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鼓勵與讚賞是最有效的挖潛方式(1 / 3)

1.教育孩子要先學會賞識孩子

父母們都十分喜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最勇敢、最完美無缺的人。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孩子們由於缺少自控能力,往往會有許多缺點:淘氣、不聽話、不愛學習、不講衛生、說謊……於是一些父母就覺得很失望,責罰孩子,嚴厲地教訓孩子,希望他們能很快改正缺點。結果他們更失望了,孩子越管反而越糟糕。這些家長都是很負責的父母,隻不過他們用錯了教育方法。

一位家長沮喪地找到兒子的老師:“老師,您幫我好好管管小東吧!他怎麼這麼不爭氣啊!說謊、逃課、不聽話,從來就沒見過這麼壞的孩子!這樣下去我還有什麼指望啊?”老師驚訝地看著這位家長:“你就是這樣看待小東的嗎?”老師隨手拿起一張被墨水塗髒了一塊的白紙,“你看到了什麼?”“什麼?”家長不明所以地回答,“不就是一塊墨點嗎?”老師笑了,“為什麼你就隻看見了墨點沒看見這張白紙呢?髒了的隻是一小塊,其他的地方還是雪白的呀!你眼中的小東說謊、不聽話,這是他的缺點,可他還有更多的優點呢!他善良、聰明、會畫畫、動手能力強、熱心……”家長笑了:“我可真是個粗心的父親啊!竟然忽略了孩子的優點,謝謝您,老師!”

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和錯誤不放,就如同隻看到墨點而看不到大張的白紙,這種情形對教育孩子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家長隻看到缺點,就會不停地斥責孩子,責令孩子改正。而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孩子是越罵越糟,越誇越好的。隻有運用“賞善”的手段,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優點,才能幫助孩子戰勝缺點,不斷進步。

一個孩子在奶奶家和父母家判若兩人。

每次在奶奶家,奶奶都對他讚不絕口:“這麼好的小孩子真是難得,小小年紀就懂得禮貌,還知道吃東西的時候要分一份給奶奶!而且呀,我的寶貝孫子都知道幫奶奶幹活了。真了不起,奶奶要做你最喜歡吃的雞蛋糕獎勵你!”

可回到自己家裏卻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進門,媽媽就開始數落:“像你這麼調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難找,要多搗蛋有多搗蛋,看衣服髒的,多麼討厭啊!”

爸爸也跟著罵他:“一天到晚遊手好閑,不愛學習,什麼也不知道做,我怎麼會有你這個沒出息的孩子!”

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著,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什麼原因?

奶奶總誇他的優點,於是,越誇越好,在奶奶家,他就是好孩子;父母老是訓斥他的缺點,於是,越罵越糟,在自己家裏,他就是壞孩子。

兒童心理學家經過千百次的實驗與觀察發現:小孩子總是在無意識中按大人的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以求得父母獎勵,因此家長們應掌握賞善的策略,不要隻顧批評孩子的缺點,而是要反過來多對孩子的優點進行獎賞,這樣,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改正缺點,成為父母所期望的樣子。

在很多家庭中,有缺點的孩子被嗬斥與責罵是件毫不奇怪的事,因為父母們認為,這完全是為了孩子好,不罵孩子怎麼會改正錯誤呢?然而這隻是家長的一相情願,幾乎百分之百的孩子會認為,大人們這些無休止的嘮叨與責罵,簡直就是黑暗統治,特別是對一些有缺點的孩子來說,更是一場災難。父母們也許不知道,沒完沒了的嘮叨與責罵,會徹底擊垮孩子的自信,會促使孩子更加沉淪。

有時候,許多孩子喪失上進心,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求上進,而是因為他們在取得一些進步並表現出自己有上進心的時候,被父母、老師所忽視。而當他們不經意地表現出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時,卻會遭到父母們不分場合、不講分寸、不講方式、無休止的嗬斥打罵,或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評、嘮叨。

