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自己的頭腦和判斷,沒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逃避我們應該負起的責任,那麼我們終將淪入平庸。
如果你不能使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可能淪為平庸之輩。
工作態度是衡量一個員工是否敬業的重要標準,假如一個員工連基本的工作態度——熱愛本職工作、積極主動、有責任心、幹事不拖拉都沒有的話,他又如何能對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呢?
一項調查顯示:43%的經理認為工作態度不好最容易被解雇。
現代職場風雲變化,跳槽、兼職等詞成為了職場收聽率最高的幾個詞,另外一個雖然大家並不常說,但它正是體現職場殘酷性的一麵,那就是被炒魷魚。任何一個在職場摸爬滾打的人都想炒老板的魷魚,而不是讓老板炒了自己的魷魚。但是現實中,總有5%-10%的人會遭到解職,傷心地離開公司。
那麼,是什麼讓你失去了這個工作機會?是什麼讓你的公司對你做出這種無情的決定?是績效考核不達標?工作態度不端正?影響團隊的建設?與公司文化不符?還是經常違反公司的規定?在你接到公司要和你解除勞動合同通知的時候,有沒有考慮自己是否盡力了?所以,無論是從公司還是員工來看,懶惰、拖延等消極的工作態度都是不可取的,它們不僅會使工作平庸,有損於公司的利益,而且還會使員工遭到解雇。平凡是工作崗位,平庸是工作態度。
成功與其說是取決於人的才能,不如說取決於人的熱忱。這個世界為那些真正具有責任感和自信心的人大開綠燈,到生命終結的時候,他們依然熱情不減當年。無論出現什麼困難,無論前途看起來是多麼的暗淡,他們總是相信能夠把心目中的理想圖景變成現實。
如果你不能使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可能淪為平庸之輩。你無法在人類曆史上留下任何印記;做事馬馬虎虎,隻有在平平淡淡中了卻此生。如果是這樣,你的人生結局將和千百萬的平庸之輩一樣。
一個人缺乏熱忱,一定是一個無精打采的人,即使所有的機會都來到身邊,也會稀裏糊塗把它們喪失殆盡。
古希臘寓言家拉·封丹曾經說:“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遵循的原則是:追求高層次。你是第一流的,你應該有第一流的選擇,在工作中加入‘熱情’。”因為有了熱情,你就會主動起來。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所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以後,老板把大門的鑰匙交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地目瞪口呆,羞愧地無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座粗製濫造的房子裏!你的房子是你自己建造的。
我們又何嚐不是這樣。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自己的生活是個人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隻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地優美、高貴。把自己當成那個木匠,想想自己的房子,用自己的智慧好好建造。因為牆上的銘牌上始終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對自己的工作熱情的人,不論工作有多少困難,或需要多少的努力,始終會用不急不躁的態度去進行,而且一定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隻要抱著這種態度,任何人都會成功,都會達到目標。愛默生說過:“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情而成功的。”事實上,這不是一段單純而美麗的話語,而是邁向成功之路的路標。
凡事都顯得漠不關心,就連對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也不關心,這種情形如果出現在老年人身上還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的精神與肉體都已衰老。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以如此消極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和工作,這是絕對不能寬恕的。年輕人應該有非同尋常的誌趣和熱情,有比別人更突出、更堅韌的意誌,凡事靈活、敏捷、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