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要反省,不外乎兩個方麵的原因。一個是主觀原因,人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總存在著個性上的缺陷、智慧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閱曆,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另一方麵是客觀原因,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隻說好話,看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也故意不說,因此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過反省來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
那麼,我們每天需要反省什麼內容呢?是不是專門要弄得自己不高興,跟自己過不去?答案是否定的。以下幾個方麵就值得我們去反省。
一是人際關係。我們不妨想想,今天做過什麼對自己人際關係不利的事?今天與人爭論,是否也有自己不對的地方?是否說過不得體的話?某人的友善表示或厭惡行為是否還有別的原因?
威廉·斯坦哈已經結婚18年多了,在這段時間裏,從早上起來到要上班的時候,他很少對自己的太太微笑,或對她說上幾句話。斯坦哈覺得自己是華爾街最悶悶不樂的人。
後來,在斯坦哈參加的人際關係學培訓班中,他開始對自己的過去進行了反思,發現自己之所以悶悶不樂,是因為缺少微笑。於是他決定親自試一個星期的微笑。
斯坦哈要去上班的時候,會對大樓的電梯管理員微笑著說一聲“早安”;他以微笑跟大樓門口的警衛打招呼;他對地鐵的檢票小姐微笑;當他站在交易所時,他對那些以前從未見過自己微笑的人微笑。
斯坦哈很快就發現,每一個人也對他報以微笑。他以一種愉悅的態度,來對待那些滿肚子牢騷的人。他一麵聽著他們的牢騷,一麵微笑著,於是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同時,斯坦哈還發現微笑帶給自己更多的收人。
斯坦哈跟另一位經紀人合用一間辦公室,對方的職員之一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年輕人。斯坦哈告訴那位年輕人自己最近在微笑方麵的體會和收獲,並聲稱自己很為所得到的結果而高興。那位年輕人承認說:“當我最初跟您共用辦公室的時候,我認為您是一個非常悶悶不樂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變了看法:當您微笑的時候,充滿了慈祥。”
二是做事的方法。反省今天所做的事,做的是否得當?怎樣做才更圓滿?
有一個在貿易公司上班的人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他對朋友說:“我的老板一點兒也不把我放在眼裏,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
“你對那家貿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嗎?對於他們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搞通了嗎?”朋友反問。
“沒有。”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建議你好好地把他們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連怎麼修理複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後辭職不幹。”朋友說道,“你把他們的公司當做免費學習的地方,什麼東西都通了之後,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那人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默記偷學,甚至下班之後,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寫商業文書的方法。一年之後,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
“學的怎麼樣?可以向老板拍桌子了嗎?”
“可是,我發現最近老板對我刮目相看,對我委以重任,還加了薪,提升我為部門主管。”
“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老板不重視你,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又不反省自己,卻一味怪老板;現在,你進步很好,老板當然會對你刮目相看了。”
三是生命的曆程。反省自己至今做了些什麼事,有無進步?是否在浪費時間?目標完成了多少?
當然,不反省的人並不一定就會失敗,因為一個人的成敗和個人先天條件、後天訓練,以及時運都有關係,天底下也有從不反省自己,卻飛黃騰達的人。但話又說回來,你怎麼知道他人從不反省自己?看看那些偉人級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們都有反省的習慣,因為隻有反省才不會迷失方向,才不會做錯事。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智慧本不如“偉人”,反省就更加必要了。
反省,不拘泥於任何形式。但人在事務繁雜的時候很難反省,因為情緒會影響反省的效果。我們可在深夜獨處的時候反省,也可在林中、海濱,甚至咖啡屋,在自己獨處的時候反省,也就是在心境平靜的時候反省——湖麵平靜才能映現自己的倒影,心境地平靜才能映現今天所做的一切!
反省的方法,可因人而異。有人寫日記,有人則靜坐冥想,隻在腦海裏把過去的事放映出來檢視一遍。不管我們采用什麼樣的方式,隻要真正有效就行。
自省也不能流於一種形式,每日看似反省,但找不出自己的問題,甚至對錯不分,那就很值得注意了。一個名叫秋男的日本孩子,在他差一個星期就可以離開感化院時,和一位心理專家進行了談話。專家問他在感化院待了一年多學到了什麼?有沒有好好反省?他的回答竟是:“這一年我一直在反省,當初為什麼會失手被逮住,結果發現是因為我找了一個笨手笨腳、沒見過世麵的共犯。這次出去以後,我一定要物色一個靠得住的夥伴;而且今天在這個城市作案,明天一定要換另一個城市下手,絕不在同一個地方連續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