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想發展,創新是根本。創新關係著大局,要想創新,領導幹部需要做到積極地接受新事物、勇於嚐試、打破常規、不忽視細節。與此同時,還要激發下屬開拓創新的積極性。
◎保持好奇心,積極接納新事物◎
領導幹部要盡量追求進步,企業方可進步。如今世界變化萬千,今天一個樣,明天另一個樣,要想讓自己的產品始終受到人們的歡迎,就必須要有上進心。而你上進心的最好的體現方式就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對新事物保持積極接納的態度。
世界在不停地變,市場也在不停地變,作為企業的領導幹部,如果沒有很強的超前意識,那麼至少要及時地保持對新事物的接納,這樣才容易產生奇思妙想並設計出新產品來。
海德·道格拉斯是美國奧什康什公司的總裁,他創業成功的原因主要是靠他迅速接受新事物。在1895年到20世紀70年代將近八十多年的時間裏,他的公司主要生產圍裙,這種產品在當時非常適合需要穿著圍裙耕地、擠奶、喂豬的美國農民的需要。
不過,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大多改用機械化作業了。
海德·道格拉斯敏銳地察覺到了市場的變化。因此,他在一次高層會議上說:“現在社會環境已經改變了。我們不應再以5年前的眼光看待問題,而應該認真地分析市場變化,詳細地做好發展計劃,並準確無誤地實施它。”
在海德·道格拉斯的帶領下,奧什康什公司很快就發現了小孩穿的工裝褲這個產品潛藏著很大的商機。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他果斷地作出決策,給兒童用品零售商寄發了直銷郵件。零售商試銷後,反應很不錯,於是訂單便如雪片般飛來。從此,道格拉斯把市場的重心放到了努力拓展童裝市場上,並且很快打開了新局麵。
到了20世紀80年代,道格拉斯知道這個時代的人們對童裝的要求越來越高。於是,他為公司製定了新的戰略定位——以生產做工精細、時髦漂亮的高檔童裝為主打方向。這一戰略調整使公司的效益實現了一次重大的飛躍,公司的規模也不斷擴大,終於成了一家世界級的大公司。
到了20世紀90年代,海德·道格拉斯又發現沃馬特、克馬特、塔甘等大企業占據了童衣紐扣市場一半的份額。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他毅然決定進軍童裝紐扣市場,這一措施有力地維持了奧什康什公司的市場地位,保證了公司的長遠發展。
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緊隨時代的步伐。企業的領導幹部,尤其是領導者,要對新事物保持積極的接納態度。世界每天都在變,如果我們能接受新事物,發現新商機,並且迅速地調整自己,跟著世界變,那麼我們所生產的商品就能比別人更快地受到市場的歡迎。
其實,創新並不是說我們的東西必須要跟別人的不一樣,有時候,敢於接受新事物,把新的元素加入到原來的產品當中,也算得上是一種創新。領導幹部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時,應該主動去接受新事物,要知道,創新其實就是一種對新思想、變化、風險乃至失敗都抱一種歡迎態度的行為方式。中國有句老話,不進則退。不求上進的人勢必要被後來者超越,一家企業的領導者如果不求上進,也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一位年輕有為的炮兵軍官上任後,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他在幾個部隊發現了相同的情況:在每組的操練中,總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麵,紋絲不動。軍官不解,詢問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要求的。
軍官回去後反複查閱了軍事文獻,終於發現長期以來,炮兵的操練條例仍因循非機械化時代的規則。在過去,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務是負責拉住馬的韁繩,大炮是由馬車運載到前線的,以便在大炮發射後調整由於後坐力產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所需的時間。現在大炮的自動化和機械化程度很高,已經不再需要這樣一個角色了,但操練條例沒有及時調整,因此才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
最後,軍官的這一發現使他獲得了國防部的嘉獎。
這就是管理界流傳很久的“不拉馬的士兵”的故事,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企業的領導幹部應該有一根敏感的神經,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能較早地發現對組織有利的和不利的東西。現代商業社會,群雄競起,麵對激烈的競爭,領導幹部要有所作為,必須要有獨到的眼光和勇於接納新事物的心,這樣才能推動企業發展,最後,我們自身才能有所發展。
◎勇於嚐試,才能讓企業更成功◎
