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鼓勵與讚賞是最有效的挖潛方式(2 / 3)

可是,我們有的家長卻忽視了孩子的無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什麼。他們認為,隻要在物質生活上盡量滿足孩子,吃的、穿的、住的和玩的,都是最好的,對孩子來說,就足夠了。這也正是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為孩子做了那麼多,孩子卻並不領情的原因。他們並沒有認識到,人性最強烈的渴求就是自尊和受他人的重視。

林肯曾說過: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讚美。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動物的地方。

一位年輕的母親講述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她的兒子是幼兒園裏的淘氣大王,每天她去接孩子時,老師都要對她說,“您的孩子今天搶了一個孩子的棒棒糖!”“小童太頑皮了,他今天把黑板擦當球踢!”……對於兒子的不聽話,年輕的母親十分頭痛。有一天,她去接孩子時,老師什麼也沒對她說,可晚上當她做飯時,卻發現兒子趴在沙發上哭了。她問兒子出了什麼事,結果兒子一邊抽泣一邊說:“我今天沒做一件惹人生氣的事,難道我今天不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嗎?”原來小男孩是因為自己的良好表現沒有得到媽媽的讚賞而失望了。

生活中,許多父母不願把表揚、讚賞帶給孩子,他們認為,隻有嚴厲才會對孩子起作用,表揚孩子隻會使孩子驕傲起來。但事實上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鼓勵和表揚的,他們需要父母的鼓勵來樹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氣,他們需要通過父母的承認找到自己的位置。

孩子在一種被賞識的氛圍中生活,經常聽到充滿鼓勵的語言,那麼孩子就會變得非常自信,他的心理、生理會調整到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真的就能如父母所期望的那樣達到一個個目標。因此每位家長對孩子都要有一個好的期望,而且要通過言行舉止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賞識。

孩子的成長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來自父母的賞識和期望,所以不要放過任何一個鼓舞孩子的機會,他終將成為你期望中的好孩子。

5.讚賞可以創造非同一般的奇跡

中國的父母相信對孩子一定要嚴管,因此當孩子在養成不良性格或生活方麵做的不盡如人意時,他們就會抱怨,就會責罵孩子。然而這樣做究竟有何益處呢?孩子會說:反正我就是沒出息了,怎麼做也沒有用。因而自暴自棄,一蹶不振。這樣的結果一定不會是父母們希望看到的,因此做父母的應該試試賞識教育,肯定孩子的長處和點滴進步,你會發現孩子在一天天地進步,你的讚賞創造了奇跡。

紐約的黑人貧民窟環境肮髒,充滿暴力,而在這兒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們從小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後很少有人從事體麵的職業。然而,這裏卻誕生了美國紐約州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

羅傑·羅爾斯就是那個創造奇跡的孩子。羅傑·羅爾斯讀小學時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就像他的同學一樣。他們不與老師合作,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老師、校長想過很多辦法來引導他們,但是仍沒有用。

這一年,小學來了新的董事兼校長——皮爾·保羅。皮爾·保羅想盡辦法來改變這些孩子們,他發現這些孩子都很迷信,於是他在上課的時候就多了一項內容——給學生看手相。他試圖用這個辦法來鼓勵學生。

輪到羅爾斯時,皮爾·保羅校長說:“我一看你修長的手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幼小的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除了奶奶說過他可以成為五噸重小船的船長外,從來沒有人相信他今後能有什麼成就。而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麵旗幟,引導羅爾斯在以後的四十多年間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羅爾斯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時也不再夾雜汙言穢語,不再逃課,不再與老師作對。他開始挺直腰杆走路……終於在51歲那年,他成了紐約州的州長。

在就職的記者招待會上,麵對記者對他為什麼能取得如此成就的疑問,羅爾斯隻說了一個名字:皮爾·保羅。

按照中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說法,羅爾斯確實創造了一個奇跡。而這個故事也再次印證了賞識教育法中的一個觀點:賞識導致成功。

做父母的應該勇於承認差異,並鼓勵孩子逐步縮小差異,不要一味抱怨這不好那不行,對孩子進行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傷害,把本來活潑可愛的孩子變成沒有理想、沒有誌氣、庸庸碌碌過一生的人。

有這樣一對父母,他們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的孩子非常聰明可愛,可就是有點貪玩不愛學習,於是這對父母就每天訓斥孩子“沒有用處,簡直是個廢物”!弄得孩子信心大失。有一次,這個孩子考了一個不錯的分數,他興高采烈地把試卷拿回家去,結果爸爸說:“這真是你自己做的嗎?”媽媽斜著眼看他:“不但學習不好,小小年紀還開始說謊了!”結果孩子垂頭喪氣地走了,從此以後果然沒有再考過好的分數。那對父母就像是得勝的預言家,對著孩子嘮叨著:“早就說過你不行吧!看你那點出息!”

