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 / 3)

極光的形態(圖17)

極光多種多樣,五彩繽紛,形狀不一,綺麗無比,在自然界中還沒有哪種現象能與之媲美。任何彩筆都很難繪出那在嚴寒的兩極空氣中嬉戲無常、變幻莫測的炫目之光。

極光有時出現時間極短,猶如節日的焰火在空中閃現一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有時卻可以在蒼穹之中輝映幾個小時;有時像一條彩帶,有時像一團火焰,有時像一張五光十色的巨大銀幕;有的色彩紛紜,變幻無窮;有的僅呈銀白色,猶如棉絮、白雲,凝固不變;有的異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輝;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絲;有的結構單一,狀如一彎弧光,呈現淡綠、微紅的色調;有的猶如彩綢或緞帶拋向天空,上下飛舞、翻動;有的軟如紗巾,隨風飄動,呈現出紫色、深紅的色彩;有時極光出現在地平線上,猶如晨光曙色;有時極光如山茶吐豔,一片火紅;有時極光密聚一起,猶如窗簾幔帳;有時它又射出許多光束,宛如孔雀開屏,蝶翼飛舞。

地球上的七大洲

亞洲(圖18)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東臨太平洋,南瀕印度洋,北達北冰洋。麵積4400萬平方千米,占全球陸地總麵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亞洲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所跨經度也最廣,東西

時差達11小時。

亞洲的種族、民族構成非常複雜,尤以南亞為甚。黃種人(又稱蒙古利亞人種)為主體種族,約占全洲人口的60%。其餘為白種人、棕色人及人種的混合類型。全洲大小民族、種族共有約100個,約占世界民族、種族總數的一半。其中有十幾億人口的漢族,也有人數僅幾百的民族或部族。亞洲還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

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一洲。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嶺彙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壘洲麵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係列高大的山脈,最高大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在各高大山脈之間有許多麵積廣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側還分布著廣闊的平原。亞洲的許多大河發源於中部山地,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流區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和西部。亞洲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 6397千米;其次是黃河,長5464千米:湄公河長4500千米。最長的內流河是錫爾河,其次是阿姆河和塔裏木河。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其氣候基本特征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複雜。

截止2007年上半年,亞洲人口35.13億,世界人口65.67億,人口自然增長率位於世界第三,僅次於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1億以上的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約占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國東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島、恒河流域、印度半島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達300人以上。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第二是印度。 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達4400多人,是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僅1人多;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國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

非洲(圖19)

非洲的全稱是阿非利加洲,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

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麵。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度24分,北緯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度02分,南緯34度51分),西至佛得角(西經17度33分、北緯34度45分),北部至吉蘭角(東經9度50分、北緯37度21分)。麵積約3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南北約長8000公裏,東西約長7403公裏。約占世界陸地總麵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的沙漠麵積約占全洲麵積1/3,為沙漠麵積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東部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穀帶。當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鬱鬱蔥蔥的森林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非洲的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尼羅河下遊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藝術方麵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附近的宏偉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是公元前27世紀前後古埃及人的傑作;它們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也是古代埃及勞動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勞動的不朽豐碑。

非洲民族以高加索種的閃族、含族,以及黑種的黑族和蘇丹黑人、班圖黑人為主。不過由於文化發展遲緩,知識程度普遍低落,雖然各地皆有豐富礦產,如金、銅、鐵、錳、鈾及非金屬礦等,但隻有少部份被開發,且過去都屬於歐洲殖民地,經濟結構並不健全;加以自然環境惡劣,不是太幹就是過濕,而許多小國政治未臻穩定,且又種族複雜,艾滋病,遂造成非洲各國普遍處於貧窮狀態。

北美洲(圖20)

北美洲是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北部,東麵是大西洋,西麵是太平洋,北麵是北冰洋,南端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北美洲總麵積2422.8萬平方千米(不含附近島嶼),約占陸地總麵積的16.2%,為世界第三大洲。人口46200萬,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

北美洲大陸海岸線長6萬千米,多島嶼,格陵蘭島為世界第一大島。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山脈南北走向,與海岸平行,分布於東西兩側,西部為科迪勒拉山脈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它包括三條平行的山地:東為落基山脈;中為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海岸山脈、美同內華達山脈等,其中阿拉斯加山脈中的麥金利山最高,海拔6194米,為北美洲第一高峰。西從美國沿海山嶺起,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兩部沿海島嶼。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這樣,北美洲的地形明顯形成三個區:西部山地和高原區,東部山地和高原區,中部平原區。

