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許多人不斷地思索如何才能做好管理,最後終於得出了一個同樣的答案:管理的成功關鍵在於領導所展現的威信和魅力,也就是說最好的管理,並不是真正地讓你去管人,而是讓你用你的行為去領導人、去影響人。真正的管理不在於“管”字,而在於領導自身的影響力,而不是權力的行使。
土光敏夫是前日本經聯會會長,還是一位地位崇高、受人尊敬的企業家。1965年,東芝電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為了挽救東芝,董事會決定請土光敏夫出任東芝電器社長。
土光敏夫接掌之後,立刻提出了“普通員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腦,董事則要十倍,我本人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口號來重建東芝。他每天都提前半個小時上班,並積極地和員工們一起動腦,共同來討論公司的問題。土光敏夫為了杜絕浪費,還借著一次參觀的機會給東芝的董事們上了一課。有一次,東芝的一位董事想參觀一艘巨型油輪,由於土光敏夫已看過幾次,所以事先說好由他帶路。
那一天是假日,他們約好在車站的門口會合。土光敏夫準時到達,董事乘公司的車隨後趕到。董事以為土光敏夫也是乘公司的專車來的,卻沒想到對方是搭電車來的,當聽到土光敏夫說是搭電車來的時候,董事當場愣住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原來土光敏夫為了杜絕浪費,使公司合理化,乃以身示範搭電車,給那位渾渾噩噩的董事上了一課。不久,這件事就立刻傳遍了整個公司,上上下下立刻心生警惕,不敢再隨意浪費公司的物品。由於土光敏夫和大家共同努力,東芝公司的情況逐漸好轉起來。
以身作則的力量就是這樣強大,如果領導有全局意識,能夠做到按時上班,工作時間盡量不涉及私人事務,對工作盡職盡責,那麼下屬們自然也會盡力向領導者靠攏。領導在管理員工的過程中自然就會事半功倍。我們不得不承認,領導行為的影響力遠勝過自身的權力。
當然,領導努力地工作,有些員工未必會學,因為他們會認為這是作為領導應該做的。但是不好的、壞的工作習慣,通常就會像傳染病一般,隨時成為企業中的“共同標準”。如果領導遲到了一兩次,而且沒有正當的理由,那麼下次保不齊就會有三三兩兩的員工遲到或早退。所以說,領導幹部必須要以身作則,要想下屬工作有效率,我們就必須自己先做出樣子來。
◎做好“火車頭”,車才跑得快◎
不管是什麼社會,最成功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榜樣,他們崇拜、尊敬自己的榜樣,並且希望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相信很多看過職場書的人都知道,很多職場書籍都會有這樣的內容,那就是告訴讀者要尋找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一個人心中有了夢想,才能看清楚前方的路。如果你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並朝著目標前進,就算你達不到終點,也能到達它的附近。而作為企業的領導幹部,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為員工樹立榜樣,一個團隊中的員工可以效仿的對象。
這個榜樣可以是我們團隊裏某位出色的員工,不過最好的還是我們自己。因為自己是領導,下麵的人幾乎就會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自己身上。如果我們能做好榜樣,那麼員工就更容易感覺到力量,並且跟著領導學。
有一次,將軍帶領他的部隊趕去某個地方的時候,途中下起了大雨,汽車陷入了深泥。將軍喊道:“你們這幫混蛋還不趕緊下車,把車推出來。”
所有的人紛紛下了車,按照命令開始推車。在大家的努力下,車終於被推了出來。當一個士兵正準備抹去自己身上的泥汙時,驚訝地發現站在他身邊的那個渾身都是泥汙的人竟然是將軍。這個士兵一直把這件事記在了心裏,直到將軍去世,在將軍的葬禮上,他對將軍的妻子才說起了這件事,他最後說:“是的,他是最偉大的將軍,我們敬佩他!”
