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從容麵對冷嘲熱諷(2)(3 / 3)

這次的失敗並不是傑克的錯,他大可以指責批評那位同事做事不認真。可是他卻沒有那樣做,把同事大罵一頓就能換來美味而有營養的食物和有更寬敞的廚房嗎?這些都不可以,所以,批評沒有任何意義。

傑克經過認真思考後說:“我不應該把時間放在批評別人身上,現在最急需做的就是重新修改係統,想辦法改善這種不良的狀態。浪費時間去指責別人,對這件事情毫無益處。”

每個人都不願被指責與批評,被嚴厲批評過的人通常都不願再冒風險,或再提新的主意。其實我們也不要因某一件事的錯誤就否定了他的全部貢獻。

著名的化妝品公司玫琳凱很早就開始施行這種理念。他們將改善作為目的,而並不是嚴厲的批評。玫琳凱的經理巴特爾說:“我們不再使用任何權衡的考核,我們要的是業績。因為沒有任何人願意被指責與批評,我們所要做的是如何幫助員工更好地工作,創作更多的效益。如何改善你的工作能力和方法,這是由你們的觀點看的,而不是我的。”這是多麼明智的領導方針呀!

我們都同意這句話:“沒有誰會願意被批評,但卻有許多人都喜歡批評別人,但這對於你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在不批評別人的同時,你可以用一些巧妙的方法來達到你的目的。

一位退休的老人在她家鄉的鄉間買了一幢別墅,打算清閑安靜地度過餘生。起初,她住地很舒服,周圍環境很安寧。可過了幾個星期,她就被某種噪音吵得難以安靜了。原來,有三個年輕人總是在附近踢垃圾箱。老婦人受不了這種吵鬧的行為,決定出去和他們評理。

老婦人的做法一定出乎你的意料,她並沒有直接找上去批評指責年輕人,而是用了一種別的方法。

她溫和地對三位年輕小夥子說:“你們玩得很開心嘛!如果你們每天都過來踢垃圾桶的話,我就給你們一塊錢。”三位年輕人有些疑惑,互相看了看,高興地接過錢,用力地踢起了所有的垃圾桶。

沒過幾天,當三位年輕人正要踢垃圾桶時,老人找到了他們,並滿臉憂愁地對他們說:“很抱歉,我現在的收入越來越少,從今天起我隻能每人給你們5角錢了。”三位男孩有些不滿,但還是接受了老人的錢,並堅持每天下午將這些垃圾桶全部踢倒。

一周後,老人又來找三個年輕人談話。她說:“真是不好意思,我最近沒有收到養老金,所以每天隻能給你們2角5分錢了,你們原意嗎?”“什麼?就2角5分?開什麼玩笑,我們可不想為了2角5分錢就特意跑到這裏踢什麼倒黴的垃圾桶,我們不幹了!”男孩們氣憤地說。

最後,結果可想而知了,年輕男孩們再也沒有來打擾那老婦人的安靜,老婦人也從此過著寧靜舒服的生活。

在我們批評別人時,不妨思考一下是否有必要,我們不妨先創造一個開放的輕鬆的談話氛圍,采取溫和的態度,控製好自己的脾氣。因為沒有人喜歡聽別人指責他,所以我們要做到對事不對人,這樣也許會好受些。當然,你不要忘記他之前所做過的種種貢獻。

記住,當遇到什麼事情時,如果你采用一種指責批評的態度,那麼他們就會立刻與你對立,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對的,人的心理就是這樣的。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不要指責或看不起別人,因為你一旦開口批評,你就等於輸掉了。你將無法控製你自己,重要的是你將失去與別人溝通、說服以及激勵他人的最好時機。

所以,收回你的批評吧,將目光集中到要達到的目標上,這對你會大有益處。

不讓批評之箭重傷你

林肯說:“隻要我們不為任何的惡意做出反應,那麼這種事就會到此為止”隻要相信你自己做得正確,就不要看別人怎麼說你。凡是要盡力而為,盡可能地忽略別人對你的批評造成的最大傷害。

當你被別人惡意批評的時候,你要記住,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那些人總是自以為是,通常這也就表示著你已經在某些方麵有所成就,而且相當值得別人關注了。

1929年,美國教育界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一位名叫羅勃·赫斯的年輕學者被任命為世界知名的芝加哥大學校長,令人吃驚和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名叫赫斯的年輕人才剛滿30歲。於是,英國各地的學者都紛紛前往芝加哥,一睹這位年輕校長的風采,而很多的人是懷著這件事是否屬實的觀點來的。

其實,赫斯引出的這一轟動效應是與他年齡有著直接關係的,而且他的經曆也很不尋常。他畢業於耶魯大學,由於家境貧寒他是半工半讀成才的。之前,他作過伐木工人,當過家庭教師,做過作家,甚至還賣過衣服。經曆了8年的創業奮鬥,他被任命為芝加哥大學最年輕的校長。

許多人都不能夠理解,為何用如此年輕的人做一所名校的校長,一時間批評如潮,什麼樣的說法都有,說他太年輕沒有經驗,說他根本就缺乏教育觀念,各種說法比比皆是,報紙也加入到了批評的行列中,一時間,赫斯被批評和指責所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