這是一對多麼可悲的父母。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這類父母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塊料”,實際上是自己沒有識才的眼光與水平。自卑的父母都望子成才,但卻不相信自己能育子成才,因此就用“不是那塊料”的惡棒,把自己與子女都毀掉了。要知道,即使是荊山之玉,盡管很美,也需要識別、雕琢,否則也不會成材的。

不管你相不相信,孩子都是越誇越好,越罵越糟的。當你在責罵孩子時,你就是在向他不斷施加心理暗示:你不行的,你不會成功的。試想一下,幼小的心靈怎能抵得過這樣的“咒語”,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變成庸才才怪。相反,如果你能常常熱情地鼓勵孩子,孩子就會下意識地按照父母的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直到達到父母的期望為止。

這裏有一個關於著名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的故事。希爾小時候曾被認定為是一個壞孩子。玻璃碎了,母牛走失了,樹被莫名其妙地砍倒了,每個人都認定是他幹的,甚至連父親和哥哥都認為他是個無可救藥的壞孩子。人們都認為母親死了,沒有人管教是拿破侖·希爾變壞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他也就無所謂了,於是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有一天,父親說給他們找了一個新媽媽,大家都在猜測新媽媽會是什麼樣的。而希爾卻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媽媽放在眼裏。陌生的女人終於走進家門,她走到每個房間,愉快地向每個人打招呼。當走到希爾麵前時,希爾像槍杆一樣站得筆直,雙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著她,一絲歡迎的意思也沒有。

“這就是拿破侖,”父親介紹說,“全家最壞的孩子。”

令希爾永生難忘的是繼母當時所說的話。她親熱地把手放在希爾肩上,看著他,眼裏閃爍著光芒。“最壞的孩子?”她說,“一點也不,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我們要把他的本性誘導出來。”從此以後,拿破侖正如他的繼母所說的那樣,成了全家最聰明的孩子。

繼母造就了拿破侖·希爾,因為她相信他是個好孩子。

這就是賞識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的最佳例證。

要使你的讚賞發揮最大的效用,那麼就要運用得恰如其分,無限地誇大也是不妥的,賞識要有多少說多少。因此,我們給家長們提出如下建議:

(1)用賞識的眼光觀察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務必注意孩子的行為舉止、好惡,在他與別人玩耍、交談、閱讀時觀察他,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雖不愛彈琴卻喜歡繪畫,雖沒耐心卻有創意,雖不善言辭卻很熱心,總有他優秀的一麵,記下孩子的性格傾向,從而誘導他。

當父母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時,會發現他們魅力四射。

(2)創造機會鼓勵孩子

賞識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讚美,而是一種行動,父母應多給孩子創造發揮他們才智的機會。比如家裏人過生日時,鼓勵孩子們表演節目;每周一個晚上輪流朗誦短文並發表心得;每月辦一次派對,邀請孩子的朋友參加,每人獻出一個絕活……

此外,隨時找機會讓孩子幫你忙,洗碗、拖地、收衣服……越做越有信心,孩子才不會退縮在自卑自閉的角落裏。

(3)多給孩子一點時間

賞識就是一種寬容,既然給孩子機會,就需耐心等待孩子發揮潛力。有些父母嫌孩子做不好事,幹脆自己來,孩子也樂得坐享其成,而讓自己的“天資”睡著了。還有一些父母,當孩子一時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一味地指責、批評,孩子的潛能就被壓抑住了。

(4)不要吝惜你的讚美

當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績時,給他讚美和鼓勵的掌聲,因為即使是個天才,也同樣需要成功的體驗來積累信心。

賞識處理不好就會帶來驕傲的副作用,因此在肯定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同時,也要讓他看到新的目標,產生“更上一層樓”的願望,讓孩子來不及驕傲。

