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母親的作用(3 / 3)

對楊振寧的中國情節影響最深的還是父親楊武之。

楊武之留學美國歸來之後先後執教於廈大、清華、西南聯大等學府。他為人師表、工作認真、熱愛著水深火熱的祖國的教育事業。抗日戰爭中,他與家人顛沛流離,從北京不遠萬裏抵達昆明,供職於西南聯大數學係,這是在戰爭中由清華、北大、南開合並而成的臨時大學。

楊振寧常談起在中國生活學習的那些日子.對於抗戰期間流離失所的情景記得非常清楚,深為父親敬業愛國的精神所感。他深知,父親對他加入美國籍深為不滿,在1983年作了這樣的記述:

“1964年春,我入了美國籍。從1945~1964年,我已在美國生活了十九年,包括了我成年的大部分時光。然而,決定申請入美國籍並不容易。我猜想,從大多數國家來的許多移民也都有同類問題。但是對一個在中國傳統文化裏成長的人,作這樣的決定尤其不容易.一方麵,傳統的中國文化根本就沒有長期離開中國移居他國的觀念。遷居別國曾一度被認為是徹底的背叛。另一方麵。中國有過輝煌燦爛的文化……我父親在1973年故去之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當數學教授。他曾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遊曆甚廣。但我知道,直到臨終前,對於我的放棄故國,他在心底裏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

兒時的熏陶、良好的家教成就了楊振寧一生的中國情結,培養了一顆愛國之心。正是這個原因,楊教授才會對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藝術等各個領域都有精辟的、獨到的見解和建議,才會為中國與美國之間架起一道科技的橋梁。

從楊振寧的成長曆程,做家長的不難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正確對待孩子的早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而孩子的成長往往有天分之分,有的聰慧伶俐,這時父母就要注意觀察,早慧往往反映在一瞬間、一件事、一個動作中,欣喜之餘,家長就要善加引導。

首先不可專攻一藝,一個人一生中需要多方麵的知識和技能,對音樂反應靈敏的孩子不能隻讓其學音樂.否則會喪失許多學別的知識的機會。

其次,不能剝奪孩子興趣廣泛的自由,孩子天真爛漫,對任何事物都可能發生興趣,特別是早慧的孩子,他們學東西比一般孩子快些,好奇心也強些,精力也就更充沛,所以。盡可能地讓孩子多了解一些知識,多看一些書,對於早慧的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給他(她)一片蔚藍的“大海”,讓他(她)盡情徜徉。

二是培養孩子剛正、愛國的性情。

《紅樓夢》中有這樣的話、“即認得了字,不過揀那些正經書看也就罷了,最怕見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其實,不光是讀書,任何事都如此,指導思想不同,做的事也便不一樣。

對一片空白的孩子來講,從無知到有知,此時,正是培養他們正直情操的好機會。一個人隻有具備了正直的性格、愛國的思想,才會做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類的事情。從小養成的習慣難改,價值觀也一樣,一定要讓孩子的思想有一個好起點。

三是不幹涉孩子的選擇。

中國一句古諺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父母雖說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但既給了孩子指路的明燈,就不要再幹涉他們如何去到達目的地,怎麼走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喜好,雖說兒女是父母生養的,但父母與子女亦是相對獨立的不同個體,不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頭上,而強迫他們自己的選擇。

總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身負重任,即要收得攏又要放得開。這是個高難度動作,所謂收攏就是在該點醒孩子的時候決不姑且容忍,所謂放開就是給孩子足夠大的空間自由馳騁。

巴頓——父親激發了他的自信

老巴頓在兒子的長成過程中,一直向他灌輸巴頓家族的光榮曆史。由於受老巴頓的影響,少年時的小巴頓一直認為他的祖先是弗吉尼亞地區的名門望族,他們的家庭有高貴的血統,因此,他從小就有一種優越感。

其實,巴頓家族的祖先來自蘇格蘭的早期移民,小巴頓的祖父在南北戰爭中。加入了南部盟軍,獲得了上校的軍銜,後來在戰爭中陣亡。小巴頓的祖父用過的馬鞍就成了巴頓家族最引以為自豪的物品。

