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一些機構裏的員工心中有目標的話,大家就有士氣,熱情高漲。目標使人們心中的想法更具體化,更易實現。同事們能明確要瞄準什麼,幹起活來心中有數。
奮鬥者一旦有了目標,總是能主動出擊,而不是亡羊補牢。他們提前謀劃,而不是等別人的指示。他們不允許其他人操縱他們的工作進程。不事前謀劃的人是不會有進展的。《聖經》中的諾亞並沒有等到下雨才開始造他的方舟。
目標使人們產生事前謀劃的動力,目標迫使人們把要完成的任務分解成可行的步驟。正如富蘭克林在自傳中說的:“我總認為一個能力很一般的人,如果有個好計劃,是會有大作為,為人類做大貢獻的。”
目標給予人們把握現在的力量。人在現實中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正如希拉爾·貝洛克說:“當你為將來做夢或者為過去而後悔時,你惟一擁有的現在卻從你手中溜走了。”
雖然目標是朝著將來的,是有待將來實現的,但目標使我們能把握住現在。為什麼呢?因為大的任務是由一連串小任務或小的步驟組成的。要實現任何理想,都要製定並且達到一連串的目標。每個重大目標的實現都是幾個小目標小步驟實現的結果。所以,如果你集中精力於當前手上的工作,心中明白你現在的種種努力都是為實現將來的目標鋪路,那你就能成功。
還是道格拉斯·列頓說得好:“你決定人生追求什麼之後,你就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選擇。要能如願,首先要弄清你的願望是什麼。”有了理想,你就看清了自己最想取得的成就是什麼。有了目標,你就會有一股順境也好逆境也罷都勇往直前的衝勁,你的目標使你能取得超越你自己能力的東西。你必須要有精彩的目標。當你有了精彩的目標時,你才會有偉大的成就,你的人生才夠精彩。
專心致誌,直到成功
“無論做什麼,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遊戲,對每件事情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年輕人一定要記住: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見異思遷。不要當無所不能的廢品。”這是一位成功商人給兒子的忠告。
實際上,這也是所有奮鬥成功者的秘密。
英國政治活動家、小說家愛德華·立頓說:“有許多人看到我整日裏如此忙碌,事無巨細、無不顧及,竟然還能有時間來從事學問研究,他們都免不了奇怪地問我:‘你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來完成了這樣多的著述呢?你究竟有什麼分身之術,可以做完這麼多工作呢?’或許我的回答會令你大吃一驚,答案就是——‘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從來不同時做好幾件事情。’一個能從容自若地安排好工作的人肯定不會讓自己過於勞累換句話說,如果他在今天疲於奔命的話,那麼隨之而來的必定是疲勞和困乏,這樣的話,他明天就不得不減慢工作節奏,所以結果就是得不償失。我認為,我真正專心致誌的學習是從離開大學校園跨入社會之後開始的。到現在為止,我覺得在生活閱曆和各種知識的積累方麵,跟同時代的絕大多數人相比,自己毫不遜色。我經曆了大量地方,所見甚廣;在政界和各種各樣的社會事務中,我也收獲頗豐;除此之外,我在各地出版了大約60本著作,其中涉及的許多課題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你認為通常一天中我會有多少時間用來研究、閱讀和寫作呢?我可以告訴你,不到3個小時;在國會開會期間,可能連3個小時都沒有。然而,在這3個小時之內,我卻是全神貫注地投入我的工作的,心無旁鶩,用心極專。”
生活中之所以有許多人最終無法實現少年時代的夢想,原因就是他們同時涉足了太多的領域,由此難免會分散精力,這就阻礙了他們的進步,使得他們最終一事無成。他們沒有采取一種更明智的做法,集中心誌於某一個領域,咬定青山不放鬆,最終成為該領域所向無敵的行家裏手;相反,他們選擇了在很多領域成為三腳貓似的人物,他們四處出擊,什麼東西都有所涉獵,卻又都是浮光掠影,淺嚐輒止,最終隻懂一點皮毛。
一個人要“有所為”必須同時要“有所不為”,嚴格約束自己“有所不為”的人,方能大有所為。一個人隻有做到以超脫的態度對待世事的紛繁和擾動,才有可能傾其全力攻關於重點領域,在這一領域做出突破。
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要“咬緊”一處,堅持不懈地進攻,才會有所突破,做出成就。每一位渴求成功的人,尤其是處於創業階段的奮進者,務要時時防範自己,不要濫鋪攤子,濫用精力,不要以為到處出擊才有收獲,而應當像錐子那樣,鑽其一點,各個擊破,讓自己在某一方麵展示出自己的特長,這樣才能贏得更大的成功。那些自認為是多才多藝、精力超群的人,結果反而是看起來樣樣通,實際上什麼都不懂,這樣,別人以令人耀眼的特長立足於世,而你卻難以與其匹敵,因此痛失獲得成功的各種機會。
有一次,一個青年苦惱地對昆蟲學家法布爾說:“我不知疲勞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愛好的事業上,結果卻收效甚微。”法布爾讚許說:“看來你是一位獻身科學的有誌青年。”這位青年說:“是啊!我愛科學,可我也愛文學,對音樂和美術我也感興趣。我把時間全都用上了。”法布爾從口袋裏掏出一塊放大鏡說:“請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試試,就像這塊凸透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