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美好從聲音開始(4)(3 / 3)

B:豈有此理!怎麼是告密!我說出來,是因為他們問了我呀。

A:你不能推說不知道嗎?

B:什麼話!我一生沒有說過謊,我不是這種靠不住的人!

在這段對話裏,B偷換了“可靠的人”這一概念,把它變成了是指“從來不說謊”,其中包括向敵人說實話(告密)。魯迅寫B偷換概念,為己辯護,正是為了有力地諷刺和揭露叛徒的醜惡嘴臉。

幽默的技巧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說話幽默要掌握分寸。要注意:不要挖苦和嘲笑別人,不要去模仿別人的動作和講話來加以取笑。不要嘮嘮叨叨,囉囉嗦嗦,說個沒完,幽默的語言應該是很精練的。不要一味的滑稽、俏皮,無止境的幽默。一味俏皮會使你得一個“小醜”的名聲,有損你的形象。無止的幽默,反而會失去幽默的魅力。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場合可以說幽默的笑話,如盛夏納涼,乘船候車,月下漫步,工課餘小憩,酒前宴後閑聊等等。但在一些場合則不宜說幽默的笑話,如在嚴肅的場合、莊重的會議上、或在葬禮上等等。在婚禮的宴席上,可以就新郎新娘的戀愛軼聞說些幽默而帶有啟示意味的話,但不要以新郎新娘的長相、年齡或隱私等敏感的問題作為笑料來大肆宣揚,那是令人不快的。因此,幽默要看場合。幽默還要把握好時機。

一旦你發現你這種幽默能令大家高興,或者把別人帶到愉快的氣氛裏,你就毫不猶豫地表現出來。一旦發現周圍的氣氛不適合幽默,就要收住。幽默還應注意對象,要區分不同的性別、身份、地位、閱曆,文化素養和性格,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說幽默的笑話的。

一般來說,在熟人、同鄉、同學、親愛者、老同事、老部下之間,可以開開玩笑,說些幽默風趣的話,即使玩笑開得有些過火也無傷大雅。但如果是上級、名人、長者、陌生人、女性尤其是妙齡少女、性格憂鬱或孤僻的人、對工作或職業不滿的人,一般不宜隨便開玩笑。說幽默的話還要有正確的態度,裝腔作勢、揭人隱私、笑裏藏刀、指桑罵槐、牽強附會、含糊其辭、低級庸俗、油腔滑調、先笑不已等,都是說幽默笑話的大忌。

三、要誠,就是真誠。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在觀看影視、戲劇節目或者是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之所以能夠被裏麵的語言和情節所感動,多是因為真誠。如果沒有生活,胡編亂造,可能就不會吸引人。連燒香拜佛也講究“誠則靈”。商場上的語言也需要真誠。因為人都有一個基本的分辯能力,花言玩語地虛假語言隻能欺騙少數人,多數人是不會上當的。如果遇到不那麼厚道的人,還會弄得非常尷尬。當然,這種真誠並不是一點技巧也不講,把一切商業秘密毫不保留的全部端給對方。

那也不是所謂的真誠。因為完全暴露的東西也不都是美的東西。就像一個人赤身裸體走在大街上能叫美嗎?那不是精神分裂也是神經有毛玻不僅不能感動人還會讓人感到惡心。商業語言的真誠就是要有真實的情感和誠懇的態度。有一個戲劇《諸葛亮吊孝》,諸葛亮就是用這種真誠感動了東吳上下,化解了恩怨,鞏固了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統一陣線。

三國時期,孫權和劉備為了聯合抗擊曹操,是又聯合又鬥爭的一對盟友。孫權的經理人周瑜和劉備的經理人諸葛亮也是又聯合又鬥爭。在聯合抗曹取得一定的勝利後,為了荊州的問題兩家對鬧起了別扭。諸葛亮定計“三氣周瑜”,結果使周瑜一命而亡。東吳上下對諸葛亮是恨之入骨。決心要殺死諸葛亮為周瑜報仇。

孫劉兩家的盟友關係也遭受嚴峻地考驗。為了不使兩家分裂並結成仇恨,諸葛亮要親自到柴桑口為周瑜吊孝。劉備一方的君臣堅持勸阻,認為諸葛亮一去必然要被東吳殺害,結果將是有去無回。

諸葛亮分析,周瑜死了之後,魯肅就會執掌東吳的大權。魯肅是個深明大義的人,不會做出魯莽的事情;東吳要在江東站穩腳跟,也必須和劉備聯合。孫權、魯肅都不會拿他們的江山開玩笑。同時也需要通過這次吊孝化解雙方的怨恨。加上由趙子龍這位智勇雙全的將軍隨身保護,即使出現點意外,也將是有驚無傷的。諸葛亮說服眾人,過江去了東吳。到達柴桑之後,魯肅果然非常禮貌地接待了他。諸葛亮到了靈堂,讀完癸文就伏地痛哭。情真意切,百淚不止。

一口一個“周都督”,一嘴一個“周賢弟”,一邊訴說兩人聯合抗曹的謀略,一邊長歎周瑜一死沒有了共同謀劃之人。似乎這個世界上隻有周瑜是他諸葛亮唯一的知音了。令所有在場的人都非常感動。就連周瑜的夫人小喬也動搖了。人們對周瑜是不是諸葛亮氣死的都產生了疑問。甚至認為周瑜之死是他自己心眼太窄造成的。

諸葛亮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效果?那就是他真誠的態度。所以,我們在商場上,說話的態度一定要認真誠懇。隻有認真誠懇,才能使人可信,隻有使人相信,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