在父親的長期鼓勵下,小巴頓形成了有信心、有理想、但粗獷、急躁的個性,小巴頓認為自己家族血統高貴,是天生的領袖之家,他總是信心十足,一定要成為偉大的將軍、統帥,不然,就是辱沒了巴頓家族的名聲。父母給兒子灌輸的這種子虛烏有的家族榮耀,激發了小巴頓的自信心,也激勵著小巴頓不斷追求和奮鬥。

少年巴頓心性高傲,自認為高人一等,從骨子裏表現出一種優越感。上學後的小巴頓瞧不起任何同齡的孩子,但是,由於他的“閱讀失常症”,他常常遭到同班孩子的嘲弄,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小巴頓就握緊拳頭,口中咆哮不停。其他孩子根本不在乎巴頓的憤怒,依然揭他的短,因此,巴頓隻能一個人坐在那裏生悶氣。

見到巴頓經常一個人悶悶不樂,父母知道他一定在學校裏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老巴頓決定找兒子好好談談,他耐心地跟兒子談心.並用貴族的精神和祖父的故事來激勵他,他告訴小巴頓:如果不能克服這個障礙,把學業堅持下去,就是辱沒了巴頓家族的榮耀。

父親的話激發了倔強的小巴頓,他結結巴巴地對父親說:“你瞧著吧,我決不會辱沒家族名聲的!”

次日清晨,重新找自信的小巴頓又背著書包繼續上學去了。小巴頓為了學會一個單詞,常常要不斷地拚讀幾遍,甚至幾十遍,而別的孩子隻要拚讀兩三遍就記住了。盡管小巴頓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讀書,卻不料,在學期結束時,他在班裏的成績是倒數第一名。小巴頓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為什麼比別人付出這麼多,而獲得的成績卻是最差的呢?

父親了解到小巴頓的困惑,老巴頓對兒子說:“一次成績的好壞並不能決定一生。學習猶如爬山,有人從山腳往上爬,有人則從山腰處出發。剛開始,山腳下那個人爬得再快,也比不上山腰上開始爬山的人。如果你堅持不懈,兩個人的距離就會越縮越短,也許先到山頂的正是那個從山腳出發的人呢!”

父親的鼓勵使小巴頓獲得了極大的信心。他曾經在《我的父親》中這樣描述父親對自己的鼓勵:

在家的時候,周日中午的那頓飯都上一點兒白葡萄酒,妮塔和我也能喝一點兒。我20歲的一天,我和爸爸待在辦公室裏。爸爸從酒櫥裏給自己倒了一杯酒。那個酒櫥裏還有一些含酒精的酒,他給我倒了一杯飲料,說:“兒子,這個櫃不上鎖,什麼時候你想喝酒就自己喝吧。”爸爸不在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自己喝過酒,我想他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威爾遜家的兩兄弟從小被管得很嚴,長大後都變成了酒鬼。他是想讓我知道喝酒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就不會很看重它了。爸爸還常說:“一個有誌氣的人,不應該喝酒。”

還有一次是我還很小的時候,人們要把一棵橘樹連根拔出來,有一棵怎麼也拔不動。我告訴他們說應該把繩子係在樹上,再把繩子係在馬身上,這樣就可以撥動了。爸爸在那天晚上吃飯時說了這件事,還誇獎我說:“如果沒有這孩子,可能我們還弄不倒那棵樹呢。”

在父親的鼓勵下,小巴頓克服了心理障礙,克服了“閱讀失常症”。對自己的學習逐漸樹立了自信心,學習成績也明顯進步了。老師為他頒發了“學習進步獎”。同學中嘲笑他的也少了,小巴頓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在學校開設的課程中,巴頓最喜歡上曆史課,課外尤其喜歡看曆史人物的傳記。在小巴頓看來,那些戰爭中指揮有方、果斷自信、成功顯赫的將軍都是他學習的楷模。這促使他形成了一種個人英雄主義意識,使得他誌向遠大、野心勃勃,奠定了他一生為了巴頓家族的榮耀而奮鬥的意誌,同樣也鑄就了他極強的自信心和成就欲。而巴頓的父親對小巴頓的理想也非常支持,這更加堅定了巴頓的信心。

