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釜底抽薪(2 / 3)

倪元路自己都沒有料到皇帝居然直接把他擼了。

怔了一下,倪元路起身,取下了自己的梁冠。

“臣有負陛下所托。”

“姚少傅年紀也大了,先前已經請辭,朕強留你擔任了第一任眾議長,也是辛苦你了。朕也不忍心你如此操勞,今日特許姚少傅辭去眾議長之職,回鄉安享。”

眾人又是一震。

連撤兩位議長,哪怕姚明恭這個議長隻是個養老院的議長,但卻還掛了個總理參政銜啊。不管大漢怎麼分權分立,這總理處卻是大漢最高決策中樞,總理參政,那就相當於眾多宰相中的一個。

但皇帝今天語不驚人誓不休,他還沒完。

“王坤,你跟隨朕數年,勞苦功高,在司禮監也三年了,朕已經命人在你家鄉為你修建一處安享晚年的別墅莊園,你回鄉榮養吧。”

王坤臉蒼白蒼白,也不知道自己哪裏就做錯了什麼。

“從明年開始,朝廷就要全麵推行新法,官吏四年一任,兩年一大考。每個職務最多連任兩屆,不論是知縣還是首輔,都是如此。你們三位年紀也大了,朕就不留你們再辛苦四年,今年就回鄉安享吧。”

“另外,司禮監掌印太監以後不再加總理參政銜。”

“袁先生。”

“臣在。”首輔連忙站起來。

“先生還年富力強,朕就將內閣交給你,從明年開始,正式實行新法,朕希望先生能為朕再帶領內閣八年。”

袁繼鹹今年五十五,八年後也才六十三,其實還相當年輕。但皇帝的話已經很明顯,袁繼鹹已經擔任了三年的首輔,這三年可以不計在新法規定的最多不超過兩任八年的限製裏。但也僅能再任滿兩屆八年,就得讓位。

“是。”袁繼鹹回答。

“原朝鮮總督張國維接任參議大夫,原直隸總督李樹初接任眾議大夫。”劉鈞先是免了三位總理參政,現在又新提了兩位上來,加上被撤去總理參政銜資格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現在總理處僅剩下了七位總理參政,全新一屆的總理參政組成。

七位參政,來自三駕馬車和樞密院及順天府,兩位內閣大學士,兩位議長,一位禦史大夫、一位左樞密使還有一位京師府尹。

太監徹底出局,被清出了朝廷中樞,軍界也僅保留了一席。

劉鈞也通過這一調整,再次強化了總理處這個衙門的重要性。如今的朝中格局,內閣已經相當於後世的xxxx,樞密院相當於總參。議院自然是國會,禦史台則相當於美國的最高法院了。

而在這四大衙門之上,劉鈞又還有總理處和軍機處兩個名義上為皇帝諮議顧問機構,實際上總理處相當於英國內閣,或者說是中國的真知局,軍機處相當於軍委了。

這兩個機構是皇帝的諮議參謀機構,但劉鈞卻通過這兩個機構分統文武。

其實不管是隋唐朝的三省六部,還是後來唐宋的中書門下,還是元朝的中書省或者明的內閣,不管各朝的中樞權力由哪個部門掌握,其實改來改去,都是皇帝為了加強自己的控製而已。

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初時也是皇帝為分宰相之權,而在內朝設立的尚書台,最後漸形成了尚書省,後來到了三國時期,中書門和門下省又形成,目的則在於分割和限製尚書省的權利。

到了隋時,三省六部整齊劃一,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製定、審核與貫徹執行。但在隋時,三省中尚書省依然權力最大,因此到了唐朝時,為了限製和分割尚書省的權利,又設立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頭銜,最後更形成了加中書門下同平章事銜才為真宰相,不加這個銜的尚書省左右仆射都不能進入中樞參與決策。

到了宋朝後,設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相統攝。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殺了胡惟庸後幹脆下旨,明朝不得再設宰相。後來用內閣大學士來分擔宰相之責。

可以說,不管是從秦漢時的宰相還是到了隋唐時的三省,以及宋時的中書門下,或者明的內閣,都其實是皇帝為了分割相權加強皇權的一種努力。

中樞機構變來換去,都是為了達到更好的平衡。

明朝廢除丞相,後來設了內閣,再到後來又讓司禮監批紅,形成了內外朝,都是緣於此。大漢立國不過三年,劉鈞也是不斷的調整,但目的也是一樣,為了形成一個穩定的平衡狀態,使得臣下的權力相互製衡,同時也要相互合作。

到了現在,也算基本上達到了一個平衡狀態。

這次倪元路投的反對票,讓劉鈞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這個格局有些不太穩定。繼續留著倪元路,若是內閣再次提出考核法案,參議院很可能會再次否決,畢竟這涉及到了許多官員的利益。

如果內閣的議案被否兩次,那麼內閣首輔就得提出辭職,或者皇帝免去參議長之職。兩人中,總得走一個,畢竟兩次否決,這內閣和參議院已經沒有合作默契了。

這就如同在明朝時,內閣擬票,司禮監批紅,皇帝若對內閣批紅不滿,直接改擬批示,那麼內閣首輔就得請辭,因為這代表著皇帝對內閣首輔的不信任。皇帝都不信任了,那這內閣首輔還怎麼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