其實,聰明的父母們應該知道,與其揪住孩子的缺點和毛病不放,不如多下些功夫,去發現他們的優點與長處,加以讚揚與肯定,用肯定優點的方法去糾正缺點,逐步將他們引導到積極上進的道路上來。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了不起的地方,都有閃光點。作為父母,應該抓住這些閃光點,通過鼓勵,使它成為孩子進步的啟動點,用這小小的星星之火,點亮孩子智慧的火炬。每個孩子都能迸發出點亮智慧火炬的火花,父母應認真對待每一顆心靈迸發出的火花,抓住它、強化它,也就是說努力去發現、鼓勵、發展孩子的每一個優點,把每一個優點都當做潛在的啟動點。

看問題的著眼點不同,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家長們能多肯定孩子的優點,而不是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那麼孩子一定會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向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

2.注重精神鼓勵而不是物質鼓勵

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意識到了,運用鼓勵的手段可以促使孩子進步,對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有益處。於是五花八門的“鼓勵方法”被用到了孩子身上,有些是精神上的,但更多的是物質上的。應該說用物質鼓勵孩子是沒錯的,但卻有使鼓勵變成賄賂的風險。教育學家建議:教育孩子要以精神鼓勵為主。

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兒子,你要是不再亂使性子,爸爸就送給你一輛最棒的模型車!”“你爭氣點兒,要是能進前三名,我就帶你去遊樂園玩!”這樣的對話繼續下去,若幹年後,也許就會發展成這樣:“我要是以後勤奮學習,你們怎麼獎勵我?”“乖兒子,你要真能改掉懶惰的壞毛病,媽媽就帶你去吃麥當勞,隨便你點!”“沒意思!我不吃麥當勞!我要耐克球鞋!”“可是,你不是已經有一雙了嗎?”“我不管,我就要!不給我買,我就……”多麼可悲!鼓勵變成了賄賂,孩子卻反過來勒索父母,這就是濫用物質鼓勵的結果。父母應當知道,獎勵是對孩子行為的積極評價,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種重要手段。獎勵運用得好,不但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而且還可鼓勵孩子不斷進步。但這種獎勵孩子的前提卻隻能是“當孩子有了某種具體的、實質性的積極行為,而父母又希望孩子持續下去的時候,才給予孩子物質獎勵”。那種隨便許諾,張口就要請孩子吃麥當勞的做法,實質上不是在獎勵孩子,而是明目張膽地賄賂孩子!

鼓勵對孩子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做父母的必須明白,對孩子的鼓勵並非一定都是物質上的、金錢上的,精神上的鼓勵更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

鄧超初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市重點高中。接到通知書的那一天晚上,鄧超問爸爸說:“爸,你和媽媽都答應過我,考上重點高中就給我個驚喜。怎麼樣?驚喜是什麼呀?”

爸爸回答說:“我和你媽媽對你的確有那樣的承諾。原來的計劃是要去北戴河旅遊,但現在我們要和你商量一下,是否可以不去旅遊,把那筆錢省下來,以你的名義捐贈給希望工程……”鄧超對爸爸的提議有點猶豫,媽媽接著說:“你能考上重點高中,我們都替你高興!也覺得應當帶你出去旅遊一趟,表示我們的獎勵。但我們慎重地想了想,覺得你剛上中學,今後的路還長著呢!”

“尤其是想到我們自己的孩子能上重點中學,而一些貧困的孩子卻連上學的權利都難以實現,因此……”

“我們不強迫你,你可以考慮一下,哪個更有意義!”

“好吧,我們還是省下錢來捐贈給希望工程吧。今後我還要幫助更多的人!”

這種精神鼓勵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包含了激勵因素,又不會讓孩子產生唯利是圖的不良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有利無害。

但兒童心理學家也指出,精神鼓勵也要努力處理好方式方法,這樣才能使鼓勵發揮最大效用。那麼,鼓勵孩子進步時,我們應當記住哪些原則呢?

