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去滿足顧客的真實需求
推銷員要努力滿足顧客的“真實需求”,而真實需求通常和表麵需求大不相同。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戶外廣告公司推銷員希格潘,拜訪百貨公司老板吉斯特。這位顧客考慮很久,不斷告訴希格潘:“不要做我個人的廣告,不要考慮這個。”實際上希格潘從沒想過設計任何個人廣告但是吉斯特一直重複不要“個人廣告”,希格潘聽出了顧客的“真實”需求。他重新設計一個廣告,內容是吉斯特代表公司,談論重要的當地議題。他成交了。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想出鋒頭,”希格潘說:“因為怕別人認為自己愛麵子,所以他們就拚命說反話。特別是當顧客反複提起某一點時,絕對是說反話,正好讓別人聽出意思來了。”發掘顧客的“真實”需求,需要深入了解下列動機,再將之運用在行銷上:
(1)安全感(獲得金錢,不需擔心經濟狀況)。
(2)自我保護(個人及家庭的安全及健康)。
(3)便利性(舒適感,能夠更自由運用時間)。
(4)無憂無慮(安心,自信)。
(5)受肯定(擁有社會地位,受尊敬,希望得到他人的尊敬)。
(6)自我提升(心靈發展,渴求知識,開發智慧)。
結合上述需求的結果,就是我們常見的商品:
衣食住行:文明社會消費者的共同需求。
必要的奢侈品:在現代社會中,某些商品雖然不是生存所需,卻仍然是“必需品”。例如:擁有兩部轎車、附遙控器的彩色電視、家庭、辦公室的傳真機以及攝像機等。
利潤:零售商說在他的幫助下,你的甲品牌可以賣得比乙品牌更好,或說他能靠推銷你的甲品牌賺取利潤;精明的房地產中介商說,小額頭期款可以讓你得到大量利潤;共同基金推銷員描述股票市場的成長,說他預估未來幾年市場活躍;股票經紀人說明購買政府公債如何節稅。這些現象都顯示利潤是人們的需求,而且人人都有不安全感。
辦公效率:辦公用具推銷員告訴顧客,他們的機型能夠節省時間、避免錯誤、增進效率,所以可以提高利潤。這時候推銷員訴諸的是安全感、便利性及利潤。
安全感:提供安全感的產品或服務包括安全嬰兒車、退休金計劃及各種保險。美國人每年花費數百萬美金,來購買預防性藥品。如果你的產品創造安全感,恭喜你挖到金礦。
他人的賞識:多少人買房屋、鑽戒、時髦服飾,或是在後院加個遊泳池,莫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羨慕的眼光。
及時抓住給自己帶來重振聲威的機會
有利的推銷時機是指能夠最大限度發展推銷效能的時間與機會,在人、財、物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能否抓住這種有利時機,會形成推銷工作的不同效果;有效的推銷時間是指有利於推銷活動順利實施的地點和環境,把握有效空間將使推銷工作有條不紊,富有感召力和對廣大顧客的吸引力。
從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全過程分析,推銷人員至少要注意利用下列有利時機:
(1)開業開張之際
這類企業及其產品在顧客心目中沒有知名度和美譽度,與社會各界還沒有建立起廣泛聯係,但也沒有糾紛和抱怨,在這種情況下隻要注意一開始就抓好推銷宣傳工作,在顧客心目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會為今後的推銷工作鋪平道路。
(2)兼並易名之際
當一家企業或產品另起新名時,一方麵會造成原有聲譽的下降,給推銷帶來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麵又會給自己帶來重振聲威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多開展一些宣傳型、公益型和親善型的促銷活動,都會引起廣大用戶的注意和共鳴。
(3)推出新招之際
當一家商場或廠家推出新的產品與服務項目時,廣大顧客既存在觀望、戒備的心理,同時也懷有好奇心和新鮮感,推銷工作要雙管齊下,有的放矢,定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