6.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如果父母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那麼孩子就一定會相信自己是有前途的,隨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更加自信、自強。因此即便你的孩子不那麼優秀,你也要多誇獎孩子,運用賞識教育,你可以把你的孩子變成天才,讓他們在各方麵都取得異乎尋常的進步。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讓一個母親把自己的孩子帶到一個溫度在攝氏20度左右的房間,再讓母親告訴孩子,房間的溫度會慢慢降低到攝氏12度,這樣孩子慢慢地可能會覺得冷。說完這些話後,母親把孩子一個人留在那個房間。心理學家從攝像頭中看到,孩子縮著脖子,後來把手也縮到襯衫袖子裏去了,而且還打起了哆嗦,最後孩子拚命敲門。出來後孩子對母親抱怨說,那個房間實在太冷了!而事實上,那個房間的溫度並沒有降低過,始終是攝氏20度。這樣的實驗,又在其他孩子身上做了幾遍,情況都是相同的。

由此可見,母親的話對孩子起到了多麼強烈的暗示作用,因為母親告訴孩子房間溫度將會降低,孩子就接受了這種暗示,他們甚至會因此“冷”得打起哆嗦!這實在是太奇妙了,兒童心理學家因此建議說,如果家長能把這種效應用在教育孩子方麵,那麼一定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好的作用。

一位年輕的媽媽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她滿懷期待,老師會怎樣評價自己的孩子呢?輪到她了,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特調皮,不聽話,在板凳上連三分鍾都坐不住,你應該多管管孩子。”

回家的路上,兒子高興地問媽媽,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28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現最差;唯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鍾,現在能坐三分鍾。其他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隻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轉眼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這次數學考試,全班43名同學,你兒子排第41名,而且他的反應奇慢,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坐在街心的長椅上哭了一場。然而,當她回到家裏,卻對不安地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隻是有點馬虎,要是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3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也沒用媽媽叫他起床。

孩子上了初中,初三時,她又去參加兒子的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時特意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老師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隻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考上重點高中。”

後來,兒子從重點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北京大學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大學。

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隻有你能欣賞我……”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沒有一個孩子會在批評貶低聲中進步。這位偉大的媽媽一直在“騙”她的孩子,然而她善意的謊言卻給她的孩子帶來了信心和勇氣,年幼的孩子相信了媽媽的話,媽媽一直都在用語言、用行動暗示他:“你是最棒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好孩子,成為天才。但一個孩子到底能不能成為天才,取決於家長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欣賞他、教育他,能不能給他一個天才的感覺。比如說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們,在開始比賽前,幾乎都有一種預感,覺得自己的狀態很好,能出好成績,而且現場的熱烈氣氛對他們的情緒高漲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些激勵和心理暗示,運動員的自信心得到增強,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這種精神對物質的鼓勵作用,是決定一個人成就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於父母來說,鼓勵孩子並且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前景考慮,為他們提供最適當的教育方式,這才是教育的最佳體現。

前蘇聯教育家讚科夫說:“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愛,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同樣,賞識和喜愛優秀的孩子是每位家長都能輕而易舉做得到的,但是,我們目前所謂的好孩子畢竟隻有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孩子則屬於“普通孩子”甚至“性格頑劣的孩子”,對於那些沒有達到父母預期效果的“壞孩子”關愛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他們更需要格外精心的關愛和嗬護。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必須更多地激勵,運用賞識教育讓他們相信,自己確實是最出色的孩子。而一些教育學家也通過實驗證明了,對於任何一個孩子,隻要他所崇拜的人給他熱情的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也就是說,孩子的成長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來自父母的期望,你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就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在孩子性格出現偏差時,父母們就可以利用賞識教育鼓勵孩子,用善意的謊言把孩子的心理調整到一個最活躍的狀態,使孩子真的如自己期望的那樣達到一個個目標。

為了給孩子製造出“我很棒”的感覺,智慧而堅定的“謊言”不可缺少。

7.換個角度看孩子

每位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完美健康的性格,他們要求孩子謙虛、節儉、勇敢、頑強、勤奮、有恒……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他們總是以苛刻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嚴苛的口吻訓斥孩子,殊不知孩子是越誇越好,越罵越糟的,如果你能換個角度看孩子,給孩子更多的讚美,那麼對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一定更有幫助。

一個老婆婆總是整天不停地哭。晴天哭,雨天哭,人們都叫她哭婆婆。

一天,一個鄰居問她為什麼總是哭,她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雨傘,小女兒賣布鞋。天晴的時候,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下雨的時候,又沒有人去買小女兒的布鞋,她們掙不到錢,可怎麼生活呀!”