(1)對孩子的鼓勵要有針對性。

教育學家認為,如果父母的鼓勵具有針對性,孩子們就能夠認識到什麼是好的表現,並將繼續發揚這種好的方麵。這就要求父母應該做到隻表揚孩子具體的好的行動,而不是隨意表揚。比如,孩子在考試中得到好的成績,有些父母會這樣誇獎孩子:“我早就說你是天才。”其實,這種鼓勵對孩子來說隻是一種負擔,把孩子的成績歸結於孩子的天賦,而不是孩子的努力,有可能會泯滅孩子勤奮努力的精神。因此,這種隨意的表揚是不可取的。

(2)對孩子的表揚應當實事求是,講明道理。

一個能大膽學習走路的孩子,第一次學習用筷子吃飯的孩子,父母對他們進行表揚是恰當的。如果這個孩子都已經10歲了,父母還能去表揚孩子的這些行為嗎?因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切合實際,讓孩子覺得父母的表揚是真誠的。另外,在表揚孩子時講明道理也很重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為什麼是好的、對的,培養孩子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

(3)把握鼓勵孩子的時機。

當孩子第一次做出過去沒有過的好行為時,要及時表達出高興和讚賞,但是當孩子不斷地表現出同樣的行為時,就應該隔幾次行為給一次表揚、鼓勵,且間隔時間越來越長,不要每次都予以鼓勵,這樣有利於孩子好習慣的養成。

(4)在孩子決心改正錯誤,或者已經改正了錯誤時,父母隻要發現他們的優點或長處,都要及時進行客觀的鼓勵。

尤其是對於那些意誌薄弱、自製能力較差的孩子進行“及時鼓勵”更見效果。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擺脫自卑感,恢複自信心。

太過注重物質獎勵,會使孩子錯誤地把獎品當成追求目標,而適當的精神鼓勵卻更能滿足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的需要。

3.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最喜歡的禮物

教育學家告訴我們,鼓勵是父母送給孩子成長的最好禮物,是孩子進步向上的催化劑。因此,家長們不妨多運用一下鼓勵的方法,讓孩子們在鼓勵中獲得信心,以鼓勵的方式給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用鼓勵的方法提供給孩子進步的機會。

一天,4歲的查爾斯一個人跑到一塊廢棄的場地去玩,在那裏他看到一根電線一頭拖在地上,於是伸手一拉,一陣火花響過,查爾斯倒在了地上。幸虧一個工人衝了過去救了他。查爾斯被送到醫院,小命保住了,但兩條胳膊卻被截掉了!

三年以後,查爾斯到了該上學讀書的年齡。但是,由於肢體殘疾,他不能像其他孩子們那樣過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此隻好留在家裏,慢慢地他的性格也變得內向而自卑。

每天早晨,查爾斯看著夥伴們高興地從他家門前經過去學校時,便感到十分難過,他用一種求助的眼神問媽媽:“我的胳膊和手都沒了,怎麼辦呀?”媽媽拍拍孩子的肩膀,鼓勵他說:“孩子,不要著急,隻要你堅持鍛煉,你的胳膊和手還會再長出來的。”聽完母親的話,查爾斯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於是在媽媽的幫助和指導下,他開始了艱苦的鍛煉過程,學著用腳洗臉、吃飯、寫字,以及做一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查爾斯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堅信隻要努力練習,失去的胳膊和手又會再長出來。他牢牢地記住了媽媽的話。

兩年過去了,查爾斯發現胳膊和手還是沒有長出來,袖口依然是空蕩蕩的。他感到有些疑惑,禁不住問媽媽:“怎麼回事呀,我的胳膊和手怎麼還沒有長出來呢?是不是我不夠用心?”

這一次,媽媽的眼神充滿了希望,溫柔地說道:“孩子,你好好想一想,別人用胳膊和手做的事情,你不也都會了嗎?”

“是的,我用腳代替了胳膊和手,而且,有的事情比其他小夥伴做得還要好呢!”查爾斯自豪地說道。

“聽我說,孩子,每個人都有一副堅強的臂膀和一雙強有力的手。而這些東西都裝在自己的心裏,隻要你願意,它就能幫助你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

查爾斯終於明白了,媽媽確實沒有騙他,經過不斷訓練的胳膊和雙手是強大無比的!從此,他更加刻苦學習,那無形的胳膊和雙手幫他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並擁有了美滿幸福的人生。

