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交談環境要安靜舒適。
②要消除心理障礙,不要顯出不耐煩的樣子,要傾心地、注意地聽。
③要善於洗耳恭聽,不要用一些毫不相關的話或見解來打斷對方的話。
④想方設法使交談輕鬆自如,不要過多地考慮對方的談話技巧與談話方式等。
⑤要保持冷靜,不要受情緒和氣氛的影響。
⑥適時恰當地提出問題,以表示你聽得十分認真,或以你自己的身體語言適當地與對方保持眼神接觸。
說話要注意看對象、分類別
推銷員要學會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說話不看對象就達不到目的,不能順利地推銷。隻要在談話時把握好如下五個方麵的要求,就會得到滿意的效果,甚至可以有意外的收獲。
(1)根據對方的身份說話
推銷時,要盡量看對方的身份說話,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例子。如我國古代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魏明帝覺察之後,便派人去抓他。他的妻子為了把這件事攬過來,告訴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讓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於哀求。因為,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隨便以情斷事的,皇帝以國為大,以公為重,隻有以理斷事和以理說話,才能維護好國家利益和符合一國之主的身份。於是,當魏明帝審訊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願受處罰。”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倒都很稱職,於是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一套新衣服。許允提拔同鄉,根據是封建王朝製定的個人薦舉的任官製度,不管此舉妥不妥當,它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認可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九五之尊的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抵消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嫌。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說話對象的身份地位來選擇說話方式的絕好例子了。
(2)觀察對方的性格說話
在推銷時,除了要考慮對方的身份以外,還要注意觀察對方的性格。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如:那些快言快語、舉止簡潔、眼神鋒利、情緒易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喜歡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那些表情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那些安靜、抑鬱、不苟言笑、喜歡獨處、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是驕傲自負的人;那些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的人,往往是謙虛謹慎的人。對於這些不同性格的對話對象,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穀子曾經精辟地總結與各種各樣的人談話的方法:“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戰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因此,我們在推銷時,一定要對所推銷對象的情況作客觀的了解。隻有知己知彼才能針對不同的對手,采取不同的洽談技巧。例如,知識高深的對象,對知識性的東西抱有極大的興趣,不屑聽膚淺、通俗的話,應充分顯示你的博學多才,多作抽象推理,致力各種問題之間內在聯係的探討。文化低淺的對象,不宜循循善誘時,可以用激將法。愛好誇大的對象,不能用表裏如一的話使他接受,不妨用誘兵之計。脾氣急躁的對象,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說理,用語須簡要直接。性格沉默的對象,要多挑逗他說話,不然你將在雲裏霧中。頭腦頑固的對象,對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頂牛之勢,應看準對方最感興趣之點,進行轉化。從語言了解對方,是取得勝利的關鍵。我們可以從言談的美妙之處觀察對方的性格特征和內心活動。性格剛強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個……”、“嗯……”、“這個……”一類的口頭禪。反之,小心翼翼、神經質的人常用這類詞彙。一個語言心理學家認為,在談吐中常說出“果然”的人,希望別人注意自己,他們任性、倔強、自負。經常使用“最後怎麼怎麼”一類詞彙的人,大多是潛在的欲求未能滿足。
(3)揣摸對方的心理說話
如果你所推銷的對象無意中顯示出某種態度及姿態,那麼你就要通過這些了解他的心理,甚至捕捉到比語言更真實、更微妙的思想。例如,對方抱著胳膊,表示在思考問題;抱著手,表明一籌莫展;低頭走路,步履沉重,說明他心灰氣餒;昂首挺胸,高聲交談,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發,揉搓手帕,說明她心中有話,卻不知從何說起;真正自信而有實力的人,反而會探身,謙虛地聽取別人講話;抖動雙腿常常是內心不安、苦思對策的舉動;若是輕微顫動,就可能是心情悠閑的表現。當然,對所推銷對象的了解,不要停留在靜觀默察上,還應主動偵察,采取一定的偵察對策,去激發對方的情緒。這樣才能夠迅速準確地把握對方的思想脈絡和動態,從而順其思路進行引導,這樣的會談易於成功。針對不同的推銷對象談話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