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不可能再回來,我們不能隻停在一個點兒上不動,這樣隻會讓自己走入絕境。試想,如果項羽不是因一時之氣,不肯過江的話,那麼曆史肯定就會改寫了。項羽的《垓下歌》,讓我們不可英雄氣短,一蹶不起,要愈挫愈勇,愈挫愈強,在困難中看勝利,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挫折和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萎縮不振。無論英雄豪傑,凡夫俗子,在為事業的奮鬥中,隻要你不氣餒,勇敢地生存下去,才有成功的希望。
生活中,有一些人太在意成敗了,當他們麵對失敗時,想到了死,如果是這樣。那這個人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我們要知道,重要的並不是結果。而是你奮鬥的過程。麵對失敗,我們要有站起來的膽量,而不是倒下去,更要好好地生存下去,為自己的成功繼續奮鬥。李白在詩中也寫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複還來。”陸遊曾題:“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遭遇失敗,陷人困境時,我們應有李太白的自信;錯失良機,前途茫然時,我們應有重新開創的決心。古往今來,許多有誌之士遭遇失去、身處困境卻努力自強,他們終於活出卓越的人生。報載:嶺西礦女工白素珍下崗失業後,不抱怨,不消沉,先是替別人打工,之後抓住外貿公司策劃柳編工藝品的機遇,借助父親會柳編的手藝,創立了小小的柳編廠,經過一番努力,其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和法國,創出了一個年外銷數十萬元、且擁有專利產品的私營企業,而且還為近百名下崗女工創造了就業崗位。白素珍下崗不失誌、創業成老板的事跡表明:自信自強,有可能失一得百。隻要對自己有信心,你就可以更好地生存。
活著就是為了更好地生存。是的,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生存嗎?我們的努力拚搏不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活著嗎?隻有活著,隻有生存下去,才會擁有一切。如果你生存不下來,談何創業,談何成功?
生活中,不難發現,那些難以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缺乏求職技巧的人;二是缺乏就業競爭力的人;第三種是最糟糕的——他們認為“僅為生存工作是可恥的”,認為“大學生去當家政,掃廁所……是丟人的行為。”這種丟人的感覺,恰恰是最丟人的!他們不願意去做事,不願意去努力,怎麼會在社會上生存呢,更談不上取得成功了。
我們要清楚地知道,生存永遠在成功之前,換言之,靠自己的勞動贏得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假如上帝暫時沒有給你很多機會。就讓你掃廁所,那麼你就必須麵對現實,把廁所掃好。如今職場競爭激烈,人必須樹立最基本的就業價值觀:靠自己的勞動生存,永遠是最基本的追求!隻有把胃填飽之後,才有機會充實頭腦,提升自我,讓自己取得成功。
偉大出於平凡,輝煌來自卑微。首先要生存下來,才能更好地追求其他夢想。
人生的偉大目標都是從養活自己開始,立足生存,追求夢想,這就是從卑微的工作幹起的基本意義所在。可是,在當今的社會有許多人卻如此的輕生,從明星的自殺事件到新聞中屢屢報道的自殺現象,還有現在學校著重提倡的生命教育,可見,多元化社會給我們帶來舒適的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顆脆弱的心,似乎任何一件小事便可以把我們給擊倒。這種行為是勇敢還是懦弱,真是難以判斷,當你不如意時需要的是冷靜,去思考,去看,去開拓自己的見識,你會發現生命是如此可貴。生存就是機遇,你才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生存即感受,你才會真實體會到愛。生存即一切,你才會有你的精彩。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生存更是重要的。生存至上,快速形成企業利潤。創業管理的目標就是快速形成企業利潤。這樣,使初創的企業能夠盡快得到血液。為生存發展奠定基礎。快速形成企業贏利的產品和服務,快速促成銷售成功。其中,快速建立企業“顧客反應”機製,這與形成企業利潤一致。企業要很快找到自己的顧客並及時跟進銷售和服務,相對而言,其他工作可能不一定顯得那麼緊迫。企業內部,也形成一個“顧客導向(龍頭)”,多數工作,如生產、技術、質量、供應、銷售等快速圍繞“顧客”展開。企業初創,不要急於把自己放在“老總”的椅子上,坐在辦公室裏發號施令,可能有大量時間精力要用在具體事務的處理上,比如一筆資金、一次采購、第一個產品、第一個顧客、第一筆交易、技術上的難題,有時哪怕這件事情很小。新事業的首要任務是從無到有,把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賣出去,掘到第一桶金,從而在市場上找到立足點,使自己生存下來。在創業階段,生存是第一位的,一切圍繞生存運作,一切危及生存的做法都應避免。最忌諱的是在創業階段提出不切實際的擴張目標,盲目鋪攤子、上規模,結果隻能是“企而不立,跨而不行”。那麼什麼是生存的來源呢?隻有賺錢。賺錢是企業生存的唯一來源,賺錢是創業管理的首要目標。在創業階段,虧損,賺錢,又虧損,又賺錢,可能要經曆多次反複,直到最終持續穩定地賺錢,才算是度過了創業的生存階段。生存是非常重要的,隻有生存下來,你才會繼續向前,才會取得成功,所以說,生存大於成功,大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