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人際交往的秘訣(1)(3 / 3)

要知道,人類的思想並不是通過爭論、辯解就可以改變的。有時候,你強壓別人的意見時,所得的結果會使對方更加堅持自己的觀點,反而使他的抵觸情緒更為強烈。

同樣道理適合用於推銷員身上。

多年前,我遇到過一位愛爾蘭的學員,他在工作中遇到麻煩而報名參加我的訓練班,通過幾天的相處,我看出他是一個極度固執的人,曾經作過司機的他,現任工作是重型汽車的推銷員,但他工作成績很差,一個月都很難賣出一輛汽車。於是我叫他把他平時推銷時的方法給我說一說,通過他的簡短敘述,我就抓到了他工作中的錯誤所在。他在推銷汽車給客戶時,一旦客人說一點這輛車的缺點,他就大為不滿,非要證明客戶是錯的,而且不能聽一點批評,在敘述完他的銷售方法後還補充道:“我真不明白,為什麼那些不懂車的人被我指正他們說法不對後,都不買我的汽車了呢?”

聽完他的敘述,我向他講了那次宴會的事,並將“永遠避免與人正麵衝突”這句話送給了他。教他一定要避免與客戶的爭論。現在,我的這位學員已經將推銷工作做到了極至,受到了公司的一致好評。

“如果總是反對、爭辯,你也許會勝利,但這種勝利永遠是短暫的,沒有意義的,因為你永遠也得不到對方的肯定及好感。”記住富蘭克林的話吧,一定沒錯的。

在問題麵前,我們永遠不可能達到統一。所以,固執的爭辯是很沒意義的,反而會使問題更嚴重化。

不同的意見是你避免重大錯誤的好機會。在爭論時,我們不妨換種想法,為反對者關心你的事情而真誠地感謝他們。任何肯花時間表達不同意見的人,必然和你一樣對同一件事關注。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把他們當作要幫助你的人,也許這是一次把反對者轉換為好朋友的好機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妨讓我們的朋友、親人、顧客在小事上勝過我們,這會使大家都很快樂。

拿破侖的管家在家常與約瑟芬打台球。他曾經在《拿破侖的私人生活回憶錄》中說:“盡管我的球藝不錯,但每次打時我卻盡可能讓她贏我,這樣會讓她很高興。”

林肯曾經說過:“要想有大作為,就不要在小事上與他人斤斤計較,失去自製。在衝突的事情上,不妨謙讓對方一下,這樣做有百利而無一害。”這就像與狗爭路,就會被狗咬傷,還不如給它讓路。否則,即便把這隻狗打死,也不會讓傷口愈合的。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避免與他人爭論不休。

尊重他人的意見

詩人吉普曾說:“當你在教訓別人時,要裝作若無其事一樣,要自然而然地把事情提出來,不要讓人記起。”

著名科學家伽利略也說:“你永遠不能教別人知識,你做的隻是幫他去發現。”

查斯爵士告誡他的兒子:“你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讓別人知道。”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對自己的門徒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

當然,我們不可能比蘇格拉底更聰明了。所以,在指出別人的錯誤時,我們不妨尊重一下他人的意見。

羅斯福在當總統時坦然地承認,如果他有75%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做任何事都能達到最好。

作為名人的羅斯福,最高判斷也隻有75%,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如何呢?

按最好的情況說,如果你確定你的最高判斷力為55%,那你就相當棒了,也許你現在正在華爾街,每天就有上萬元鈔票流入你的口袋。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能肯定我們的判斷力能達到55%這個標準,那我們又憑什麼去指責別人的錯誤呢?

很多時候,我們正在用神態、語言、動作去指責別人的錯誤,你以為別人會沒有反應,欣然接受嗎?那你就錯了,對方非但不會認同你的觀點,反而會很抵觸。因為你打擊了他的判斷力、智力以及他的自尊。所得的不會是對方的認可,往往是對方的反擊和抵抗。即使你運用柏拉圖或是康德的邏輯理論予以反駁,對方也不會一改初衷,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的自尊。

一定要避免跟別人說:“我會證明給你看的。”這樣說,無非要顯示你的聰明,你比別人強,這就像是個挑戰,讓對方感到十分的反感,不再需要多說些什麼,對方已經開始接受你的挑戰了。這不是弄巧成拙,給自己添麻煩嗎?

當你認為有些人的意見不對,你的確肯定了他的錯,你最好可以這樣說:“哦,等等,我也有別的想法,但不知道是否正確,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希望你們能及時地糾正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件事。”這不是很好嗎?既可以給對方一個提示,又不至於傷了和氣,尊重對方,何樂而不為?

我有一個叫哈洛·雷恩克的學員在處理顧客糾紛時也用了先尊敬後說服的方法,他是道奇汽車在蒙大拿州的代理商。雷恩克作報告時指出,由於現在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所以在處理顧客投訴案件時,我們常常是漠不關心,不予理睬,這樣可能會導致生意做不成,甚至影響公司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