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培養孩子必備的個人素質(2 / 3)

回到家中,他對歌德運用新的教育方式,並改變了態度。他給小歌德講了許多曆史上偉人的故事,並告訴他,那些偉人從小都是愛讀書的孩子。

他的父親一開始也不要求小歌德什麼都聽從他的,他隻是讓小歌德在潛意識裏慢慢地把讀書、學習和偉人聯係在一起,對學習有一個新的認識。

一天,他父親與一個朋友正在談一個流浪漢的故事。當他發現歌德在旁邊時,便故意提高了聲音說道:“聽說他小的時候也不愛讀書,隻知道玩,他認為不讀書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可是長大之後,因為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想找個工作也找不到,隻好變成一個要飯的人了。”

父親的話給了小歌德巨大的震撼,他想,我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還是要做一個要飯的人呢?第二天,小歌德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主動要求學習,並不顧一切地拚命學習起來。他的行為告訴人們,他選擇了去做一個高尚的人。最後,小歌德成了一個高尚的人,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其實任何人都可能像小歌德一樣做到這樣的轉變的。在終身學習的社會裏,培養熱愛學習的習慣,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越來越重要。要堅持終身學習,就必須熱愛學習。隻有好好學習各種知識,才能為我們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什麼都不會白學”,是著名科學家李四光的話。看上去很樸實的一句話,但是它所蘊涵的道理卻是深遠的——熱愛學習、不斷學習、廣泛學習。積累的知識多了,會給我們以後的成功之路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學習,隻有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取得成就。所以,對任何人來說,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學習不隻是在書桌邊死記硬背,如果為了學習而把孩子累得彎腰駝背,不僅是殘酷的,而且也是低效的。一年四季,父母可以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如田邊村頭,海邊林帶,吹柳笛、編柳帽、打菖蒲、逮螞蚱、捉蜻蜓、追野兔、摸鳥蛋……在大自然中享受著無窮的樂趣,也學習著豐富的知識。這樣的學習,不需要你去強迫,知識本身就是令人愉悅的,學習本身就是快樂。

4.責任心是催人奮進的戰鼓

什麼是責任心呢?曾經有教育學家把它比做是進入21世紀的護照和青少年能力發展的催化劑。所謂責任心,是指每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承擔應有的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不同領域的人在其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都以高度的責任心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發展,我們才能生活在安全美好的大家庭。

要想讓孩子在將來很好地立足於複雜的社會,擔當起重任,那麼就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富有責任心的習慣。

有一個10歲的孩子,在院子裏踢足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鄰居說:“我這塊玻璃是好玻璃,10.5美元買的,你賠。”這是在1920年,10.5美元可以買120隻雞。這個孩子沒辦法,隻好回家找爸爸。爸爸問:“玻璃是你踢碎的嗎?”孩子說:“是。”爸爸說:“那你就賠吧,你踢碎的你就賠。沒有錢,我借給你,一年後還。”在接下來的一年裏,這個孩子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掙回了10.5美元還給父親。這個孩子長大後成了美國的總統,他就是裏根。這是裏根在回憶錄中寫到的一個故事,他說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他懂得了什麼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美國品德教育聯合會主席麥克唐納說:“能力不足,責任可補;責任不夠,能力無法補。能力有限,責任無限。”要有責任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品德。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承擔著多種不同的責任:農民種好莊稼,學生學好知識……都是負責任的表現。隻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社會生活才能井然有序地進行,社會才能不斷進步。責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的催化劑。

美國另一位總統林肯,小時候家裏很窮,但他很喜歡看書。父母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給小林肯買書看,盡管他的母親總設法滿足他看書的願望,但對於林肯來說這是不夠的,因此他經常去向別的小朋友或是鄰居家裏借書。

他經常去鄰村的鮑裏斯醫生家,幫忙幹農活,既可以為貧困的家裏分擔一些責任,又可以減輕一下家裏的經濟負擔。有一天,小林肯無意中發現了一本《華盛頓傳》,這使他興奮異常,於是大膽地向醫生借這本書,剛好醫生也是剛剛得到這本書,也非常喜歡。他問小林肯:“你真的這麼喜歡這本書嗎?”“是的,醫生,我非常想看這本書。因為我很崇拜華盛頓總統,長大了也希望做一個像他那樣偉大的人物。醫生,求求你了,我就借一天,明天就能還給你了,我保證馬上就能送還給你。請相信我吧。”

“這是一本新書,而且我是非常愛護書本的人,你能保證不會損壞它嗎?”小林肯做出了保證,鮑裏斯醫生於是將書借給了他。

小林肯真是喜出望外,一回到家裏就廢寢忘食地看了起來,直到深夜兩點鍾。他的母親不斷催促林肯早點睡覺,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屋睡覺了。半夜的時候他被一聲震耳欲聾的雷聲驚醒,他馬上意識到屋裏開始漏水了。糟糕,放在外屋的書!小林肯趕忙跳下床,去營救他的書,可一切都已經晚了,新書早已被水打濕了。麵對此情景,小林肯有些不知所措,但他的母親這樣對他說:“孩子,書已經濕了。不過你不是答應鮑裏斯醫生要好好保管這本書的嗎?那麼你就要對此負起責任來,不要怪天氣不好,隻能怪你自己沒有保管好書。明天你就去鮑裏斯醫生那裏,請求他的原諒。”“可是如果醫生要我賠償,我該怎麼辦呢?”“關於如何處理這件事情,就應由你自己承擔了,你已經是個男子漢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來。”

