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 3)

第八章

宗教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該神秘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

世界性三大宗教為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而其它宗教則主要為民族性宗教或地域性宗教。

當然,社會上也流行有世界七大宗教或十大宗教之說,但分法不一,大體包括有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猶太教、印度教(及其前身婆羅門教)、神道教、摩尼教(基於瑣羅亞斯德教)、錫克教、天主教等。

基督教

基督教,是以新舊約全書為聖經,信仰人類有原罪,相信耶穌為神子並被釘十字架從而洗清人類原罪、拯救人類的一神論宗教。基督教發源於猶太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估計現在全球共有15億至21億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總人口25%-30%。最早期的基督教隻有一個教會,但在基督教的曆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譯為公教、羅馬公教)、東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稱為基督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一些影響較小的派別。

簡介

基督教發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舊稱: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社會,並繼承希伯來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

基督教發端於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環境。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詔書,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的宗教。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它為國教。

耶穌與基督教(圖194)

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恒,母親名叫馬利亞。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道。

耶穌宣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思想的中心,在於“盡心盡意盡力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

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跡,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回應。這使得羅馬帝政下的猶太教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後快。後來由於門徒猶達斯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穌的心意卻是為了要贖世人的罪,甘願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據他門徒們的見證,耶穌死後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複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滿心疑惑的門徒們顯現。他們漸漸確信耶穌真的複活了,是勝過死亡的救主。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後,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宣揚耶穌的教訓,並且宣告他是複活得勝死亡的主。

《聖經》

聖經是亞伯拉罕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經典,由舊約全書與新約全書組成,舊約全書是猶太教的經書,新約全書是耶穌基督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紀錄。

《舊約全書》是亞伯拉罕信奉的唯一神YHWH(舊譯耶和華)與亞伯拉罕的後裔達成的“聖約”,也就是猶太人與耶和華的聖約,亦稱“亞伯拉罕之約”。這個聖約的內容是耶和華承諾亞伯拉罕的後裔(指上帝的選民)將來會被降臨的彌賽亞所救贖,這群選民的聚集形成為屬靈的國度,這個屬靈國度就是基督教會。

亞伯拉罕的後裔因為大饑荒而流亡到埃及,在耶和華的先知摩西帶領下前往應許之地,耶和華在與亞伯拉罕達成的契約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十誡以及律法,又稱摩西五經,包括《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新約全書》是基督徒與他們所信仰的神子耶穌基督達成的新聖約,以取代了先知亞伯拉罕和摩西與耶和華達成的舊約。新約分為四部分:福音書、保羅書信、使徒書信和啟示錄。福音書被認為是記載耶穌的言行和生平,福音書所描繪的耶穌基督符合了舊約的先知們對彌賽亞特征的預言。因此,耶穌被他的信徒認為是耶和華派來的救贖主,是神獨生子。保羅強調信耶穌得永生,耶穌用血與人類立了新約,舊約也就因此得到印證。

舊約全書有書三十九卷,新約全書有二十七卷,共是六十六卷。考古學證明,舊約全書完成於耶穌誕生前數百年至千年,例如摩西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完成於公元前1400年左右,《瑪拉基書》完成於公元前400年左右;新約全書則完成於公元一世紀末,所以新舊約全書的寫作曆時1500多年。

傳播

基督教傳遍全球,其傳布範圍超過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蘭教向西方衝擊之前,東方教會已大力從事傳教活動。東方教會,特別是聶斯托利派教會在3、4世紀傳入中國(稱為景教)、亞洲中部和蒙古等地。東方教會也向西擴展,遷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亞細亞和拜占庭督教。在北方、東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係統的不同民族也通過拜占庭受基督教。傳教、開化和殖民這三種活動往往配合進行,因此,代表較先進文化的傳教士往往給許多較後進地區帶來重要變化。抗羅宗的傳教活動從一開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種理論的影響,這種理論認為,必須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異教世界。在20世紀,由歐美傳教機構產生的所謂子教會,強烈要求獨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聯合。

世界其他地方著名教堂(圖193)

巴黎聖母院(法國巴黎),科隆大聖馬丁教堂(德國科隆),救世主大教堂(俄羅斯莫斯科),聖索非亞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聖保羅大教堂(英國倫敦),聖約翰大教堂(美國紐約) 。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約68億人口中,穆斯林總人數是15.7億, 分布在204個國家和地區,占全世界的23%。

簡介(圖195)

伊斯蘭係阿拉伯語音譯,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又稱伊斯倆目,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誌,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

伊斯蘭教世界的國家遍布亞、非兩個大洲,總體算來也有大約五十個。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國家裏都有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民(穆斯林)。這些國家包括一些西方國家諸如英、美、俄、法、德等國家。

《古蘭經》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唯一的根本經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傳教過程中陸續宣布的“安拉啟示”的彙集。“古蘭”一詞係阿拉伯語Quran的音譯,意為“宣讀”、“誦讀”或“讀物”,複述真主的話語之意。中國舊譯為《古爾阿尼》、《可蘭經》、《古蘭真經》、《寶命真經》等。中世紀伊斯蘭經注學家根據經文的表述,說它有55種名稱,其中常以“克塔布”(書、讀本)、“啟示”、“迪克爾”(讚念)、“真理”、“光”、“智慧”等來稱呼。現存最古老的西元688年的《古蘭經》藏於埃及國家圖書館。

《古蘭經》共有114章,6236節,為了在齋月誦讀方便分為30本,故在中國民間俗稱“三十本古爾阿尼”。除了第一章為禱詞外,從第2章開始,《古蘭經》以篇幅從長到短編撰。因為《古蘭經》並不是按時間順序編撰的,每一章的內容並沒有關聯性。通常,《古蘭經》被分為麥加章和麥地那章,對應穆罕默德不同時期的口述傳統。它[1]是阿拉伯語文中首先加以記載的典籍,公曆第六世紀和第七世紀初期,阿拉伯人的文章、各種的旨趣和文體,都是以《古蘭經》為先導的。

傳播分布

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澳洲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展,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

在亞非5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占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在30多個國家中,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盡管穆斯林們分布於世界各地,國籍,民族、膚色和語言各不相同,卻共同恪守著那古老而純潔的教義,即宇宙間隻有一個主宰--“安拉”,並且依照各自的理解,遵循著《古蘭經》的教義。在當代,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愈益重要的作用。

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他的姓是喬達摩。因為他屬於釋迦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

簡介(圖196)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講佛教是宗教隻是一種通俗的權宜方便說而已,實則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曆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依然深深的影響著世界上的很多人。但同時,佛教對人文社會也有著優良的影響。

發源

佛教發源於約公元前600多年的古印度(天竺、身毒),距今約2600多年。當時印度有八個小國,其中一國王名淨飯王,有太子名悉達多。悉達多太子見眾生輪回生老病死,生起大悲心,19歲時舍棄王位,出家修行,為了尋求解脫眾生生老病死煩惱的辦法,苦行六年,而後圓滿究竟覺悟人生真諦宇宙真相,是名為佛陀,意為覺者。後來佛陀應周圍的弟子、國王、大臣、人民百姓的請問,而為闡明人生真諦宇宙真相,為說解脫生老病死苦煩的辦法,後來被其弟子記錄下來,是為經典。

猶太教

猶太教,舊稱挑筋教、藍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產生的。猶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猶太教的主要誡命與教義,來自托辣,即聖經的前五卷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