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通過心理暗示的作用,把樹立成功心理、發展積極心態這個總原則變成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了。就是說,轉變意識、發展積極心態,就要從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
第二、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識中“有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溝通媒介。人的思想行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識地選擇和控製,通過經常持久的積極暗示,讓自信的電流與潛意識主動接通,這才是真正的具有巨大魔力的自我意識。
第三、由於心理暗示的內容是具體的、實際的,所以堅持積極的自我意識也就必然要選擇確立自己的目標,而且主要的目標將滲透在潛意識中,作為一種模型或藍圖支配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四、通過心理暗示這個具體實際、可以操作的環節,我們能把內容複雜的成功心理學融彙貫通,化作簡單明確而又堅定不移的信心和意誌,並且可以立刻行動。
正因為心理暗示能夠直接支配影響你的行動,所以,“自我意識決定你有無發展、能否成功”這句話就變得更加實在了。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怎樣通過心理暗示,使所有遇到的事情和工作都符合自己的興趣呢?請看看下麵這位打字小姐是怎麼做的。
這位小姐在奧克拉荷馬州托沙城的一個石油公司工作。最使她乏味地是,每個月要花幾天的時間,填寫一份塞滿了統計數字的報表。怎麼使這令人厭煩的工作變得有意思呢?她決定每天早上所填的數量,盡量在下午去打破自己的紀錄,然後再點清一天所做的總數,第二天想辦法再打破前一天的紀錄。結果,她很快地把那乏味的報表填完了。她這樣做,是為了得到讚揚嗎?不是;是為了得到感謝嗎?不是;是為了加薪或者提升嗎?也不是。她隻是為了盡快地把沒有意思的工作很有意思地去完成。這樣,她就省下了不少精力休息,她也就有了更多的快樂。
下麵又是一位打字小姐,她做得更妙:把沒有意思的工作,假設為很有意思,結果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報償。她的名字叫維莉·哥頓,住在伊利諾州愛姆霍斯特城坎尼華斯大道四百七十三號。關於她的故事,是她親自寫信告訴卡耐基的。
“我們辦公室有四個打字小姐,仍然常常忙得不可開交。有一天,副經理一定要我把一封長信重新打一遍。我告訴他,隻要改一改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重打。他卻對我說,如果我不願意重打,他就去找願意打的人來打。我簡直快氣暈了。但是我想到,如果我不打,就會有很多人來抓住這個機會,代替我的工作位子,何況人家給我薪水,就是要我做這項工作的。於是,我便在潛意識裏讓自己喜歡這項工作,高高興興地做。奇怪的是,這樣一假設,我好像真的喜歡這項工作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這個發現,使我改變了過去的工作態度,大家都認為我是一個很不錯的職員。後來有一位主管需要私人秘書,就讓我去擔任了那個新的職務。”
哥頓小姐最後問卡耐基:“這件事是不是可以證明,心理狀態轉變所產生的力量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如果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也會真的變得快樂起來。
因此,經常地為自己做積極的心理暗示,對克服憂慮是相當必要的。
把握今天
人性中最可憐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所有的人,都拖延著不去生活,我們都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放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下麵的問題我們不妨常問問自己:
1我是否沒有生活在現在而隻擔心未來?或是去追求所謂“一座遙遠奇妙的玫瑰園”?
2我是否常為過去發生的事後悔,讓那些已經過去、已經做過的事使自己現在更難受?
3我清早起來的時候,是否決定要“抓住這一天”——盡量地利用這二十四小時?
4如果“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裏”,是否能使我從生命中得到更多?
5我什麼時候該開始這麼做?下星期?明天?還是今天?
“我們生命的小小曆程是多麼奇怪啊,”史蒂芬·李高克寫道,“小孩子說,‘等我是個大孩子的時候,’可是又怎麼樣呢?大孩子說,‘等我長大成人之後,’然後等他長大成人了,他又說,‘等我結婚之後,’可是結了婚,又能怎麼樣呢?他們的想法變成了‘等到我退休之後’。然而,等到退休之後,他回頭看看他所經曆過的一切,似乎有一陣冷風吹過來。不知怎麼的,他把所有的機會都錯過了,而一切又一去不回頭。
我們總是無法及早學會:生命就在生活裏,就在每一天和每一個時刻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