媽媽的鼓勵,使查爾斯戰勝了肢體傷殘的缺陷,完全掌控了自己的人生。由此可見,鼓勵對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一種力量。家長們都應該重視運用鼓勵的手段激勵孩子,您的鼓勵就是孩子進步的方向和階梯。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鼓勵對孩子的意義,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鼓勵孩子呢?教育學家已經給出了答案,就是對孩子實行鼓勵教育,鼓勵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情,讓孩子在自信、樂觀的環境和氛圍中成長。

鼓勵孩子不畏任何艱難。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要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而且學會克服困難。信奉鼓勵教育的美國的父母們不僅讓孩子經曆克服困難的全過程和體驗戰勝困難後的巨大喜悅,同時還強調讓孩子經受失敗的磨煉。

鼓勵孩子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教育學家早已指出,好奇心對兒童是至關重要的,它將引導兒童打開智慧之門,應該好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不要覺得不耐煩,應該是有問必答,或加以引導,或提出反問。

鼓勵孩子鍛煉動手能力。動手比單純地看書學習帶來的益處更多,可以避免孩子變成書呆子,培養孩子勇於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鼓勵孩子多參加各種運動。運動不僅可以增強個人體質,而且有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更有進取心。

運用積極的鼓勵教育孩子聽起來十分動人,但一些家長雖然重視鼓勵教育的作用,但卻始終無法把握鼓勵孩子的正確方法,下麵為家長提供幾點參考。

(1)父母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獲得成功。

如果我們對孩子失去信心,認為他們會輕易退卻,或者他們在巨大的壓力和災難麵前將徹底失敗,那將使他們非常失望。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應該是堅定、百折不撓的。具體地說,父母應該以自己的信心去影響孩子,使孩子慢慢學會不斷克服困難。

(2)用鼓勵幫孩子建立信心。

讚揚孩子過去的成績以及過去他是如何地堅強、勇敢;評論孩子做得正確的部分,少講他的錯誤;指出孩子應該怎樣繼續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當孩子經過幾次努力而沒有成功時,更需要父母的鼓勵。值得注意的是,鼓勵孩子應當在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孩子來說高不可攀的事情是絕對要避免的。

對孩子的鼓勵不能使用抽象、模糊的語言。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很多父母對孩子說:“要好好地做,你要好好用功,將來在社會上才有立足之地。”像這些模糊、抽象、一點也沒落到實處的語言,到底能產生多大的效果呢?說這樣的話,孩子雖知有鼓勵的意味,不過,到底如何好好地做,孩子仍是毫無所知。如果孩子性格內向,就會覺得精神上受到壓抑,而愈做愈差,最終往往收到相反的效果。

一個負責任而又懂得教育的家長,是絕對不會忽視鼓勵作用的,他們會給孩子及時、準確、恰當的鼓勵,讓孩子戰勝困難,再接再厲,培養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性格。

4.為孩子大聲喝彩

孩子容易因外貌或學習成績不如人而感到自卑,而性格自卑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取得太大成就的。因此,父母就要巧妙地為孩子喝彩,對孩子的善行或某方麵的特長給予讚賞,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信的性格。

美國作家馬爾科姆·戴爾科夫小時候住在伊利諾伊州,無助的眼神,還有習慣於蜷縮在角落的沉默告訴人們他是一個生性卑怯的孩子。

上中學時,有一天他的老師布羅奇夫人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學生在讀完小說《捕殺一隻模仿鳥》末尾一章之後,接下去續寫另一章。

戴爾科夫像往常一樣寫完作業就交了上去。許多年過去了,他仍然感歎不已:“我已記不清自己當時究竟寫了些什麼特別的內容,也不記得布羅奇夫人給我打了多少分。但我的確記得——並且永生不忘——布羅奇夫人在我的作文本頁邊批下的四個字:‘寫得不錯!’也許你不相信就是這四個字,改變了我一生。但事實確實如此。”

“我從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將來又要做什麼,”他回憶說,“可讀了老師這四個字的批語,信心就突然來到我的心裏。”於是,他回家立刻寫了一篇短篇小說,這是他一直夢想要做但又絕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在接下來的時光裏,戴爾科夫寫了許多短篇小說,並總不忘送給布羅奇夫人評閱。老師非常賞識戴爾科夫,時常給他以鼓勵。因為他表現出的寫作才能,學校提名他做校報的編輯,因此,戴爾科夫越發自信了,眼界也變得更開闊,就這樣開始了他輝煌的一生。戴爾科夫確信,如果沒有布羅奇夫人那鼓勵他的四個字,他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心理學認為,人的能力一旦被認可,就會產生加倍努力的心理,特別是被自己親近、敬仰的人讚賞後更是如此。在這個故事中布羅奇夫人也許並非故意用讚賞來激發戴爾科夫的信心,但她的讚許確實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這個效果。

