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難和壓力麵前,很多人都會退縮,但是真正具有大局觀的人卻敢於直麵壓力和困難。一家企業隻有多一些具有大局意識、敢於挑戰的人,才能得以發展,同時作為領導幹部自身也才能有發展。
老陳的全名當然不是叫作老陳,人們之所以這樣叫他,是因為他的年齡比較大,又在這家公司工作了多年的緣故。以前老陳主要負責跑業務,深得上司的器重。但是有一次,他手裏的一筆業務卻讓另一家公司的競爭對手搶走了,給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事後,他很合情合理地解釋了失去這筆業務的原因——在半路上,自己的腿傷突然發作,結果比競爭對手遲到了半個小時。
其實,業務被搶走了,對於一個業務員來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他卻因為那件事,在以後的工作中經常推卸一些比較棘手的業務,如果有比較好攬的業務時,就跑到上司麵前,說腳不方便,要求在業務方麵有所照顧。
老陳的一隻腳是有點兒跛,那是一次出差途中出了車禍造成的,但根本不影響他的形象,也不影響他的工作。如果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他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尋找更合理的借口上。時間一長,他的業績成直線下滑。沒有完成任務,他就怪他的腳不爭氣。後來,他還因為腳的問題,養成了遲到、早退的習慣,在公司裏影響特別不好。老板看在他是老員工的分上,請他回家休息一陣子,調整好自己再來上班。
有誰願意要這樣一個時時刻刻找借口而不去尋找問題突破口的員工呢?尋找借口,其實就是逃避壓力、逃避困難。遇到困難了,給自己找推脫的借口,這首先就是一個工作態度的問題,如果不是看他是老員工,曾經為公司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話,老陳肯定不是被請回家好好調整那麼簡單了。作為領導幹部,我們需要挑戰壓力,不過,一個真正為大局著想的人光做到這些還不夠,還需要去培養那些敢於挑戰壓力和困難的員工。
李偉是一家合資公司的普通職員,他的工作內容十分簡單,負責收發和傳送文件。當公司裏出現比較困難的事情時,其他員工總是推三阻四,不願去做,而這個時候,李偉卻主動及時地補了上去。因為他願意多做事,從來不叫苦叫累,事情完成得也很好,所以,上麵分給他的任務也越來越多。
有些同事開始笑他,說他被老板耍,那些又累又困難的活,別人想逃都來不及,他卻像個傻子一樣向前衝,更何況老板又不給你增加薪水。可是,李偉對這樣的議論絲毫不放在心上。他認為越困難的工作,反而更能鍛煉自己,至於薪水,等到自己有更多的經驗時,自然就會增加。
後來,老板注意到了他,對於他的工作態度十分欣賞。不久,李偉就被派去幹一些更為重要的工作。當公司需要派人去拜訪重要客戶或者是參加重要談判時,他總是老板的第一人選。就在李偉來到這家公司的第三年,公司成功上市,而李偉則以董事會秘書的身份成為公司的一個重要員工。
李偉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解決的問題越多,得到的經驗也就越多,對於自己的提升也就越有利,最後走的彎路就會越少。
不管你是企業裏的一名普通員工還是一名領導幹部,都要明白老板隻會看你工作的結果,隻承認事實,隻注重大局。上班不是上學,沒有老師耳提麵命地教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老板看的隻是我們的工作成效,才不管有什麼主客觀原因。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該逃避,要有積極麵對問題的態度,如此才能更好地解決麻煩。解決一個困難,對於我們來說便是一次突破,當我們能夠學到足以超越目前職位的技能和經驗時,我們就擁有了更多接近成功的資本。
◎適當加壓,更易促進業績的提升◎
人都是有惰性的,人的內心都希望在一個沒有任何壓力的環境下工作。對於這種惰性,我們不能任其放縱。要想克服惰性,就必須給自己施加適度的壓力。隻有在一定的壓力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潛能。
動力是由壓力產生的,如果一個人試圖逃避壓力,那麼他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當然,這種壓力必須是適度的,不能過大,如果壓力大到了超出自身承受的最大限度,那不僅無法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而且還會使人在巨大的壓力麵前喪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
