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提前給自己留個好位置(3 / 3)

有的人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就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甚至嚇得趕緊往回走。看到一堵牆,認為此路不通,達到目標已不可能,幹脆放棄。這種人製訂計劃時,很容易偏離總目標,甚至與總目標背道而馳,結局更糟糕。

成功者既能使計劃堅持原來的方向,也注意把握其靈活性,在保全自己的同時也殲滅了敵人,這種人就是智勇雙全者。

避免管理錯位

許多管理者每天用於有效工作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用於瑣碎的事務,或用於根本不該於的事。主管幹了自己不該幹的事,或者幹了下屬該幹的事,或者幹了無效的事,這種現象稱為“管理錯位”。管理錯位浪費了主管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和精力。那麼怎樣避免管理錯位呢?要避免管理錯位,管理者每天上班前都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1)我是誰?

(2)我今天應該幹什麼?

(3)我今天不應該幹什麼?

開始工作時,管理者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1)這件事如果不做,有何後果?

(2)哪些事情別人做,可能幹得更好?

(3)哪些事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然後,要用自問自答的方式認認真真地回答一遍。0“我是誰?”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能正確理解的並不多。回答這個問題,主要的目的是讓管理者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強化角色定位,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我暗示”。管理者們確實需要不斷地自我暗示。因為管理者隻要進入工作崗位,就會被各種各樣的事務和人物包圍,往往身不由己,特別容易出現管理錯位。

“我今天應該幹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做一天的工作規劃。有效工作的管理者,必定幹自己想幹的事,自己應該幹的事。管理者應該主動工作,幹計劃內的事;而不是被動工作,幹不屬於自己幹的事,幹計劃外的事。管理者們工作時,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來什麼事,就幹什麼事”。

“我今天不應該幹什麼?”這又是要不斷暗示自己:自己容易犯哪些錯誤,不能再犯了。有些管理者早上上班時本來是有計劃的,但一進入工作狀態便身不由己了。本來正在集中精力考慮開拓市場的事,來了一位下屬要求簽字,於是把精力轉向簽字事宜。過了一會兒,一位下屬來請示問題,又開始幫下屬出主意想辦法。結果一天下來,開拓市場的事一點結果也沒有。下班時回想起來,大多數是自己不該幹的。這樣的事每天都在重複發生,非刻意強化而不能自已。

“這件事如果不做。有何後果?”這句話是要問自己:哪些事根本不必做,做了也是白白浪費時間,無助於達成企業的既定目標。然而,很多大忙人,天天都在做一些不肯丟下不做的事,如頻繁參加宴請、儀式,出席本可以不出席的會議,發表一些不痛不癢的講話。這些事不知占用了多少寶貴的時間。然而,一年又一年,天天也躲不了。其實,對付這類事情,隻要問一下對公司有無幫助,對本人有無幫助就可以了,如果都沒有,或者貢獻甚微,完全可以不去做。

“哪些事情別人做,可能幹得更好?”這句話是要問自己:我是否在犯管理者們通常容易犯的一個毛病:事必躬親。事必躬親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為了對上級顯示自己的忠誠,有的是不信任下屬,遇到問題,總怕下屬做不好,於是親自動手,做了下屬該於的事。其實,即使管理者比下屬於得好,僅從管理者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這點考慮,也應該讓下屬去做。

“哪些事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這句話是要問自己:是否由於自己的工作安排失當,而讓下屬幹了很多不該幹的事,而下屬礙於管理者的臉麵,又不好拒絕。如某公司經理開會,總要通知財務主管參加,其實大多數會議與財務無關。財務主管如果不參加,似乎很難為情;如果參加,卻又在白白浪費時間。

正確回答了上述六個問題,並能很好地去做,就不會出現管理錯位現象,就會發現管理者的工作實際上很輕鬆,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