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
很顯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但他並不氣餒,他知道,失敗定有原因。每被拒絕一次,就認真反省,檢討,學習一次,一定要成功,癡心不改,又去找人……但是很不幸,兩年一晃過去了,錢花光了,甚至連房子都租不起,睡在金龜車裏,於是便在好萊塢打工,做一些粗重的零活,兩年來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絕。
他暗自垂淚,痛哭失聲,“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難道賭徒、酒鬼的兒子就隻能做賭徒、酒鬼嗎?不行,我一定要成功!”他想道,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換一個方法。他想出了一個“迂回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後,再要求當演員,幸好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剛來時的門外漢了。兩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絕都是一次口傳心授,一次學習,一次進步。因此,他已經具備了寫電影的基礎知識。
一年後,劇本寫出來了,他挨家挨戶地拜訪了好萊塢的所有電影製片公司,推薦他寫的劇本,尋求演出的機會,但還是繼續被奚落。他又拿去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我當男主角吧!”普遍的反映都是,劇本還可以,但讓他當男主角,簡直是天大的玩笑,當時好萊塢總共有五百家製片公司,史泰龍逐一拜訪過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他。他不斷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麵對五百次冷酷的拒絕,他毫不灰心,回過頭來,又從第一家開始,挨家挨戶地自我推薦。第二輪拜訪,好萊塢的五百家公司。仍然沒有一家肯錄用他。但他沒有放棄希望,他堅信“沒有所謂的失敗,隻是暫時不成功而已”。他把1000次的拒絕,當做是絕佳的經驗,接著他又鼓勵自己從1001次開始。
後來又經過多次上門求職,總共經曆了1855次嚴酷的拒絕,他的毅力終於感動了“勝利女神”——“我不忍心再看你拚命了,你耗盡了多少汗水,我就給你多少喜悅吧!”終於有一家電影製片公司同意采用他的劇本,並聘請他擔任自己劇本中的男主角。
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隻拍一集,就讓你演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作了三年多的準備,終於可以一試身手。機會來之不易,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全身心投入。第一集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錄——他成功了!
電影《洛奇》一炮打響,他成了超級巨星,美國新一代的英雄偶像,這個人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史泰龍。
你能麵對1855次拒絕仍不放棄嗎?史泰龍能。他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能成功。相信隻要你能做得到,也一定會取得成功。
無論在怎樣的環境,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無論多少次摔倒,都不要輕易地放棄,因為,如果連自己都放棄了,那你就真的失敗了,所謂夢想真的就成了南柯一夢了。
每個人的大腦都猶如一片碧綠的海洋,上麵會有著無數的帆船,小船上都會存在痛苦與喜悅的經曆。我們是要聚集痛苦還是要積累喜悅,恐怕大部人都希望積累喜悅。如果是這樣的話,何不從挫折、失敗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在成功者的眼中,失敗不是挫折,而是一次機會。
馬克思曾說過:“自暴自棄,這是一條永遠腐蝕和吞噬著心靈的毒蛇,它吸取著心靈的新鮮血液,並在其中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液。”也就是說,除非是你自己選擇了放棄,否則沒有什麼能打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