壓力適度,不但是行動的最好保障,而且往往能把潛能發揮到極點,創造出令人震驚的奇跡。可以說,適度的壓力是潛能之母,適度的壓力能夠使人們產生充足的動力。
現代汽車的創始人鄭周永從一無所有到富甲一方所經曆的重重苦難,使得他比一般人更深刻地感覺到壓力的重要性。他在總結現代汽車的發展過程時說:“韓國的資源非常欠缺,現代汽車要想有所發展的話,隻有不斷地逼自己。”
他又說:“工業革命之所以會發源於溫帶國家,不是沒有原因的。原因可能就是由於這些國家氣候條件非常差,生活條件難,他們不得不逼迫自己去謀求一條生路。日本工業能發展得如此快,也是在地瘠民困的壓力之下產生的,這也是壓力所促成的;今日韓國工業的發展,也可說是在‘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壓力條件下產生的。”
沒有壓力的推動,企業就很難生存和持續發展,對於個人事業的成長和進步同樣如此。
正是因為有了競爭的壓力、失業的壓力、老板施加的壓力以及生活的壓力,我們才能更加主動地為企業創造價值,才能更加熱情地迎接挑戰,才能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務。
壓力是我們必須要有的,但前提是必須要適度。我們不能為了工作一天24小時不休息。機器可能做到一天工作24小時,但是人肯定做不到。為了更好地工作,我們必須要及時地休息。話說回來,適度的壓力是推動個人事業和公司整體事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對這一點,很多人都深有體會。比如有一項任務你拖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完成,你不是不想馬上完成,隻是很難靜下心來做,後來卻發現每當被上司催促的時候,或者在上司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間非常迫近的情況下,就能很容易地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且通常在這種時候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
所以,作為領導幹部,在給下屬布置任務時,要規定一個完成期限。而那些辦事效率高、工作業績出色的優秀員工往往會把上級規定的完成期限提前一段時間,於是在時間的壓力下,他們總是能做得比其他同事更好。
詹姆斯是一家電子廠的大老板,廠裏的工人總是不能很好地完成生產指標,這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公司的業績。詹姆斯對此十分不解,他認為工廠的負責人是個很能幹的人,按道理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天,他把該廠的負責人叫到一邊,非常生氣地質問道:“你怎麼搞的,像你這麼能幹的人來完成規定的生產指標呢?”
負責人回答說:“我曾嚴厲地批評他們,扣除他們的獎金,甚至恫嚇他們,但無論采用什麼辦法都沒有效果,他們就是不願意幹活。”
說話間,上白班的工人下班時間到了。
詹姆斯看了看工人,對負責人說:“給我一支粉筆。”然後,他轉向旁邊的一個工人,問道:“你們今天一共生產了多少產品。”
“56個。”
於是,詹姆斯便在地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56”字,然後,一句話也沒有說就走了。當夜班工人進來時,他們看見地板上這個“56”字,便互相詢問是什麼意思。
“老板今天來這裏了,”白班的人回答,“他問我們完成了多少產品,我們告訴他56個,他就在地板上寫了這個56。”
第二天,詹姆斯又來到工廠,他驚奇地發現,夜班工人已將“56”字擦去,而是換上一個大大的“78”字。當白班工人來上工的時候,他們看見的是一個大大的“78”寫在地板上。
“他們以為比咱們做得出色嗎?好吧,給他們點厲害看看!”白班工人的求勝欲望也被激發了起來,他們更加努力地工作,在下班前,他們留下了一個神氣活現的“102”字。
就這樣,這家電子廠的業績慢慢地好了起來,沒過多久就趕上了其他工廠的業績,而且還大大超過了它們的效益。
壓力其實是一種挑戰,如果領導學會通過用壓力來施與員工動力,讓他們感受到挑戰的激情,激發起他們工作的熱情,往往就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壓力實際上是一種動力,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壓力,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這實在是件非常可怕的事。領導幹部要記住,隻有在員工的工作中施加適當的壓力,才能激發起他們前進的力量,往往壓力越大,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