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小語】(1 / 1)

【編者小語】

不要對別人的錯誤過於敏感,不要執著於所謂正確的意見,不要輕易刺激任何人。如果你要使別人同意你,應當牢記的一句話就是:“尊重別人的意見,永遠別說‘你錯了’。”

盡可能地尊重他人

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大而言之,在社會階層中,小而言之,在一個團隊中,隻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區別,但絕對沒有人格的貴賤之分。捫心自問,我需要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嗎? 同樣,這也正是別人都需要的。聰明的人就要先理解和尊重別人。

有位企業老板一次批評他的女秘書:“你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個迷人的小姐。隻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時注意一下標點符號,讓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樣可愛。”女秘書對這次批評印象非常深刻,從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錯。

這位老板算得上是一位聰明的人了,說話如此委婉、客氣,是他好修養、好氣度的體現。假如他換一種盛氣淩人的口吻嗬斥:“你怎麼工作的?連標點符號都搞不清楚,虧你還是大學生呢?”隻能讓下屬委屈,反而達不到糾正對方錯誤的目的。

有人說的話,立足點和出發點本來是不錯的,但由於說話時不尊重對方,因而導致無謂的誤解和爭端。

人的心靈就像花朵:開放時會承受柔潤的露珠;閉合時會抵禦狂風暴雨。假如我們在規勸別人,實際上就是讓他的心靈開放。但是,被規勸的人往往用閉合來抵禦我們的語言,因為他並不知道我們送的是雨露,而隻是知道怎樣保護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損傷他的自尊心,尊重別人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一般來講,我們規勸別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別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質上,也確實比別人高,因為你自己覺得比別人的觀點正確,這才能勸人;如果覺得比別人低,那就表明你觀點不正確,或者對自己的觀點不自信,那還去勸什麼人呢?因此,勸人的人實際上的位置應該是高的,但這種高,在勸人時是不能表現出來的,隻能擺在和被勸人平等的位置上,這不是虛偽,而是方法上的需要。隻有當被勸人覺得你尊重他了,設身處地地在為他著想,他才能認真考慮你說的話,才能把心扉打開,才有可能達到勸說的目的。相反,你自恃自己有理,說得對,把位置擺得高高在上,甚至不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一派批評人的口氣,勢必引起被批評人的反感,因為你沒有尊重他,他會想出各種辦法來對付你,使你不但沒有達到規勸的目的,還生一肚子氣。如果他迫於某種壓力或其他因素,而屈服於你的批評,口頭上也許承認自己錯了,內心深處還是不會聽你的。

有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的例子。

老師:請馬小莉同學回答問題?

馬小莉:我不回答你?

老師:馬小莉同學,你既然不回答我的問題,必定有原因。你能告訴我是什麼原因嗎?既然你不肯說明,那讓我分析一下:是不是我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不能為人師表,不能讓同學們信服,甚至玷汙了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才使你這樣呢?

馬小莉:老師,沒有,沒有的事。

老師:既然我還稱職,我想你也不是有意讓我難堪。那麼,讓我猜測一下你是怎麼想的吧。我認為,不外有三種情況:第一,可能是我的啟發式教學搞得不得當,問題提得過於淺薄,引不起你的興趣,你不屑於回答,是這樣嗎?

馬小莉:不,不是。

老師:第二,是你能回答這個問題,但不想回答。如果是這樣,你現在回答也不遲。

馬小莉:我……我……

老師:第三種情況可能是你不會回答,但又礙於情麵,不肯承認自己不會回答的現實,忽然一時糊塗,想以強硬的態度搪塞過去。但我為什麼要這樣認真呢?我實在不願看到你交不上答卷呀?

馬小莉:老師,您,您別說了……請告訴我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

這位老師尊重自己的學生,並心平氣和地耐心引導,消除了學生反感的情緒,終於打開心扉。

試想如果這位老師居高臨下,不管青紅皂白,一通批評,學生的抵觸情緒會更大,不會輕易地認錯的,因為她失了麵子,老師勢必沒有達到規勸的目的,甚至可能連課也沒法往下上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