北美洲的河流大都是外流河,以落基山脈為分水嶺:東麵的河流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西麵的河流流入太平洋。密西兩比河是北美最長的河流。河流多瀑布,尼亞加拉瀑布是北美洲最大的瀑布。北美洲是多湖泊的大陸,著名的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有“北美地中海”之稱,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複雜多樣,但大陸中部廣大地區處於北溫帶,宜於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

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絕大部分分布在東南部地區,其中以紐約附近和伊利湖周圍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千米在200人以上;而麵積廣大的北部地區和美國西部內陸地區人口稀少,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

南美洲

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南部,東麵是大西洋,西為太平洋。陸地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北美洲相分,南麵隔海與南極洲相望。總麵積1797萬平方公裏(含附近島嶼),占世界陸地總麵積的12%。南美洲海岸線長28700公裏。海岸較為平直,少島嶼和海灣。

南美洲大陸的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方向的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脈長9000公裏,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阿空加瓜山海參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東部為巴西高原、圭亞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麵積500萬平方公裏,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為奧裏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衝積平原。

南美洲的自然資源豐富。石油、鐵、銅等儲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麵積占到世界森林總麵積的23%,草原麵積占世界草原總麵積的14%,漁業資源和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

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較多、地震頻繁且多強烈地震的一個洲。科迪勒拉山係是太平洋東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安第斯山脈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區最為頻繁。

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約28700千米,比較平直,多為與山脈走向一致的侵蝕海岸。缺少大半島和大海灣。島嶼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陸南部沿海地區。

歐洲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羅巴”一詞據說最初來自腓尼基語的“伊利布”一詞,意思是“西方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

整個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3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係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係,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成為西歐第一高峰。歐洲的河網稠密,水量豐沛。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公裏,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長2850公裏,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歐洲的海岸線十分曲折,多半島、島嶼、海灣、內海,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歐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一洲,同時寒帶氣候所占的麵積也不大,所以氣候溫和,降水分布較均。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其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歐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歐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約占全洲人口的64% ,在各洲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但人口目前呈負增長歐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遊穀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遊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 歐羅巴人種) 。居民分屬下列語係:印歐語係,屬此語係的居民占全洲總人口的95% ,包括斯拉夫、日耳曼、拉丁、阿爾巴尼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民族;烏拉爾語係,包括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族的民族。

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大洋洲

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其狹義的範圍是指東部的波利尼西亞、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範圍是指除上述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幾內亞島(伊裏安島)等。大洋洲陸地總麵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占地球陸地總麵積的6%,是世界上麵積最小、人口最少(除沒有國家固定居民的南極洲)的一個洲。

大洋洲大陸海岸線長約l9000千米。全洲除少數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勢低緩。澳大利亞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麵在海平麵以下l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新幾內弧島、新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平原狹小,多為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新幾內亞島上的查亞蜂,海拔5029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大洋洲的河流與其它洲比較顯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水量較少,雨季暴漲,旱季有時斷流,大多不利於航行,但所有河流幾乎終年不凍。大洋洲的湖泊較少,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亞境內的北艾爾湖,麵積約8200平方千米,隨降水而變化;最深的湖泊是新西蘭南島兩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

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海洋性氣候。絕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8℃之間。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裏極端晟高氣溫達53℃,為大洋洲最熱的地方。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較多的地區之一。

南極洲(圖21)

南極洲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也叫“第七大陸”。南極洲位於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總麵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麵積的94%,由圍繞南極的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組成。

南極洲大陸海岸線長約24700千米。南極洲邊緣海有屬於南太平洋的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和屬於南大西洋的威德爾海等。橫貫南極的山脈將南極大陸分為兩部分。東南極洲麵積較大,為一古老的地盾和準平原,橫貫南極山脈綿延於地盾的邊緣;西南極洲麵積較小,為一褶皺帶,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組成。東西兩部分之間有一沉陷地帶,從羅斯

海一直延伸到威德爾海。南極洲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點瑪麗·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陸幾乎全部被冰雪所覆蓋,冰層平均厚度有1880米,最厚達4000米以上。大陸周圍的海洋上有許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僅2%的土地無長年冰雪覆蓋,被稱為南極冰原的“綠洲”,是動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綠洲”上有高峰、懸崖、湖泊和火山。羅斯島上的埃裏伯斯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風大和幹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2℃,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南極洲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水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最為5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幹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地球上的五大洋

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麵積為36100萬平方公裏,太平洋占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世界海洋麵積太平洋占將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占一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