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伊夫·洛列已經擁有400餘種美容係列產品和800萬名忠實的女顧客。伊夫·洛列通過辛勤的勞動和艱難的思考,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突破口和契機。化妝品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如果墨守陳規,那肯定會成為落伍者。
洛列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如果你想迅速致富。那麼你最好去找一條創新捷徑,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隨波逐流。”
美國總統林肯說:“創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把創新看作是“快樂的生活”,是“一種根本的快樂”。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認為:創新是生活的最大樂趣,幸福寓於創新之中。他在《致兒子的信》中寫道:“什麼是生活的最大樂趣?我認為,這種樂趣寓於與藝術相似的創新性勞動之中,寓於創新性思維之中。如果你熱愛生活,你就不能不體驗這讓人心跳的感覺。”
在失敗中反省自己
有一位成功人士,在中央電視台《贏在中國》節目中做嘉賓,他說成功在於認真做事,而做事的前提是做人,做人都做不好,如何做事?當談到對失敗的感受,他說:“睡得起床板,當得起老板。”話音一落,贏得全場的掌聲。
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成功總是屬於那些備嚐艱辛、異常頑強的人們!當你想在未來成功時,你必然會遭受到失敗,你必須善於轉化失敗的感受。
在失敗麵前,至少有三種人。第一種人,遭受了失敗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成為讓失敗一次性打垮的懦夫,此為無勇亦無智者。第二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並不知反省自己,總結經驗,僅憑一腔熱血,勇往直前。這種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使成功,亦如曇花一現,此為有勇而無智者。第三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能夠極快地審時度勢,調整自身,待時機一到再度出擊,重振雄風。這種人堪稱智勇雙全,成功常常蒞臨在他們頭上。
美國明尼蘇達州柴油公司的賽德裏亞分廠,創辦初期經營很不景氣,產品的質量不穩定,機器的利用率低,工人的缺勤現象嚴重,並且工傷事故經常發生,內憂外患使其瀕臨破產。工廠的處境使廠長史密斯焦急萬分,但是麵對挫折和壓力,他沒有一味地蠻幹,更沒有退縮,而是找來各方麵的專家研究分析工廠經營不佳的原因。經分析發現,症結在於分廠實行的多層次領導管理體係。在這種管理體係下,領導與職工之間及各領導之間缺乏溝通。領導們各自為政,致使整個工廠沒有全盤的計劃,處於一種得過且過的混亂狀態。
於是史密斯對症下藥,實行了一套新型的管理法,重新設計工作範圍,改善勞動環境,全廠從經理到操作工全部編成以20人為一個單位、從事一係列的所謂垂直性工作。如清點存貨、采購原料、記錄生產費用、檢驗進貨、登記考勤和工作表現、編製預算、監督安全措施等。他給予每個組以較大的自由權,有權自主地雇用新工人,辭退不稱職的組員。
由於柴油機的很多部件需要幾個小組合作製造,這樣無形中給速度慢的小組造成了一種壓力,促使他們提高工作效率。史密斯給每個小組指派了一個顧問,取消了從前淩駕於工人之上的令人討厭的監工。顧問的任務是培訓工人,幫助小組提高自治能力。新管理體係實行兩層領導製,最高一層是由廠長和董事組成的工廠作業組。它負責與公司總部共同製定生產任務,擬訂全廠的生產計劃及做出政策決定。第二領導層是工人代表會,由各部門推選產生,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廠裏的各種問題。工人的意見由工人代表帶給工廠作業組。此外,史密斯本人每星期還邀請一部分工人促膝談心。由於他注意談話內容的保密,因而很快取得了工人的信任。
總方案實施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不僅令賽德裏亞廠獲得了新生,而且很快成為總公司的明星分廠,而史密斯本人也因其在賽德裏亞的成績被調往總部擔任了副總經理的職務。試想,假如當時史密斯在挫折麵前不認真分析原因,不改變原來的管理體係而一味蠻幹下去,無論他如何兢兢業業,恐怕等待他的隻能是又一次失敗。
因而,給屢戰屢敗者的處方是:認真地對待你的每一次失敗。要痛定思痛,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在下一次奮進中引以為戒。切不可好了傷疤忘了痛,甚至是流著鮮血還不知道痛。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你會因傷痕累累或失血過多而變得無力拚殺,隻有扼腕歎息,悔恨終生。
一個人如果在失敗之後,不去挖掘自己潛在的力量,不去重新奮戰,那麼等待他的還會是失敗。隻有在失敗後發現自己真正能量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當阿裏第一次走人拳擊欄時,瘦弱的他令觀眾認為,他不出5個回合就會被對手打趴下。
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在其一生61場比賽中,創造了56勝5負的拳壇神話,成為拳擊史上第一位三度奪得世界重量級冠軍,獲得“20世紀最偉大運動員”榮譽的拳王。他說過一句話:“‘不可能’隻是別人的觀點,是挑戰,絕非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