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保持清醒的頭腦(8)(1 / 3)

就事實而論,世間的大部分貧困都是由懶惰造成的,都是由奢侈、浪費、不願努力、不肯奮鬥造成的。而且懶惰往往與浪費攜手同行;懶惰的人常常也浪費,浪費的人一定就懶惰。

但人類有著幾種堅強的品格,是和貧困勢不兩立的,那就是自信和勇敢。有許多人雖處貧困,雖遭患難和不幸,但他們有著自信和勇敢的秉性,最終能夠製服貧困這個惡魔。

如果一個人缺乏勇敢和自信的卓越品質,而隻是過著一種懶惰、畏縮的生活,那麼他就永遠不能戰勝貧困、奮發有為。

如果一個人立意堅定,要永遠地擺脫貧困,要從服裝、麵容、態度等生活的各個方麵拭去貧困的痕跡,要表現自己卓越的品質,要一往無前地去爭取“富裕”與“成功”,那麼世界上應該沒有一件事能夠動搖你的決心。這樣,自然會增強你的自信,使你發揮出潛在的力量,最終擺脫貧困,獲得驚人的成就。

如果一個人安於貧困,視貧困為正常狀態,不想努力掙脫貧困的狀態,那麼在身體中所潛伏的力量就會失去它的效能,他的一生將永遠不能脫離貧困的境地。

還有一些人,缺乏脫離貧困的自信,並把貧困視為他們自己的命運,那麼他們實在是沒有希望,除非他們能恢複已失去的自信,並擺脫甘受命運擺布的思想。

我知道一個年輕人,是美國一所著名大學畢業的,他說,如果他父親一星期不給他5個美元,他就要挨餓。

這實在是一個沮喪的青年,他不相信他能成功什麼;他也嚐試過很多事情,盡遭失敗。他對自己的才能也沒有信心,他總是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業會成功,因此今天幹這個,明天就做那個,終於一事無成。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的思想,以及認為自己命定貧窮、必會老死於貧窮的錯誤觀念。一旦處於貧窮的境地,就認為自己命定貧困,這確實是絕大的謬誤。

如果你覺得目前自己前途無望,覺得周圍一切都很黑暗慘淡,那麼你就應當立即轉過身回過頭,走向另一麵,朝著希望和期待的陽光前進,並將黑暗的陰影盡數拋棄。

要迅速地斬除一切貧困的思想、懷疑的思想,忘卻腦海中一世暗淡、憂鬱的印象,而代之以光明的、有希望的和快樂的印象。

在偉大的世界裏,造物主為每個人都預備了美滿的結局,我們應該下定決心,集中精力,去努力爭取。爭取這美滿的人生結局是天賦的權利,有成千上萬的人因為能運用這種權利,能夠努力向前,最終脫離了貧困的境地。

有效排憂的四個步驟

卡瑞爾博士說過:“不知道怎樣抗拒憂慮的生意人都會短命。”那麼如果你是生意人,如果你不想短命,就這樣做:當你碰到憂慮的事時,不妨采取以下四個步驟。

讓我們開誠布公地談談吧。也許我的確不能幫你解除生意上的50%憂慮。從剛才分析的結果來看,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做得到這一點。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讓你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自己了。

前麵曾經提過世界著名的亞曆西斯·卡瑞爾博士的話:“不知道怎樣抗拒憂慮的生意人都會短命而死。”

既然憂慮的後果如此嚴重,那麼如果我能幫你消除——即使是其中的10%,你是否會覺得滿意呢?……會的?……很好,我下麵就要告訴你:一個生意人,他不僅消除了50%的憂慮,還減少了70%的以前用來開會、解決他生意上問題的時間。

而且我不會告訴你那種你沒辦法去查證的故事,如某一位“瓊斯先生”或我在俄亥俄州認識的某一個人。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利昂·席孟金。多年來他一直是西蒙出版社幾個高階層單位主管之一,現在是設在紐約州紐約市洛克菲勒中心的袖珍圖書公司董事長。下麵就是利昂·席孟金的經驗:

15年來,我幾乎每天花一半的時間來開會和討論問題。討論我們是否該這樣或那樣,還是什麼都不管。開會時我們都非常緊張,在椅子上坐立不安,在辦公室裏走來走去,彼此辯論,不停繞著圈子。到了晚上,我會弄得筋疲力竭。我原以為我這輩子大概就隻能這樣了。而我一直這樣做了15年,並不覺得應該還有更好的辦法。如果有人告訴我可以減去那些花在會議上時間的四分之三,可以消除四分之三的神經緊張。我會認為他是一個睜著眼睛、咧著大嘴、不懂事的樂觀主義者。可是,我卻擬出一個恰好能做到這一點的計劃。這個辦法我已經用了8年,對我的辦事效率、健康和快樂來說,都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話聽起來像是變魔術——可是就像所有的戲法一樣,一旦你弄清是怎樣做的,就非常簡單了。

下麵就是我的秘訣:

第一,我立即停止15年來,我們在會議中所使用的程序——在以往,我那些很煩惱的同事總會先把問題的細節報告一遍,最後再問:“我們該怎麼辦?”

第二,我訂下一條新的規矩——任何一個想要把問題拿來問我的人,必須先準備好一份書麵報告,並在報告中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問題1:究竟有什麼問題?

以前我們在這種會議上通常花上一二個小時,都沒人弄清楚真正的問題在哪兒。我們常會開始討論我們的問題,卻不肯先花點時間明白地寫出我們的問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