領導幹部是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所作所為對整個公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想做到開拓創新,領導幹部首先要起帶頭作用,隻有自己敢於嚐試了,下屬們才敢去做。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好的想法就像種子,不去培育它,它就隻能保持最初的樣貌,毫無進展,隻有立即行動,它才會從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當然,幼苗在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要遭遇淒風冷雨的摧殘,但這些都是必需的。為了大局,大膽嚐試,努力去做,最終總會有所收獲。
十多年前,一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來到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在一家超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工作非常努力,生活非常節儉,他的朋友們都對他的良好習慣讚不絕口。
然而,這個年輕人在這裏工作了3年後的一天,突然辭職了,即使老板願意給他加薪或者升職他也毅然要走。走後,他取出了全部積蓄,一共四千多美元,在紐約的汽車展銷處買了一輛新車。當時,汽車還屬於很不實用的奢侈品。他所做的這一切,在所有人的眼裏,簡直就是瘋了,有一些人嘲諷他簡直就是個笨蛋。更令別人不理解的是,他把車開回家後,立即就把它拆卸了,在將那些零件認真研究一番之後,又將其組裝好。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反複地拆了裝,裝了拆。當時,沒有人能理解他在做什麼,隻是覺得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瓜。直到很多年後,那些嘲笑他的人們開始閉上了嘴巴,因為這個年輕人創建了一家汽車公司,並且不久後,還成了當時美國汽車工業的領頭人。這個年輕人就是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沃爾特·珀西·克萊斯勒。
人們經常這樣說:“成功始於想法。”但克萊斯勒用他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嚐試。敢於嚐試就是顧全大局的一種體現,隻有大膽地嚐試,理想才能變成現實;隻有在不斷地嚐試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近成功;隻有通過艱難的嚐試,才會看到事情的結果。一個領導幹部要讓自己在競爭中永遠保持優勢,那就需要不斷地嚐試。
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研究什麼樣的材料才適合做電燈的燈絲時,嚐試了1600多種,均告失敗。有人勸他“放棄吧!”也有人嘲笑他說:“你永遠不會成功。”但他仍然不為所動,永不放棄廢寢忘食地進行研究。終於,他找到了適合做電燈燈絲的材料,最後研製出了電燈,給世界帶來了光明。
在愛迪生眾多的發明之中,遇到困難最多、耗費時間最長的要算是蓄電池了。他一共花費了15年的時間才研製成功,在這個試驗中共失敗了五萬多次。當所有人都灰心喪氣時,他卻樂觀地說:“我不相信自然是無情的,它一定不會永遠深藏著蓄電池的秘密。”終於,他成功了!他的蓄電池被用於火車、輪船上,成為發電廠的電力,甚至直到今天人們還在使用這種蓄電池。而蓄電池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於愛迪生永不放棄的精神。他一生堅持研究,創造了一係列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發明。他的名字熠熠生輝地烙印在史冊上,經歲月流洗而不褪色,盛名流傳至今。
是敢於嚐試和永不放棄,讓克萊斯勒和愛迪生的一生大放異彩。
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像他們一樣敢於嚐試。要知道,我們的工作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從未嚐試過的,甚至從未想到過的事情,此時沒有現成的工作模式可循,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照搬,在未知的工作領域或讓人茫然的突發事件中隻有依靠大膽嚐試來摸索前進。
◎鼓勵創新,需允許失敗◎
一家企業如果要求創新就必須要成功,那麼這個企業肯定沒有人真正地創新,因為誰也不敢保證最後能成功。有時候,不是員工不想負責,而是責任太重,壓得他們不敢嚐試。要想創新,就要允許失敗。
世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企業要想有所發展,就必須跟隨著社會的腳步,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不斷地創新、變革來適應社會的變化和需求。領導幹部也是一樣,如果不能主動求變,持續地變化,必然會被世界的變化大潮所淹沒,在競爭中出局。
在現實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領導幹部,尤其是企業的領導人天天開會說創新,但是手下的員工卻沒有行動的意思,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員工們擔心創新失敗,要承擔責任。人家平時工作好好的,現在你鼓勵人家創新,可是創新失敗後,這個責任誰來承擔呢?畢竟創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創新的過程中遇到失敗是在所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