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麵對要做的事情,別怕弄錯了,搞砸了。同時暗示自己:沒問題!小意思!有把握!放心吧!即便弄錯了,搞砸了,也要原諒自己。失敗乃成功之母。大不了從頭再來嘛。其六,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機會。每一次成功,無論大小,都是能力的象征與價值的肯定。能讓你感到成功的自信。最後一條,世界著名學者赫巴特說過這樣一段關於自信的名言,請認真領會,並按照這段話去做,你一定會收獲一個美好的未來:“當你出門時,請把下頷收進,額頭抬高,肺部吸滿空氣;碰著朋友,含笑地向他打個招呼;和人握手時要精神飽滿,不要怕被人誤解;不要浪費哪怕一分鍾的光陰去想你的仇敵;做事必須打定主意,不要常常改變方向,一直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把你的心,完全放在你所希望的光明而偉大的事情上去。
如果你照這樣做去,日子一久,你自然會知道,你已經在無意之中抓住了完成你理想的機會了。正像珊瑚蟲一樣,從急湍的潮水當中,吸取了它所需要的物質。你心中必須有一個模範人物,使你做事有個楷模。這樣一來,你的思想,就會不知不覺地跟著漸漸改善,成為你所崇拜的人物。思想是最有力量的,你必須保持正當的心理狀態——勇敢,坦白,愉快地去用你的腦子。一切事情,都是從欲望中來的,你有虔誠的祈求,就可以得到滿意的答複。”
自信心是每個人獲取成功的基礎。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自信就是通過對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計,從而對自己產生一種信心。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小時候非常自卑,他體弱多病,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也不好。但後來他從自己的經曆中感悟了許多,並首次提出了“自卑感”的觀點。他認為自卑感是所以人都具有的一種正常的感覺狀態,也是所以人奮鬥的動力。自卑感不是弱點或異常,而是創造的源泉,會促使人們追求卓越及完美。特別是在人的幼年時期,在自卑感的驅動下,人們的發展能夠持續地往更高層次邁進,在6歲時,就開始形成人生目標的輪廓,這些目標是行動的推動力,這些目標最終是為了追求安全感和擺脫自卑感。阿德勒的這些觀點後來都收集在他的心理學著作《自卑與超越》裏,阿德勒本人後來也成為全世界著名德心理學大師,並成為主觀心理學的先驅。
克服自卑,培養自信,就必須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自我悅納。所謂自我悅納,就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接受自己的一切,尤其象外貌之類不容易改變的方麵。自我悅納意味著個體能正視現實,承受現實,而不是躲避與逃避。積極改變自己的第一步是接納自己,否則談不上追求卓越。不接納自己的人肯定會陷入沒完沒了的改變傾向中而極容易迷失自我。自我悅納還意味著要以揚長避短的策略麵對人生,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自己優點的智眼。
試想,如果拿破侖老想著如何讓自己長高的話,他還能成為一個讓所有人不得不仰視的偉人嗎?所以,當我們的理想與現實差距過大時,當我們對現實的自我充滿負麵評價和感受時,一定要從自我悅納著手進行調適。
我們要學會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世上有很多事情是難以預料的,成功常常與失敗相伴。人的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紅火耀眼之時,也有暗淡蕭條之日。麵對成功或榮譽,不要狂喜,不要盛氣淩人,把功名利祿看輕些,看淡些;麵對失敗或挫折,不要一蹶不振,惹是生非。隻要奮鬥了,拚搏了,就可以無愧地對自己說:“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這樣就會贏得一個廣闊的心靈空間,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把握自我,超越自我。
當然,自信還離不開積極地自我暗示。成功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希爾曾說過:一切成就,一切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他所說的意念就是積極的自我暗示。同樣,一切失敗,一切貧困,也都始於一個意念,就是消極的自我暗示。心理學有一種“P-N頻道”之說。所謂P頻道,就是積極的自我意識頻道,所謂N頻道,就是消極的自我意識頻道,而我們一旦習慣於某個頻道,就會習慣成自然,所以自卑的人看許多事情都自卑,而自信的人看許多事情都自信。因此,我們要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要改變一些舊有的思維定勢,要堅信“我能行”。當然,不是自吹和自負。積極的自我暗示是暗示自己的心理意念,而不是嘴上的吹噓;自信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但也有缺點,兩者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