1927年,巴頓在《我的父親》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和妮塔一人有一件釘有銅扣子的藍色水手服,妮塔常說她是上校,而我卻自稱是上等兵,因為那時我覺得上等兵級別要高一點兒。每天早晨,爸爸騎著馬要走的時候,他總是向我們敬禮,問候“上校”和“上等兵”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支22式步槍。一次爸爸、媽媽和我在外麵散步,爸爸在籬笆上放了一個橘子,我開槍射中了它。我們都非常高興,我也很自豪……

有一次過聖誕節,爸爸送給我一輛玩具蒸汽火車,還有一次送給我一部玩具引擎。這兩樣東西開始是爸爸替我操作。後來我長大了能自己操作了,爸爸才不再幫我。我還有一把帶有皮帶的軍刀和一支帶有槍機的步槍,我和爸爸出去溜達時總會背著這杆槍,還帶兩發空的22式子彈。每次我都鄭重其事地把子彈殼上膛,假裝向獅子或是強盜開火。

有時爸爸拿著爺爺的軍刀,我拿我的玩具軍刀,他半跪下來和我拚鬥,每到那時我都戴著他給我的那副拳擊手套。

我有一個專門做木匠活的小屋,裏麵有一個小木凳和一套漂亮的玩具。這套玩具是威廉·本寧上尉送給我的。爸爸和我又做了一艘玩具船。一天他說要給我做一把刀.我們從雞圈的柵欄上抽了一根板條,爸爸用它給我做了一把帶十字護手的軍刀.瑪麗又給我做了一個粗厚堅硬的刀鞘,我套在軍刀上,整天背著,後來我自己又做了許多類似的武器。有一次爸爸騎馬帶著我爬上桃花嶺,我給槍裝子彈的時候,馬鞍翻了,我結結實實地摔了一跤,但沒怎麼著。當時我用的馬鞍……是爺爺臨死前還在用的那個。鞍頭上有一小塊暗紅.我想大概是他的血。爸爸也是用這個馬鞍學會騎馬的。

我10歲還是11歲的時候,爸爸送給我一副很好的從英國進口的馬鞍和籠頭……

我10歲時爸爸給我買過一支曆式蓋奇重型獵槍;12歲時爸爸又給我買了一支12式勒菲弗水槍。後來的那支槍花了125美元。買槍那天,爸爸從銀行借了錢,我覺得太貴了,爸爸卻說這支槍會伴隨我一生的,它現在還和新的一樣好使。在槍上刻我名字時,我讓爸爸省去了標注“Tr”(小),那樣他也可以隨時用這杆槍了。

達芬奇——父親對達芬奇藝術感的培養

達芬奇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畫蛋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而他創作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和壁畫《最後的晚餐》更是人們所熟知的名畫。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名畫家,很大的原因在於他的父親及時地發現了他的愛好,並為他發展繪畫藝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452年.達·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他的父親比埃羅是一名律師。母親特麗娜是一位普通的農婦。

小時候,他的家裏還比較富裕。達·芬奇出生後不久,父母離婚,母親離開了他和父親.他是在父親的撫育下成長起來的。

童年時代的達·芬奇,對色彩很敏感,同時,對畫畫也很有興趣。有時候,他一個人蹲在草叢中,用心地觀察著各種花草樹木,饒有興趣地描繪著那些花瓣和樹葉的形狀。

為了探索動物的秘密,他還經常鑽山洞,每次從山洞走出來時,身上總是弄得很髒,並總要捉幾隻小動物出來,帶回家裏,以便按照小動物的樣子進行描繪。開始時,他畫的並不像,但是,時間久了,他就畫什麼像什麼了,鎮上的人們都稱他小畫家。

