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如何做到開拓創新(2 / 3)

因此,企業領導幹部要想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那麼就必須允許大家在創新的過程中失敗。如果領導幹部不能容忍這種合理的錯誤,就永遠不能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得到善於創新的人才。領導幹部必須要有大局意識,看問題看得全麵一些,長遠一些;要有持續的創新精神,還要鼓勵大家一起創新,並且在創新的時候允許失敗和犯錯。

築波科技城是日本的矽穀,它建成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了。每年,日本人都把最好的大學生送到這裏來,但是一直沒有取得什麼出色的成績,主要原因就是企業不能容忍員工失敗。

美國企業卻與之相反,大多美國企業的領導者都知道要想讓員工敢於創新,就要先讓創新者打消害怕失敗遭受懲罰的念頭。這些領導者深明這樣的道理:要想進行卓有成效的創新,就得進行不同形式的嚐試,並在嚐試中保留正確的東西,摒棄那些無效的東西。所以,要進行創新,首先必須建立起“失敗後還有明天”的思維,創造更加自由寬鬆的人文環境,讓“接受失敗,容忍失敗”成為一種普遍認同的文化。

有這樣一家典型的美國企業,它的總裁對員工宣揚這樣的觀點:“你們放手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即使犯了錯誤,也可以從中得到經驗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在總裁鼓勵下,企業的所有員工放心大膽地去探索、實驗、發揮創意,為企業做出了很多貢獻。

這位總裁經常這樣鼓勵下屬,他說:“如果你們隻知道執行上司認為對的事情,那麼你們永遠不能取得進步,企業也不能取得進步。”他要求公司的每一個主管必須鼓勵和培養員工的創造力和毅力。總裁還說:“年輕人大腦裏總會出現很多創意,作為領導不應該隻懂得向他們填塞那些現有的觀念,這樣可能會扼殺不少本來很好的創意。”

總裁還認為,領導不能把員工的職責範圍定得太細、太清楚,這樣既不聰明,也沒有必要。隻有領導者把所有員工視為一家人,讓大家都有大局意識,他們才能真正地為企業這個大家庭努力奮鬥。在他的公司,是不允許隨便責罰犯了錯誤的員工的,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犯錯的原因,而不是懲罰犯錯誤的人。

公司的一位領導曾經對總裁抱怨說:“公司裏有時出現了問題,我都找不到該負責任的員工。”

總裁說:“那就對了,如果真的找出那位員工可能就會影響到其他員工。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犯錯,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永遠正確,我也不例外。誰也免不了犯錯誤,尤其是在創新過程中更是如此,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錯誤也不至於動搖整個公司。錯誤也許不可原諒,但是,如果他真心為企業,那麼是可以原諒的。一個員工因犯錯誤而被剝奪升遷機會,他也許就此一蹶不振,也會影響到其他人為企業做出貢獻。假使犯錯誤的原因找出來了,並公之於眾,那麼無論是犯錯誤還是沒犯錯誤的人,都會牢記在心的。”

如果一家企業總是擔心創新會失敗,誰失敗,誰就要負責,那麼企業裏肯定不會有多少人敢真正地創新,最後企業一定會喪失競爭力。一個擁有大局意識的領導幹部要主動打消員工的這種顧慮,允許他們犯錯和失敗。要知道,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很多東西是無法預料的,失敗和錯誤更是創新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沒有那些失敗的體驗,就不可能獲得創新的成功,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領導者要想得到正確的東西,就要在不斷失敗的嚐試中尋找,就像那句名言:“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與無數個青蛙接吻。”吻到青蛙並不是壞事,最糟糕的事情是員工不敢有任何創新行動。

因此,企業隻有建立一種鼓勵創新,允許失敗的企業文化,員工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創新,全體成員都參加到創新工作中來。事實上,真正成功的新構思背後是成千上萬個失敗的創意,但是這種失敗對企業並非有害,實際上失敗和死胡同可能正是下一輪創新的發力點。

