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棄遼(2 / 3)

“這是大淩河中上遊流域,夾在群山之中,以前這些河穀地向來是漢人控製區域。在遼西沿海走廊未開發之前,這才是河北通往遼東的通道。但我朝後來隻經營遼西沿海走廊一線,北麵這些河穀地帶和山區,反而盡為蒙古人所占。朝廷早年還沿著沿海走廊北麵的山腳,修了一條長長的長城,一直通到鴨綠江。”

當初這條長城曾經為抵禦蒙古人立下不少功勞,但後來和蒙古人議和,展開貿易之後,燕山北的蒙古人,反而成為了明朝對付後金的盟友助力。

也正因為如此,朝廷當初才大力經營遼西一線。

可後來滿清征服了江南蒙古人,明朝的戰略布局立即出現了大問題,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原本燕山北,遼西走廊北麵的這些地區,從明軍的防禦帶,轉成了清軍的控製區。

清軍輕易的就繞開了明軍苦心經營的遼西關寧錦防線,繞過了重兵雲集,堡壘群密布的遼西走廊,穿過蒙古人控製的燕北地區,直接就到達了明朝防禦力薄弱的薊北長城防線。

薊北長城防線相比起遼西關寧錦防線,那就跟個篩子一樣,到處都是孔道。

清軍的數次破口入關,都是在薊北一帶的長城關口中上突入進來的,沒有一次是從遼西走廊通過山海關進來的。

甚至好幾次幹脆繞到張家口宣府那邊,進入山西的大同盆地,然後再順著桑幹河從昌平殺進北京城下。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明朝的僵化,不加強陰山燕山一線的橫行防禦,卻在燕北的蒙古人都被清軍征服的情況下,繼續搞關寧錦這條突出的縱向防禦,這不是腦袋被門夾了?

可惜,滿朝文武,就是一直堅持著這種愚蠢的戰略,不斷的加強關寧錦,讓清軍一次又一次的輕易的繞過,從燕北長城一線破口入關。

這裏麵,其實與遼西關寧軍的強大有關,當時朝廷僅剩下這樣一支能戰的兵,這些人的話語權很重,他們不肯放棄遼西,那麼朝廷就算想更改戰略部署也難。

不過劉鈞可不是他們。

當他入京之後,就立即開始調整京畿的防禦了。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其實劉鈞已經把要做的都做好了。

從寧遠到山海關,再到密雲再到昌平,甚至到宣府、大同,這條北方的長城防線,早已經被層層加固過了。

現在守衛在這條防線上的,基本上都是楚軍。他們有充足的訓練,精良的裝備,先進的火器,加上充足的糧餉,豐富的經驗,使得劉鈞有足夠的自信本錢,完全不怕吳三桂會反。

這也是當初劉鈞明知道跟吳三桂硬剛,極可能會逼反吳三桂,甚至會讓吳三桂倒向清軍一方,他也絲毫不懼的底氣所在。

“陛下,從大同到宣府再到昌平、密雲、薊鎮、山海關、寧遠,甚至到天津、旅順、登萊、鎮江,這數千裏之地,我們有一條鋼鐵防線,布置著超過三十個協的精銳兵馬。這都是完成了整編,完成了換裝,有著充足糧餉的新軍。”

“在這條防線上,我們已經修築了大量的炮台,堡壘,裝備了數百門火炮。叛軍敢來,那是自尋死路。”

吳甡見得不劉鈞這副態度,“既然我們有如此強大的軍力,那更不應當放棄遼西,這個時候應當立即集結兵馬前往關外平定叛亂。”

劉鈞冷哼了一聲,都不想跟吳甡這種人說下去了。

“皇兄,我們難道不能出兵遼西平亂麼?”朱慈烺問。

“當然可以,但那樣做,並非上上之策。一來我們需要時間動員,二來會增加後勤負擔,第三,放棄這條堅固的防線,舍棄那些炮台火炮,這是棄已之長。而相反,如果我們暫時放棄錦州等地,把兵馬撤退緊靠著山海關的寧遠。”

“那麼一來我們各鎮兵馬靠的更近,互相能支援,二來我們的補給線更短。而反賊呢,就算他們拿下寧遠之外的遼西之地,那也沒有什麼用,那裏一無糧食二無人口,他們占據那裏,什麼也得不到。相反,他們隻能繼續進攻我們堅固的防線。他們的補給線會拉的很長,很長。最重要的,這近千裏的距離,會讓他們與遼東後方的脫節。”

劉鈞在遼西點了幾下。

“這可是漫長的距離,當他們一路從遼河趕到我們的寧遠城下,或者我們的燕北長城下時,他們將麵臨著嚴重的後勤補給問題。同時,他們將與後方拉開長長的距離,嚴重脫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