一天,鄰村一位農民拿著一塊大木板,來到鎮上,交給了達·芬奇的父親,並說:“請你家的小畫家在上麵畫些什麼東西。”達·芬奇的父親當即答應了,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忘記告訴兒子了。

過了一些天,達·芬奇偶然發現家裏有一塊白白的木板,就製作了一番後把它弄成一個盾牌。盾牌做成之後,他看上麵什麼也沒有,不怎麼好看,便想在上麵畫點畫。畫什麼呢?他琢磨來琢磨去,就將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畫了上去。畫好後,他拿去給父親看。

比埃羅看到上麵畫有蛇、蝙蝠、蝴蝶、蜻蜓、蚱蜢,還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小動物。數量均勻。而且結構合理,栩栩如生。

比埃羅高興極了,心想孩子真的能畫出點東西來,他決心支持孩子去學習畫畫,把 孩子培養成為一名畫家。

1466年的一天,比埃羅同兒子去了佛羅倫薩。他們遍訪名師,終於帶著兒子找到了 當地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和雕刻家羅基奧,向他說明了來意,並將達·芬奇的情況大致介紹了一番。

羅基奧看達·芬奇既有匭畫的天賦,又有畫畫的毅力,就答應收下這個小徒弟。達·芬奇實在太高興了。

從此,他就在畫家羅基奧的細心指導下,在羅基奧的畫室裏專心致誌地學習畫畫。後來終於成為了畫家。

他的繪畫把科學知識和藝術想象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使當時的繪畫技藝提高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達·芬奇的成功,不乏名師的指導和自身的勤奮,但是父親比埃羅對達·芬奇好奇心的嗬護起了重要作用,這對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來說更富於啟發意義。

傑克韋爾奇父母對幼子的培養

傑克·韋爾奇是父母結婚16年後才出生的長子。但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對他過多地溺愛,而是把應有的關懷體現在培養他的能力和意誌上。他們要讓兒子在自信中找到力量,掌握自己的命運。

其實,這正應了教育專家的一個觀點:父母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再也沒有比讓他們感到自信更重要的了。

韋爾奇剛學會開口說話時有點口吃,母親對此很不以為然,她鼓勵韋爾奇道:“孩子,慢一點來,你的口吃,正說明了你愛動腦筋,思考的速度比說話的動作更快。”在母親的鼓勵下,兒子沒有因為這一缺陷而自卑,他不但說話流利了許多,而且還養成了一種愛思考的好習慣。

小時候,韋爾奇因為曲棍球打得好,常常與同伴們外出到別的城市參加比賽。其他的孩子都有父母陪著,而他卻總是獨自一人,因為在父母眼裏早就把他當大人看待了。認為他完全有能力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

讀中學時,韋爾奇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考試後卻沒有被美國最好的大學錄取.隻進了普通的大學。

他為此痛苦不已,認為憑他的能力被錄取到最好的大學是根本沒有問題的事,所以,他想立即退學,準備來年再考,然而母親卻力主他上大學。讀了一個階段後,韋爾奇就發現母親的做法是正確的。

他深有體會地說:“在這所普通的大學,由於自己的成績很好,所以獲得了許多自信。倘若當時我選擇了像麻省理工學院這樣的好學校,那麼我很快就會由於入學成績比較差,受到周圍夥伴們的擠壓,然後埋沒掉自己應有的才能。”

韋爾奇就是靠著自信,不斷努力進取,當上了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董事長的。他把自己全部的力量用於企業的改革,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占領了廣闊的市場創造出了20世紀的美國商業奇跡,被譽為世界第一經理人。

其實在美國常常有一些富人故意讓孩子接受一些“受苦教育”。他們認為。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滿十八歲”。

的確,苦難是孩子一筆最寶貴的財產,孩子的成功少不了苦難的磨練。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讓他們經受一定的貧窮、饑餓、磨難或委屈,讓他們切身體會到成功的不易,需要一點點地來鍛煉自己。這就是韋爾奇成功的關鍵因素所在。

丘吉爾的學生生活

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年)是世界著名人物,他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政治家。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象征勝利的“V”字形手勢,就是他的傑作。丘吉爾坦誠、直率,甚至不免顯得天真。