一位曾在日本NHK電視台任婦女少年部長的評論家江上藤女士的經曆是“孩子越誇越好”的又一成功例證。江上藤女士小時候常被大人批評“這孩子氣量小”,而且自小就對相貌反應強烈。據說是很久才從鄉下回來的爺爺,把她從劣等感中解救出來。有一次爺爺當著許多人的麵說:“這孩子招人喜歡,非常可愛。”她心裏非常高興,後來就不斷努力給別人以好的印象。如果沒有她祖父那句話,江上藤可能永遠擺脫不了對容貌的自卑感,無論她怎麼有才能,也不可能成為著名的女性。

從戴爾科夫和江上藤的例子可見,一句讚賞的話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他們更習慣於指責而不是賞識孩子。比如說,遇到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他們就會衝口而出:“你為什麼這麼笨啊!”“照這樣下去你還能有什麼出息?”這些父母並不知道,他們的責罵會對孩子起到多麼強烈的負麵暗示作用。

這種消極的、缺乏邏輯性、蔑視的口氣,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具有絕對的權威,簡單的一句話,就會使孩子產生自己的一切全部被否定了的感覺。一受到責備,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勁的自暴自棄心理,甚至對自己其他方麵的能力也完全失去了信心。需要注意的是,不僅說孩子頭腦好壞很重要,就連貶低孩子的容貌,比如說“你鼻子矮”、“皮膚黑”等,也常常容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感到沮喪。

社會調查顯示,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因為在家中受到父母的藐視,產生了挫折感,於是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這是因為不論孩子的年齡大小,父母對他們前途的否定,都會對他們造成極大的打擊。尤其是稚齡的孩童,父母講的話,對他們更具有絕對的權威性。這種否定,即使沒有產生什麼不良的具體行為,在人格上也會形成極大的負麵效應。

因此,為了使孩子擺脫自卑,有做事的積極性,與其否定,不如更多地肯定孩子,哪怕孩子隻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或成就,也要不斷地鼓勵他、讚賞他,告訴他“你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繼續努力,你一定行的!”

愛因斯坦都4歲多了還不會說話,人們都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小學了,愛因斯坦功課很差,表現得仍然很平庸,訓導主任曾向愛因斯坦的父親斷言:“你的兒子將一事無成。”

麵對人們的譏笑和議論,尤其是麵對訓導主任給兒子下的結論,擔任電機工程師的父親並沒有對孩子失去信心,他相信愛因斯坦一定能成才,並且期望他能做出偉大的事業。

為了培養起孩子自信的性格,父親為愛因斯坦買了積木,讓他搭房子,搭好一層,便表揚和鼓勵一次,結果,愛因斯坦情緒高漲地一直搭到了14層。

父親還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愛因斯坦建立自信,消除愛因斯坦的消極情緒。而父親的賞識,也點燃了愛因斯坦心頭的希望之火,讓愛因斯坦振作起來,使他以一種不斷進取的心態,努力奮進,最終成為舉世矚目的偉大的物理學家。

心理教育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勵。小學階段的兒童,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大多是由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得來的。也就是說外界的批評或表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情緒或行為。

愛因斯坦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明智的父親。他的父親用他的智慧和愛心給予了愛因斯坦真誠的讚賞,還通過不斷的努力幫愛因斯坦建立了自信,讓這個被認為將“一事無成”的孩子重獲信心,並終有所成。

但相比愛因斯坦的父親,我們現在的父母更多的是在意怎樣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給予孩子許多身體上的照顧,卻很少注意到他們自尊的需要。他們會為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食品,卻不了解一句由衷的讚美能給孩子帶來無窮的信心與快樂。吃飯、穿衣、身體健康隻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內心世界的滿足和愉悅是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種高級需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