“老婆婆,你為什麼不反過來想呢?晴天,你小女兒的鞋店門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都往你大女兒的傘鋪裏跑。這樣不是就不苦了嗎?”老婆婆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勸告,從此,天天笑口常開,哭婆婆變成了笑婆婆了。

仔細想想,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曾改變,隻是老婆婆的觀念變了,對同樣的事情換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因而她的感覺也變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常犯老婆婆這樣的錯誤:他們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看,或者隻是盯著孩子不良行為的一麵看,而忽略了事情都是有正反兩麵的。因此,雖然他們知道讚賞對孩子的重要性,但總苦於找不到孩子值得讚賞的優點,又不想違心地去尋找沒有的優點毫無原則地讚賞,這個時候,也許換個角度後,父母會發現孩子的缺點有時可能正是他的優勢,要想給予讚賞以激勵孩子也就不難了。

例如,孩子考數學時如果10題裏錯了6題,父母通常會責備孩子太笨,他們隻看到錯了6題,卻沒有看到算對了4題,這種態度隻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個時候,你不妨想:“不錯,對了4道題。”事實上,孩子已經知道成績不理想了,父母不要再給他增加壓力,而應該鼓勵、重視他們努力的過程,而不要單看成果。隻要孩子做出了努力,獲得的任何進步都要給他們鼓勵。

或許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沒有按照你安排的路線或者你的意願發展,或許孩子沒有達到你預期的目標,或許孩子身上有這樣那樣的你認為的缺點……這時,你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孩子,比如說,把孩子的調皮看成活潑,把孩子的問題多看成好學上進,把孩子的拆裝玩具看成一次實踐……你會發現,孩子做任何事都有其可愛之處,也都有他積極的一麵。這樣,你就不會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毫無可取之處了。

另一則“白紙黑點與黑紙白點”的小故事說明的也是“看問題的著眼點不同,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的道理。

心理學家先拿出一張白紙,中間一個黑點。然後問同學看見了什麼?全班同學盯住白紙,齊聲喊道:一個黑點。

心理學家沮喪地說,這麼大的白紙看不見,隻盯住一個黑點,將來你們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眼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越來越大,最後整個世界就變黑了。

整個教室寂靜無聲。

在沉默中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一個白點。老師又問看見了什麼?這一次全班同學開竅了,一個白點。老師欣慰地笑了,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

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或錯誤不放,如同隻看到黑點看不到白紙,人總是隻看到事物的那個小黑點,看久了,眼裏就隻有那個小黑點。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張白紙。

一些父母總認為“孩子就應該是聽話的、聰明的”。因此,他們對孩子好的言行和品質往往視而不見,置若罔聞,不及時給予微笑、讚揚等肯定性表示,而一旦孩子不聽話或有越軌行為時,父母們便會大為惱火。結果,在孩子頭腦中形成的結論是:隻有犯錯誤、闖禍,才會引起父母的注意。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可能用故意犯錯來引起父母的注意,這時就需要父母換個角度看待孩子的錯誤,找出真正根源。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渴望經常得到父母、老師的關注,無論是讚許的目光、語言、行動等積極性關注,或嗬斥、訓誡等消極性關注,對他們來說,都是需要的。缺少是非判斷力的孩子往往根據父母的看法調整自己的行為。

美國兒童教育家多德森博士曾打過一個精彩比喻,新鮮香脆的油煎土豆片比半生不熟的更受人歡迎,然而對一個饑餓中的孩子來說,假如能得到的隻有後者,他也一定會照吃不誤。這個比喻是說,孩子在精神上首先需要的是得到關注,至於是什麼樣的關注則是次要的。因此,家長和教師不妨換個角度看待孩子,這樣你就能變沒完沒了的批評為細心觀察孩子的長處和微小進步,並適時地給予肯定和讚許,這樣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父母們要學會換個角度看孩子,正確對待孩子的失誤,多角度看待孩子的某一行為的不同含義,隻有這樣,你才能更多地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在你的關愛下培養出良好性格。

8.用“激將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這是什麼道理呢?心理學上講,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但有時自尊會受到壓抑,這時你故意刺激他,使他的自尊心解放出來,形成一種好勝心理,這也被稱為人的心理代償功能。激將法就巧妙地運用了人的這種心理特點,而把這個方法運用到孩子身上,也同樣有效。

愛因斯坦有一個叔叔叫雅各布,是一個工程師,也是一個數學愛好者。

愛因斯坦小時貪玩,不愛學習,卻愛問叔叔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叔叔總是耐心地給他解答。到讀中學時,愛因斯坦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數學成為他中學時代最大的業餘愛好。而叔叔雅各布就經常關心愛因斯坦的數學學習。有一天叔叔和愛因斯坦聊天,談到了代數。“究竟什麼叫代數?”愛因斯坦問叔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