丘吉爾出生在英國一個貴族家庭。幼年時,他是一個頑皮的孩子,可是他不做壞事他是一個具有領導才能的人。他經常把小夥伴們組織起來,自己充當小頭頭,以便發號 施令。有時候,他向小夥伴講述自己從大人那裏聽來的故事。當時不少人就認為丘吉爾 是個有個性的孩子,將來或許有些作為。看到丘吉爾的所作所為,他的父母也沒什麼可 擔心的,因為他從不損壞別人和自己的東西,也不做壞事。

丘吉爾上學了,可是學習成績出乎意料的差。這個孩子沒有耐心,不願意靜下心來啃那些枯燥的拉丁語和自然科學的公式、定理,可是學習本民族語言方麵,他卻有著特殊的興趣,並表現了超強的能力。對於曆史和哲學,他的興趣也很大。後來,他勉強及格,擠進專門培養英國貴族和有錢人家子弟的哈羅公學。可是在這所學校裏,他的成績還是江山依舊,不見好轉,被列為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之列。好在這所公學對英語寫作比較重視.所以他才勉強學完了該校的課程。

因為學習成績差,丘吉爾曾被學校老師多次警告,可是他的父母卻認為,他的智力優良,英語寫作和演講能力很突出,考試的分數不說明什麼問題,如果他的所學與他的特長相符,一切會好起來的。於是,他的父母丟掉貴族家庭的包袱,把他送進了桑赫斯特軍校當上了一名騎兵士官生。

桑赫斯特軍校是一所極普通的士官學校,有身份人家的孩子是不會上這樣的學校的。正因為這個原因,在這個上流社會子弟們瞧不起的地方,出生於上流社會的丘吉爾如魚得水。軍校畢業時,丘吉爾在班上名列前茅。

祖衝之的經曆,丘吉爾的學生生活,都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過度期望壓製了孩子的個性,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隻有順應孩子的興趣特長進行教育,孩子才能如魚得水,早日成才。

葉聖陶善教葉至善

葉聖陶的兒子葉至善在小學時成績不好,還留過三次級。後來,經過努力,葉至善為有四門功課不及格要留級。剛進中學就留級,葉至善非常難過,麵對那些不及格的成績單,他難過得哭了。

葉至善的母親很關心他的學習,她看到葉至善的成績單上分數那麼低,常常嘮叨個沒完,說孩子不爭氣,沒出息……

葉聖陶卻什麼也不說,他認為一門功課學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學以致用,以達到終生受益,這不是單憑考試成績能衡量出來的。他知道兒子不願意死記硬背,特別是國文和英文,考試要默寫整段甚至整篇課文,考試不及格情有可原。從和兒子的對話中.他感到兒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弱,知識麵也不窄。因此,他並不責備孩子,隻是說.不要哭,換個學校吧。於是他讓葉至善進了一所私立中學。這所學校和省立中學完全不同,不用整天做習題和作業,有足夠的時間看課外書籍、唱歌、吹口琴。葉至善有了明顯的轉變,對學習感興趣了。

孩子的興趣廣了,葉聖陶很高興,鼓勵孩子說:“很好,以後還要多讀沒有字的書。這‘沒有字的書’就是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向社會和自然學習知識和技能。有用的知識不隻是在課堂上,不隻是在那些教科書裏,還在社會生活中。”

葉聖陶喜歡看書,各種內容的書都看。孩子們可以隨便到書架上拿書,隻要自己願意就行。他經常提出一些問題來問小至善,借以鍛煉他的表達能力。

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葉至善這個在小學和中學留過四次級的孩子最後取得了成功。

教育並不是為了分數,隻要能培養能力.分數低也沒關係。我們教育孩子,為了使孩子有學習的動力。幫助孩子樹立了他通過努力能達到的目標。不過計劃不如變化,即使孩子達不到當初設立的目標,也不要氣餒,目標可以不斷調整,退一步想,孩子努力達到目標的過程。已經鍛煉了孩子的能力,這已經夠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