第二天,小林肯隻好硬著頭皮去醫生家裏,非常歉疚地把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告訴了醫生,並且希望得到醫生的原諒。可是當醫生看到皺巴巴的書時,大聲地訓斥林肯:“你不是答應要好好保管這本書的嗎?怎麼讓它變成了這副模樣?”“醫生,怪我沒有將書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隻是隨手扔在了桌子上,真是對不起,你能原諒我嗎?我會為此負責任的,我會賠償你的損失的。我可以為你工作,這樣我可以用工資償還,可以嗎?”小林肯真的是非常希望得到醫生的原諒,他說得很懇切。

“那就這樣吧。”醫生同意了。這樣林肯為醫生幹了三天的活,又抽時間看完了那本書。醫生為他的這種精神深深打動了,最後還將這本書送給了林肯。林肯就是憑著這種品質,不斷努力,後來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總統。

一個人承擔的責任越多越大,證明他的價值就越大。一個人應該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感到驕傲,因為你已經向別人證明,你比別人更突出,你值得信賴。

責任心是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一個缺乏責任心的人,在遇到沒有人能為他負責的時候,就喜歡哀歎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其實,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無用的減法。

有一次,班級進行班幹部選舉,李強被同學們選為班長。他信心十足地以為自己一定會是個負責任的班長,一定不會讓老師和同學們失望的。

可要維護好班級的秩序卻沒有李強想象得那麼順利。有一次,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有幾個平常關係要好的同學在聊天。這時,李強想起了自己的責任,便站起來說:“你們怎麼能在上課的時候說話?快安靜下來!”下課時,從背後傳來幾句冷嘲熱諷:“愛出風頭!好管閑事!”李強扭過頭來,對他們說:“這是我的責任!作為班長,有責任維護課堂秩序,這也是我應承擔的責任!”他們都不理解地笑了。李強的心裏,又酸又苦,不是個味兒。

從這以後,李強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聲,他們像存心跟他過不去似的。一個人獨處的日子,漫長而又難熬,沒有同學和他來往,好朋友也都不再理他,那一個個莫名其妙的眼神,一聲聲漫不經心的議論,都給他帶來一次次莫大的震撼!“這是我的責任,盡好自己的責任,哪怕全世界都批評你,你也該有做人的標準!”李強經常這樣對自己說。

憑借著對自己的鼓勵,李強更堅定自己負責任的信心。他一如既往地為班級服務。運動會上,到處都有他為運動員們呐喊助威、送水送茶的影子;大掃除的時候,他依舊要等到教室被清理得一塵不染時才宣布“解散”;遇到難題時,同學們最愛問他,因為他總能不厭其煩地幫他們解答;遇到困難時,他們也親熱地喊他一聲:“嘿,班長,來一下!”

漸漸地,李強和同學們的關係日益融洽了,往日的隔閡也漸漸消除了。有個學期末,他們班被學校評為“優秀班集體”,他們捧著獎狀,別提多高興了。

“班長,你這麼任勞任怨就不求回報嗎?”

李強微笑著說:“這是我的責任,作為班長應盡的責任。”他們高興地叫道:“這個班長,我們選對了!”

“這是我的責任!”它伴著李強走過苦悶與歡樂,走過哭泣與微笑,它目睹了李強的全部悲與喜,是李強走向成功的見證、有力的見證。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他還會記得這句話,堅守著它,就像堅守著他做人的原則。

如果一個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那麼他就缺乏基本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應該能做到明辨是非,懂得什麼是該做的,怎麼做才是對的。責任心強,做任何事情都會認真,這就能磨煉意誌,培養克服困難的毅力,做事自然就容易取得成功。

現在有些父母不太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當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父母總想替孩子完成,希望能為孩子留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責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礎,因為有責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準,否則他也不可能對事情負責任。責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標準之一,沒有責任心就不可能認真去做事。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讓他們養成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

5.把培養堅定意誌當做挖掘潛能的必要步驟

生活中,自信心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可貴的。學習中的優劣進退,工作中的成敗得失,往往取決於這個人是否樹立起堅強的自信心。記得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與前蘇聯隊的一次比賽中,在0:9的劣勢情況下,她們沒有喪失信心,一分一分地往上追,最後反敗為勝,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她們靠的是什麼呢?據袁偉民教練的分析,靠的就是“任何時候都沒有喪失信心”。實現“三連冠”後,袁偉民站在領獎台上,深有體會地說:“任何時候都要有信心,才可能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自信心屬於意誌的範疇。一個具有堅強意誌的人,同時也一定會是一個具有自信心的人。相反,對一個意誌薄弱的人來說,就不可能具有堅定的自信心。英國19世紀著名詩人喬治·戈登·拜倫的成長經曆,就證明了這一點。

