了。他發現這個孩子踢得十分專注,就主動送了他一隻足球。從此,貝利踢得更賣力氣了。不久,他就能準確地將球踢進遠處隨意擺放的水桶裏。

8歲那年,貝利踏進了學校的大門。貝利在入學以後,每天放學後,還得帶上工具趕到火車站去擦皮鞋,把賺來的錢全部交給家裏,補貼家裏的開支。

貝利的學習成績雖然不那麼讓人稱道,但球卻踢得越來越引人矚目。在這裏,他獲得了以後全世界都為之傾倒的名字——貝利。有一天,有人偶然喊了他一聲“貝利”,從此,他那“地科”的昵稱就不再被人提起。至於貝利究竟是什麼意思,大家都說不清。後來他回憶道:“我隻知道我9歲前後,凡認識我的人都叫我‘貝利’。”

貝利來到國家隊後,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了。他在訓練時,非常注重交流。例如,在發角球時,貝利就多次提醒隊友要注意搶第一落點,並大聲喊出他發出角球的落點,而隊友也對貝利的角球提出一定的要求。有了這樣的交流,貝利在訓練中角球戰術的成功率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做好自己的事,學好自己的課,這是很多人的做人原則。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通過與別人交換意見,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無線電通信的鼻祖

小馬可尼出生在意大利波隆那一個風景如畫的農莊裏,家境比較富裕。

農莊裏藏書很豐富,馬可尼每天早晨洗漱過了,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裏,歪著脖子緊靠窗邊認真地看書,直到媽媽喊他吃飯,才記起肚子餓了。就這樣,沒多長時間,他就把所有的藏書都看了,這培養了他廣泛的興趣,並增長了廣博的知識。

馬可尼想親自動手搞實驗,他在閣樓上專門辟了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最初,他想把空氣中的某種雜質提取出來,但未能獲得成功。繼而他又把興趣轉到空氣本身。他想:空氣傳播聲音可能同水波傳播原理是一樣的。為了探索這個問題,他研讀了赫茲的電波論著。馬可尼在波隆那大學就讀時,受意大利物理學家奧古斯特·利熱的啟發,對空間通訊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想:有線電報架設起來非常費力,而且不能跨越海洋。如果能利用無線電波傳送電報,那該多好啊!

從此以後,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空間通訊的實驗上,雖然屢屢碰壁,但他並不灰心,依然信心百倍地進行著艱苦卓絕的研究。母親十分擔心,怕他累壞了身體,但他毫不在乎,始終如一地從事著研究工作。終於有一天,他欣喜若狂地把母親拉到閣樓上,讓她欣賞自己的“偉大發明”——他親手試製的第一台無線電收發報機的雛形。母親驚異地問:“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沒有電線竟會聽見吱吱的響聲?”

他自豪地回答說:“我不是早就跟你講過,我要發明無線電傳音嘛!”

母親為他的成功感到高興和自豪,給了馬可尼一千美元,鼓勵他繼續奮鬥下去。

實驗的規模越來越大,費用也越來越繁多。馬可尼不得不請求意大利政府資助。而當時的意大利權貴們對他這個無名小卒的研究隻是付之一笑,把他的方案束之高閣。他隻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信的形式,告訴給英國的勃利斯爵士,希望得到英國政府的支持。尊重並愛惜人才的勃利斯爵士當即把他邀請到英國。從此馬可尼便正式踏上了從事空間通訊實驗的艱難曆程。

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要想學好數理化,並不容易。在數理化的學習上有很多技巧,其中動手做實驗就很關鍵。

半夜練琴

肖邦是世界著名鋼琴家,他的母親朱斯蒂娜是一位很有名的鋼琴家。她每天都教肖邦的姐姐露易莎彈鋼琴,因為肖邦年齡較小,母親就暫時沒有教他,但他非常想學彈鋼琴。

在一個秋天的深夜裏,肖邦的父親被一陣鋼琴聲驚醒。

“奇怪,這麼晚了,誰在樓下琴房彈琴呢?”然後他把妻子朱斯蒂娜喚醒。

“大概是露易莎吧?我去看看。”

朱斯蒂娜匆匆忙忙走下樓,想叫露易莎睡覺。不料一看,吃驚得差一點兒叫起來。她萬萬沒有想到,彈鋼琴的,竟是肖邦,而且彈得相當不錯。

“是誰教你彈鋼琴的?”母親輕輕走到肖邦跟前,小聲問道。

“是我自己學的。你教姐姐彈琴時,我就在旁邊聽,聽著聽著就記住了。”肖邦回答。

肖邦的母親兩眼激動得淚花直閃,親親兒子的小臉蛋,說:“好孩子,你能不能再彈一遍,讓媽媽聽聽?”

肖邦高興地說:“可以呀!”他把雙手輕輕地放在鍵盤上,開始彈奏起一首著名的小奏鳴曲。

朱斯蒂娜聽著聽著,竟說不出話來。肖邦隻是靠耳朵聽,憑腦子記,沒有人教,彈出的音調和節奏就這麼好,更可貴的是還沒有彈錯一個音,這簡直是奇跡!