◎創新可以從模仿開始◎

創新並不是讓你一定要創造出與別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你隻要創造出與別人有所不同的東西就行了。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如何選對一條有發展前途的路極為關鍵。這個時候,有人就會說,那就創新吧!但是又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創新的成本很高,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最關鍵的是,很多時候用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創造出的新產品,卻得不到市場的歡迎。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也許是最好的辦法。尤其是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模仿”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風險。如果你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做出超越別人的產品,那麼你就有很大的可能獲得成功。

有一家規模很大的軟件公司,公司的員工隻能算是當今的二流人才,但是他們卻能為企業創造出比那些一流人才還要多的利潤。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他們每天都認真地觀察他們的競爭對手。當他們的競爭對手研究出一項成果後,他們就馬上把人家的產品研究透徹,然後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創新。

談到創新,很多人會認為搗鼓出一個別人沒想過、沒見過、沒碰過的玩意兒就叫創新。如果這樣解釋創新的話,就會把創新置於高山之巔,試問有幾個創業者能夠登臨絕頂呢?

有些企業的很多產品都是模仿外國的,結果他們成功了。而那些天天想著如何折騰出一個誰都不認識的新玩意兒的人卻窮困潦倒。領導幹部看東西,不能隻看到一個麵。許多創新未必是無中生有,更多的是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獨特的元素,從而將原本他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

說到底,創新是可以從模仿開始的,隻要你在模仿的基礎上多動點腦筋,你就有很大的可能獲得成功。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餐飲企業看到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連鎖店利潤高、發展快,便一擁而上,開始研究和模仿。有不少企業在經曆了短暫的輝煌之後,以失敗告終。他們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們隻看到表麵上的麥當勞與肯德基,認為隻要擁有一些簡單的產品再加上無限的複製,就等於滾滾不斷的財源。然而,麥當勞與肯德基那表麵之下隱藏著的卻是標準化的管理,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以及依靠細節製勝的文化營銷手段。

由此可見,企業通過簡單的模仿是很難取得成功的,必須要進行創新性模仿。模仿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在於有所超越,如果模仿中隻是一味地全盤照搬,完全失去了自我,沒有了創新,那麼最終的結果隻能像“邯鄲學步”中的燕國少年一樣,別人的東西沒學會,自己反而不會走路了。聰明的創新者可以先從模仿他人的產品開始,這一點,愛爾蘭著名歌星恩雅也很讚同,她曾經在自己的歌友會上真誠地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剛出道的時候,也沒有自己的歌曲,於是我就去模仿別人的歌。”

其實,很多成功者一開始都是從模仿別人開始的。作為一個領導幹部,我們一定要有大局意識,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如果我們通過模仿別人,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為公司的盈利的話,那麼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人們對知識產權保護非常重視,我們不能簡簡單單地模仿別人,必須要有所創新,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創新存在於每一個細節中◎

企業要真正達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目的,就需要關心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要有“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的思想準備。否則,所謂的創新隻能是一句空話。

很多領導幹部總抱怨自己找不到創新的機會,那是因為他們總是把眼睛放到大事上,而不會從細小處動手,在細節中尋找到創新的種子。其實,很多創新跟那些大事沒有多大的關係,反而跟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有著直接聯係。

Pampero番茄醬是委內瑞拉的一個大品牌,做得相當成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經也遇到過致命的危機。隨著國家市場對外的開放,亨氏、德爾蒙等世界級番茄醬品牌陸續進入委內瑞拉,很快將Pampero踢出了第一陣營。

那麼它是如何捍衛本土市場,並且向世界突圍的呢?

這一切在於Pampero公司的領導人發現他們的番茄醬跟那些國家大品牌的顏色有點不同,這就是製作方法:那些大品牌在自動處理生產線上直接把番茄砸碎做成醬;而Pampero公司在攪碎之前,則要把番茄逐個進行人工去皮。

這個過程非常耗時耗力,Pampero公司之所以能夠這樣大方地“不計成本”,得益於發展中國家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可靠,因為跨國公司同樣可以在發展中國家設廠,甚至不用設廠而通過尋找和扶持當地的代理工廠,就能達到同樣的低成本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