朋友們可能都讀過拜倫的作品,當你被詩歌中那充滿激情的詩句所感動的時候,你可曾知道這字裏行間的一字一句,都飽含著拜倫辛勤的汗水和苦澀的淚。拜倫1788年1月22日出生於英國的倫敦。他的母親由於得不到他父親的愛而痛苦,拜倫出生以後,這位精神不太正常的母親常常把對丈夫的憤恨發泄到兒子身上。再加上拜倫從小是先天性跛足,在家中不僅經常受到母親的折磨,而且還受到乳母的虐待。人們都說:“拜倫是在血和淚中長大的。”拜倫成人後,在愛情方麵則更加不幸。1815年1月7日,拜倫同一位女數學家安娜貝拉舉行了婚禮,不料僅過了15個月的夫妻生活,安娜貝拉就提出同拜倫分居。從此,痛苦侵襲著他的心靈。在這期間,他寫出了《別了,祝你如意》的15節詩。很快,拜倫分居的消息像風一樣傳遍了整個倫敦,他的對手們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會,搖唇鼓舌,四處中傷,攻擊拜倫亂倫無道。因而,平時交往的一些朋友們也開始疏遠他了。麵對這些沉重的打擊,拜倫痛苦極了,他經常交抱雙臂在苦苦地思索著。有一天,他忽然覺醒了,忍不住吼叫道:“無恥的家夥!你們就想這樣把我打倒嗎?告訴你們,我一個人的力量足以戰勝你們這些毫無骨氣的無恥之徒。誰勝誰負,咱們等著瞧吧!”拜倫決定離開這個“可詛咒的祖國”,到國外去漂流。他以堅強的意誌、堅定不移的信心,在流落他鄉短短的幾年中,用自己的血和淚,寫出了《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該隱》、《唐璜》、《青銅世紀》等傑出的、不朽的詩章。他揮動那激情如火的詩筆,震撼了19世紀的歐洲。

從拜倫這位詩人的苦難經曆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自信心對他的事業成功是多麼地重要啊!任何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在挫折麵前喪失了信心,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在我們的周圍,常有一些人因受不了挫折的打擊或折磨,自暴自棄、精神不振或輕生自斃。這些現象都是缺乏自信心、意誌懦弱的表現。因此,一個人要生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就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堅定的自信心。

由此看來,在培養自己堅強意誌的過程中,樹立堅定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怎樣培養自信心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隻要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有許多人的成功經驗可以效仿和借鑒。要善於學習人家的長處,自覺鍛煉自己,克服困難,頑強拚搏,增強信心和勇氣。我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或者做其他任何事情,首先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估計,之後再選擇與能力相當的任務。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自信心,與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有著很大關係。一個屢屢失敗的人,多半會導致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低,甚至完全否定自己現有的能力。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卡耐基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窮人家孩子懂事早。放學回家後,他經常幫父母做一些家務活。

他長得黑瘦,衣服比較破舊,那些衣著講究、嘴裏不停地吹著口哨的富家孩子們經常嘲笑他。為此,他非常自卑,常常鬱鬱寡歡。

雖然卡耐基不喜歡學校,但是他清楚地知道,隻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學到本領,才能在社會上謀到一個好的職業,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道路。

卡耐基在學習上的精力十分充沛。他除了完成學校的學業外,還經常找一些課外讀物來讀。他喜歡看一些名人傳記,他覺得從名人成長的經曆中能夠得到很多的啟發。

他原以為,名人一定都有很優越的生活條件。看過一些名人傳記後,他才知道,原來他們中也有許多人出身貧賤,從小也吃了很多苦。如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祖母曾在一個莊園裏做了很長時間的奴隸;著名作曲家莫紮特,有時窮得連買木炭取暖的錢都沒有,冬天凍得沒辦法,隻好將雙手插在腳上的毛襪裏取暖。從此以後,卡耐基不再自卑,他相信自己一定也可以成功的,隻要有足夠的自信。

為了激勵自己努力學習,他從書籍上摘錄了許多名言警句。他最喜歡盧梭的一句話:“愛你自己現在的生活。即使在窮人家裏,你也可能擁有一段愉快的、令人激動的、光輝的時光。映照在貧民院窗戶上的落日,與映照在富人房屋上的是一樣地燦爛。”後來,卡耐基成為了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

所以,我們決定做每一件事的時候,對自己都要準確估計,樹立堅定的自信心,千萬不要懷疑和否定自己。另外,在堅信自己能力的基礎上,不要過於計較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態度,更不要把他人的諷刺和譏笑當做精神負擔。我們知道,每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分析能力都是有限的,對於別人提出的建議可以參考,需要時也可以采納,但決不能失去個人主見,把別人的冷嘲熱諷當做束縛自己的精神枷鎖。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生活中也沒有完美的人。這就是說,人的一生中誰沒有失誤呢?關鍵在於如何對待失誤,如何從失誤中爬起來,堅定信心,繼續努力奮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