朱斯蒂娜這時在心裏深深自責起來:“肖邦一直要求跟姐姐一起學鋼琴,我卻因為他年紀太小,沒有同意。真是差一點兒誤了兒子的前程啊!”想到這裏,朱斯蒂娜把兒子緊緊地抱在懷裏,說:“孩子,從明天起媽媽就開始教你彈鋼琴,你以後不要再在夜裏偷偷起來彈鋼琴了。”肖邦聽了,高興地摟著媽媽的脖子親了又親。

肖邦長大了一些,母親就把他送到了學校。在學校裏學鋼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學生較多,鋼琴老師根本就照顧不過來。白天,老師把要講授的知識都傳授下去。肖邦剛開始感到很吃力,但很快他就體會到:隻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晚上複習起來就很容易,老師所講的內容也不會忘記。

從此,在課堂上,無論同學們怎樣打鬧,肖邦總是全神貫注地聽課。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師。全神貫注地聽課,也是學習中的一個細節。課堂的45分鍾把握不好,就不會有好成績。因此,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全神貫注地聽課。

父親的一封信

布拉格從小家裏窮,父母省吃儉用,盡最大努力供他上了學。

小時布拉格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他深知自己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所以非常刻苦認真,成績也出類拔萃。後來他被學校保送進了威廉皇家學院。在這所學院裏讀書的大多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可是布拉格衣衫破舊,有很多處補丁,拖著一雙破舊大皮鞋。那些富家子弟,見他這套裝束,不僅經常譏諷他,拿他開心,甚至有人說他這雙破皮鞋是偷來的。

布拉格是個人窮誌不短的孩子,他無法忍受那些富家子弟對自己的侮辱及人格侵犯,想找機會揍這些家夥一頓,教訓教訓他們。可他清楚地知道,一旦和這些孩子打起架來,觸犯了校規,倒黴的一定還是自己這個窮孩子。他一忍再忍,盡力克製自己,以免不冷靜招惹是非。然而,流言蜚語卻越傳越厲害,很快傳到了學校領導的耳朵裏。

一天,他突然被召到學監的辦公室。他一進門,就發現那個老學監,麵孔板得鐵青,雙唇緊閉,兩隻眼睛射出銳利、威逼的目光,死死盯在他那雙大得不合腳的破皮鞋上。布拉格明白了,他鎮定自若,不慌不忙挺胸走到學監麵前,把右手伸進懷裏掏出一張折得起了毛的紙片,交給了學監。

學監接過紙片,打開來細細地看。隨著他目光在紙片上的移動,他那鐵青的麵色逐漸消失。看完之後,他的臉上竟然綻開了笑容,並輕拍著布拉格的肩膀,表示歉意。學監也被深深地感動,說不出話來了。而蒙受極大侮辱的布拉格,再也忍不住了,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他哭得那麼傷心,他要把埋在心頭已久的委屈和積憤完全發泄出來。這一張紙片,是他父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兒呀,我希望再過一二年,我的那雙破皮鞋,你穿在腳上合適。我抱著這樣的希望:等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兒子是穿著我的破皮鞋努力奮鬥成功的……”

布拉格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來自家庭的窮困和富家孩子的淩辱不僅沒有壓倒他,反而使他變得更堅強了。他決心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窮人爭口氣。他的勤奮和努力,換來了優異的成績,被保薦到世界著名的英國劍橋大學去深造。在劍橋大學一年一度的數理比賽中,他總是成績優異,獨占鼇頭。他酷愛物理,數學成績也很突出,那時他得的數學獎狀甚至比物理獎還要多。1886年,當他擔任南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數學兼物理學教授時,隻有24歲。也正是在這裏,布拉格開始了對放射性的研究。

貧窮並不等於人品。被貧窮壓倒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幼時的布拉格是那種貧窮在骨頭中能長出金子的人,一雙破皮鞋像父親的叮嚀時刻告誡自己:我是窮人家的孩子,隻有刻苦努力地學習才是自己唯一的前途所在。

因疑而問

範特霍夫出生在荷蘭鹿特丹市。他從小就是一個好動腦筋、愛學習的好孩子。

一個春天的下午,陽光燦爛,微風習習,公園裏有一對小夥伴,一個在滑梯上上下下盡情地玩耍,另一個卻坐在一邊的草地上,捧著一本小畫冊,眼睛盯著書本皺著眉頭,在努力地思考著什麼問題。

“喂,範特霍夫,別老是看書,玩一會兒吧!”坐在滑梯上的小男孩發現了他的小夥伴,就大叫起來。

“不,我正在想一個問題呢,等我想通了再和你玩。”坐在草地上的小範特霍夫卻不急。他抬起頭來,麵對著耀眼的陽光,眯著眼睛對他的夥伴解釋。

“又是想問題,每次都這樣。”湯米很不高興地嘀咕著,從滑梯上滑下來,走到範特霍夫麵前,一屁股坐下來,說,“說給我聽聽吧,這次又是什麼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