施瓦茨科普夫將軍說:“下令要部下上戰場算不上英雄,身先士卒上戰場才是英雄好漢。”也就是說,一個合格的企業領導要帶領大家在業務線或生產線奮鬥,而不是隻會躲在辦公室裏發號施令。
在我國農村,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群眾不是在看幹部如何說,而是在看幹部如何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做領導的念歪了經,做歪了事,老百姓們自然就“直”不了。
“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樣子。”隻有領導身先士卒,作出榜樣,下屬們才會真正折服,死心塌地地跟著自己。
貞觀元年,唐太宗任命房玄齡為中書令。這一年的九月,唐太宗對朝中官員論功行賞。結果,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功名列第一,得到了重賞。
封賞完了以後,唐太宗說:“今天論功行賞,大家有什麼意見盡管講出來。”
淮安王李神通說:“陛下,臣帶兵打仗,舍生忘死,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隻是端坐朝中,舞文弄墨而已,功勞卻排在最前麵,臣心裏不服。”
唐太宗說:“你們是有功勞,但房玄齡運籌帷幄,把握全局,你們隻是具體執行而已,所以他功勞最大,當然應該排在第一。”
淮安王李神通慚愧而退,其他大臣也無話可說。
房玄齡為人非常謙虛謹慎,對於論功行賞的事深感不安,便對唐太宗說:“陛下將臣排第一,臣心裏很不安。”
唐太宗回答說:“從前漢高祖封賞大臣,蕭何在最前麵,你就像是朕的蕭何,功列第一,理所應當。王者公正無私,才能得人心。朕和大臣們每天吃的穿的,都來自於百姓,所以設官定職,也是為了百姓。國家理應重用、優待賢能的人,讓他們更好地為國出力,也使全國上下形成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今天就是依照這樣的一個原則,而不是根據某個人的喜好。你當之無愧,就不要再多說了。”
不久,房玄齡又升為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加封為魏國公。
房玄齡雖身居相位,名貫天下,卻從不居功自傲,更不貪權圖利。唐太宗曾經召集大臣討論世襲之事,封房玄齡為宋州刺史和梁國公。唐太宗之所以要封房玄齡為宋州刺史,目的是為了讓房玄齡的子弟世襲。但房玄齡覺著自己身為宰相,應為各位大臣做榜樣,不應貪圖私利,便上奏唐太宗說:“臣已經擔任宰相,現在又封為宋州刺史,這樣恐怕會使大臣們爭相追逐名利,使朝綱大亂。臣認為不妥,請陛下先罷免臣的刺史職位。”
唐太宗便依了房玄齡的奏折,隻封他為梁國公。房玄齡辭掉了宋州刺史之後,朝中大臣紛紛仿效,辭去能世襲的官職。唐太宗十分感慨地說:“上行下效,朝中大臣今天能有這樣的行動,都是玄齡的功勞!”
後來,房玄齡又加封為太子少師,當他初到東宮見皇太子時,皇太子要拜他。房玄齡慌忙躲避一旁,堅決不受。人們看到當朝宰相如此謙虛恭謹,不由得暗中稱讚,都說他是亙古未有的賢相。
領導幹部必須要作出樣子 ,嚴格地要求自己,才能服眾。領導幹部的角色是教練,也是教師,更多的則是啦啦隊長。
通用公司的傑克·韋爾奇曾經提出:“一家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要讓員工們敬業,因為對企業而言,員工是否敬業跟企業的成敗有著直接聯係。而在一個部門之中,領導要想下屬們敬業,首先就要增強自己的個人魅力,增強自己的威信,讓下屬們願意努力去工作。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求領導者要身先士卒,為下屬們樹立一個好榜樣。”
一般來講,領導切不可事必躬親,但在有的時候領導若能身先士卒,做出榜樣,再苦再累的工作,領導總是走在前麵,下屬也就沒有理由縮頭縮尾了。需要銘記的是:做出榜樣是一件事關全局的事情,領導幹部務必要給下屬樹立一個“標杆”。
◎傳遞激情,發掘員工的潛在能量◎
真正成功的領導者都知道這樣一個獲取成功的關鍵——無論是自身還是團隊成員,都要充滿熱忱地去發掘他們無窮的潛力。如果領導者想造就一個強大的團隊,自己首先就要對每件工作充滿熱情,即使碰到挫折、困難也不例外。
聯想的領導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領導幹部必須要有事業心、上進心以及責任心。領導幹部隻有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充滿激情,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並得到滿意的結果。”
領導對工作的激情,不僅能影響自己的幹勁,同時也能散發出去影響周圍的每一個人。一個對工作沒有激情,不能通過自身對工作的激情燃燒員工的工作激情或者說不會激勵員工的領導者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很有激情,通過我的激情來感染我的團隊,讓我的團隊也有激情,這才是我真正的激情所在。”“激情分子”傑克·韋爾奇登上了通用電氣總裁寶座時如是說。
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真正做到這一點似乎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畢竟韋爾奇剛上任不久。
韋爾奇清楚地記得,他剛來到通用電氣時,在由數十個總經理組成的管理團隊當中,沒有一個是他選拔的。要讓這些經理們一下子就接受他的想法,當然很難。還要要求他們有激情,幾乎是不可能的,傳統上,至少要有個磨合的過程。但他做的首先是顯示出自己對這份工作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