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要另一角度看困難(3)(2 / 3)

從袁了凡先生改變命運的故事,我們可以明白:要改變命運,就必須先重塑自我;要重塑自我,必須先戰勝自我;要戰勝自我,必須先認清自我;要認清自我,必須時刻反省自我。否則,雖然看似在努力學習,看似在奮力拚搏,但由於受習慣支配而不自覺,最終仍然不能逃出命運的手心。

海涅曾經說過:“反省是一麵鏡子,它能清清楚楚地照出我們的錯誤,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廉頗因嫉妒而不容藺相如,但他能及時反思,明白文臣與武將不能不和,使趙國得以安定,也成就了“負荊請罪”的千古佳話。以己為鏡,清楚認識自己,才能及時反思,清醒認識錯誤。才能避免人生中的敗筆。

誠然,不是隻有錯誤才值得反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蘊藏著奧妙微深的哲理。蘇洵曾三次科場受挫,他深刻反視,使他“知取仕之難,遂絕意於功名,而自托於學術”。最終成為一位優秀的散文家。辛棄疾一生大都在被拋棄的感歎與無奈中度過,他審視社會,反視自己,深知國危難,在正與邪的搏擊中升華自己,以己之力為複國戰鬥。他們都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明白什麼應該做,時刻清楚自己的使命,留一隻眼睛給自己,無時無刻不警惕自己,在迷離的現實中找到那盞指路明燈,堅守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的選擇。他們都把自己當作鏡子,常常細細推敲、慢慢琢磨,認真觀察,在是與非的交錯中反思、冥思。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給自己留一隻眼睛,就像不是一切種子都可以找到生根的土壤。英雄項羽驕傲自大,未曾以己為鏡,更不可能有改正的機會,最終隻留下自刎烏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歎。項羽最後沒有覺醒,是因為他沒有回歸心靈深處去反視、去尋找、去拯救自己。

能自我反思的人,他們能把自己當作鏡子,照出內心的本質,好好觀察,才得以為自己打造一顆啟明星,才能夠給自己尋找一條成功路,不再在茫然中失措,在遺憾中沉默,在失敗中消沉落沒。

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裏說的“知”和“明”,用古人的話來解釋,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隻有廣泛學習知識,才能正確認識事物,正確認識他人:隻有經常自我反省,才能真正認識自我,從而挑戰自我、重塑自我。有了這種“知彼知己”的智慧,才能創造“百戰不殆”的人生。

鹹豐二年,曾國藩奉命興辦團練,抵抗太平軍。在此後的六年中,他在政治上、軍事上遭到了一連串的慘敗,但他卻能一次次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反省自身修養方麵存在的缺點。並努力加以改正,由自命不凡、剛愎自用變得虛懷若穀、從善如流,使自己由常敗到少敗,由少敗到不敗,最終消滅了太平軍,獲得了勝利,

曾國藩身為一介書生,卻領兵治軍,沒有一點作戰經驗,但他卻能從失敗中奮起,轉敗為勝,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他反省自我、超越自我的智慧。後來,他在一封家書中寫道:“我早年自認為本事大,能屈能伸,常常看到的都是別人的不對。經過丁巳年、戊午年的大懺悔大覺悟之後,才知道自己一點本事都沒有,在任何事情上,都能看到別人的可取之處,所以,從戊午年到現在這九年間,與四十歲前大不相同,既能發奮自強,又能辦事融通,不再怨天尤人了。”

古人說:“自勝者強。”一個人能夠隨時反省自己,改正自身缺點,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最終才能變成強者。這正如下棋一樣,你輸給對方,說明你自身存在著許多導致失敗的缺漏。隻有在下棋時多看到自身的漏洞,並加以補救,才能戰勝對手,轉敗為勝;如果你總埋怨對方太強,而不找自己的原因,又怎麼能夠提高自身的棋藝呢?

人生需要反思,人生必須反思。反思昨天為了明天;反思失敗為了成功。很難想象,沒有反思的人生是多麼可怕。

反思是一種品質。使我們清醒。不斷地反思,我們會拒絕重複性錯誤。反思,讓我們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會錯過即將到來的機遇。

人生最大的成就在於不斷反思,重建自己,使自己知道應如何生活。學會反思自己,你就會認識社會和所處的環境,就不會盲目崇拜他人,隨波逐流。學會反思,你才會牢牢抓住人生的方向盤,重塑自我;把握自己前進的方向,不落俗套;展現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