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不是從未被擊倒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後,還能夠高舉自信之劍,繼續為成功打拚。任何幸運都不會無緣無故地光臨。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堅定信念。沒有自信,人就像一塊沒有安裝電池的手表,無法讓生命的時鍾運行;擁有自信,我們就會驚異地發現,我們極其渴望和努力為之奮鬥的目標完全能夠實現。
沒有什麼比自信更能改變我們的處境,信心就是人生最好的觀音,擁有自信就等於擁有無限的可能。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擁有自信,我們就能在千百次毀滅中,重新築建起自己的人生樂園。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生活中,犯錯誤是難免的。有人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也有人對自己的錯誤百般抵賴。前者認為:如果自己錯了,就迅速而真誠地承認,承擔錯誤的後果,及時糾正這些錯誤,隻有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而後者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死不承認,這樣的人,不僅得不到他人的諒解,自己也不會得到進步。
在生活中,誰都不可能不犯錯誤,關鍵是對待錯誤的態度。主動承認錯誤,勇於承擔錯誤的責任,進而積極采取彌補和改正錯誤的行動,這是正確的態度。可是,有一些人則反其道而行之:不肯承認錯誤,萬般尋找托辭,死不承擔責任。有些人甚至到了睜眼說瞎話或者胡攪蠻纏的地步,千方百計地要把責任推出去,或者把其他人拉到錯誤中來。這樣的人,態度尚且未能解決,當然也就不會有後續的行動步驟了。
不肯麵對錯誤,不外兩種原因。其一是怕丟麵子,贏得起輸不起,因此,有時候不僅是不肯承擔錯誤的責任,甚至是根本就不承認事情做錯了。其二是怕承擔責任,進而給自己造成各方麵的損失。其實,是誰的錯、誰該承擔責任,總會水落石出的,托辭是不可能推卸掉責任的。既然如此,倒不如主動承擔責任,這樣做也許在經濟等方麵會受到損失,但在人格上,你卻是贏家。至於麵子,其實大可不必擔憂,主動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反倒會為自己的形象增添光彩。
芝加哥的醫學專家瑪威爾遜說:“我寧願讓一個人犯錯誤,而不喜歡他為自己的錯誤找托辭來回避責任,隻要他第二次不犯同樣的錯誤。托辭是一種危險的東西,容易使人養成很壞的習慣。一個從不找托辭逃避責任的人,雖然工作不一定都做得很好,但他總是會盡力地往好的方麵去做。”
卡耐基也說:“若能抬頭承認自己的錯誤,那麼錯了也能有益於你。因為承認一樁錯誤,不僅能增加周圍人們對你的尊敬,而且能增強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
同樣,比爾·蓋茨也有一個基本觀念:如果你不願意從錯誤中學習,你便會千方百計地掩飾錯誤。如果你對自己負責任,就應該勇於認錯。
說起來,麵子對於大人物也許更要緊,但偏偏是那些卓有成就的大人物,卻不吝於承認錯誤。也許,他們之所以偉大,就正在於能夠勇敢麵對錯誤吧。
還是在紐約警備團第18中隊當隊長的時候,羅斯福就表現出了不怕承認自己所犯錯誤的這種高貴的品性。
曾經和他同事的一個中尉說:“當羅斯福帶隊練操的時候,他常常會在中途喊一聲:‘停一下!’”中尉回憶說:“他邊喊,邊從褲袋裏拿出一本教練手冊來,當著全隊所有人的麵,翻到某一頁,找出他所要找的內容來,認真讀一遍,然後對我們說:‘剛才我做錯了一點,本來應當是這樣做的。’像他這樣極端誠懇的人實在不多。有時候,對他的這種行為我們常常忍不住要笑出聲來。”
在當紐約市市長的時候,在一次更為嚴重的情形中,羅斯福也顯示出了這種特性。經過他提議和努力的一個議案在國會通過之後,他發現自己的判斷錯了,於是立刻站出來勇敢地承認自己的失誤。
“我感到很慚愧。”他當著國會議員的麵承認說,“當我極力讚成這項議案的時候,我當初確實是有一點隱衷的,我不應當這樣做。而我之所以會這樣,部分原因是我的報答之心,部分是依從紐約人民的意願。”
從這裏我們看出,尋找托辭為自己開脫,並不是羅斯福的習慣。相反,他能直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盡量去糾正它。像他這樣異常坦白的人,是令人欽佩的,也是值得學習的。
其實,能坦誠麵對自己的錯誤,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已經是精神可嘉了,如果能夠知錯即改,那更是可貴了。這不但不是“失”,反而是最大的“得”。
生活中,絕大多數有成就的人都是那些坦然認錯的人,他們樂於承認自己的成就,也勇於承認他們的錯誤。當這些人犯了錯誤時,他們不會把情感和精神浪費在徒勞無益的後悔上。小約翰·洛克菲勒在回憶父親的時候說:“我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一句後悔的話。對於他來說,已經發生的事都是無可挽回的。怎樣補償損失、怎樣重建恢複、怎樣把顯然的失敗轉變成勝利,這就是在他整個一生中最為迫切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