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東山再起,喬布斯在外流亡的12年(3 / 3)

皮克斯的硬件和軟件產品線都失敗了,為了防止公司虧損,喬布斯下令進行一輪大規模的裁員。他缺乏對待他人的同情心,冷酷地執行了這一決定。然而,他堅持保護皮克斯的動畫製作部門,而且在後來的幾次最艱苦的危機麵前,他也沒有絲毫的動搖,最終,他這一舉動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後來喬布斯表示,回首過去,如果當時自己能知道得更多,就會更早地專注於動畫,而不會費心去推動皮克斯的硬件和軟件應用。但如果喬布斯早就知道硬件和軟件都不會贏利,那麼他也不會去接手皮克斯了。正如他所說:“命運似乎誘騙我去做這件事,而這也許是為了把它做得更好。”

喬布斯在1986年低價收購了盧卡斯電影公司旗下的電腦動畫部,也就是後來的皮克斯。十幾年過去了,皮克斯建立了自己的動畫王國,用逼真的動畫形象影響了世界觀眾。細數背後的艱險和故事,喬布斯到底為皮克斯帶來了什麼?他是如何把一個小小的動畫部打造成舉世矚目的動畫王國的呢?

皮克斯得天獨厚的軟硬件開發能力和對藝術家的包容令該公司注定要走上一條與其他電腦公司不同的路。但正因為有了目光獨特的喬布斯,皮克斯才得以重生,從一個小IT公司蛻變為征服世界的頂級電腦動畫長片工廠。皮克斯的數字動畫業務——製作動畫短片的團隊——最初隻是副業,其主要目的是對外展示自己的硬件和軟件。由曾在迪斯尼工作過的約翰·拉塞特負責這個團隊的運作,他對於藝術的完美追求與喬布斯不相上下。喬布斯入主皮克斯後,拉塞特開始和他分享彼此對於圖形設計的激情。“我在皮克斯是唯一的一個藝術家,因此和喬布斯在設計感覺上有很大共鳴。”最後,喬布斯決定,為了展示皮克斯的硬件和軟件,應該讓拉塞特製作一部動畫短片,參加1986年的美國計算機協會計算機繪圖專業組大會。當時拉塞特的辦公桌上放著一盞台燈,於是他就把這盞台燈用做圖形渲染的模型。雖然最後的成片隻有兩分多鍾,但是它講述了一個故事——台燈爸爸和台燈孩子把一個球推來推去,後來球爆了,小台燈很傷心的故事。

喬布斯特意和拉塞特飛赴大會。《頑皮跳跳燈》贏得了觀眾長時間的起立鼓掌,並被評為了最佳影片。喬布斯在結束時歡呼道:“我們的電影不僅僅擁有最好的技術,而且是唯一有藝術內涵的。皮克斯的傑作融合了藝術與科技,就像麥金塔一樣。”《頑皮跳跳燈》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雖然最終該短片沒能獲獎,但是這使喬布斯下定決心從此每年都要製作一部新的動畫短片。

1988年春,皮克斯公司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了,資金實在太緊張了,於是喬布斯召集了一次會議,宣布全麵深度削減開支。會議結束後,拉塞特及其動畫團隊向喬布斯要更多的錢來拍攝另一部短片。如果喬布斯同意了這個項目,那就意味著他必須再從自己腰包裏掏近30萬美元出來。喬布斯問他們是否已經有了故事版本,拉塞特立即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故事以一個單人樂隊玩具小錫兵的視角展開,它遇見了一個讓自己又愛又怕的人類小寶寶。於是,被這個故事感染了的喬布斯妥協了。當然,回報也是豐厚的,《錫鐵小兵》贏得了1988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是首部獲此殊榮的電腦製作動畫短片。這使得迪士尼公司也不得不重新重視起拉塞特這位動畫天才了,他們請求拉塞特重回迪士尼。但是,拉塞特感激喬布斯對自己的信任,認為皮克斯才是自己能夠創作電腦動畫的唯一地方。於是,迪士尼隻好反過來開始接觸喬布斯這位皮克斯的掌門人,希望可以簽署製作協議。

至此,喬布斯已經在皮克斯投入了近5000萬美元,占其離開蘋果時所拿到錢的一半以上。不過,對於藝術和科技融合所能作出的成就,喬布斯傾注了他全部的浪漫之愛。迪士尼電影部的負責人傑夫·卡曾伯格和喬布斯兩人之間光是談判就花了好幾個月。卡曾伯格堅持要皮克斯授權迪士尼使用其專利技術製作3D動畫,喬布斯也有他自己的要求:皮克斯要對製作的電影及其角色擁有部分所有權,並共同控製影片版權和續集。卡曾伯格回應說:“如果那是你想要的,我們就不用談了,你現在就可以走。”喬布斯沒走,他在這個問題上作出了讓步。因為當時皮克斯正瀕臨破產,遠遠比迪士尼更需要這次合作。1991年5月,雙方達成了最終的協議,其中規定:迪士尼將完全擁有影片及其角色的版權,會給皮克斯大約12.5%的票房分成,由迪士尼控製創作權,可以在任何時候以很少的違約金為代價停掉這部影片,有權利(而無義務)製作皮克斯接下來的兩部電影,也有權(不一定跟皮克斯一起)用該影片的角色製作續集。

在確定和迪士尼合作後,動畫天才約翰·拉塞特又有了新的創意——“玩具總動員”。靈感來自他和喬布斯共有的一個信念:產品是有靈魂的,是為了一個使命才被生產出來的。玩具,它們的使命就是供孩子們玩耍,因此它們的恐懼就是被拋棄或被新的玩具所取代。所以,由一個最受喜愛的舊玩具和一個閃閃發亮的新玩具搭檔出演的兄弟電影,是極富戲劇效果的。經過反複的討論,兩個玩具主角的名字最終分別被定為“巴斯光年”和“胡迪”。在早期試鏡時,皮克斯製作的動畫顯示了驚人的技術水平,例如有一幕,胡迪在一個梳妝台上,光透過百葉窗灑進來,影子投在他的格子襯衫上,而這個效果是不可能通過手工渲染來實現的。

1995年11月,《玩具總動員》上映了,共舉行了兩場首映式。迪士尼在洛杉磯的埃爾卡皮坦大劇院舉辦了一場,當晚的活動和邀請嘉賓的名單基本都是迪士尼決定的,喬布斯沒去參加。第二天晚上,喬布斯在舊金山租用了與前者不相上下的雷根西劇院,舉辦了他自己的首映式。到場嘉賓不再是影星,而是矽穀的那些大腕:拉裏·埃利森、安迪·格魯夫等。從這種雙首映式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有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正在隱約的突顯出來:《玩具總動員》究竟是一部迪士尼電影,還是一部皮克斯電影呢?

《玩具總動員》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和業界認可。該影片打敗了《永遠的蝙蝠俠》和《阿波羅13號》,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美國國內收入1.92億美元,全球總收入3.62億美元。喬布斯再次春風得意起來,這時對他來說,唯一的問題就是,《玩具總動員》的評論家們談論的是“迪士尼傳統”,而不是皮克斯的出現。喬布斯想要強調《玩具總動員》是一部皮克斯電影,他想說明這個新製片廠的誕生是具有曆史意義的。“自從《白雪公主》出品以來,每一家主要的電影製片廠都在試圖打入動畫產業,而到目前為止,迪士尼是唯一一家做出動畫長片而且大獲成功的,而皮克斯現在成了第二家。”喬布斯立場鮮明地把迪士尼說成是皮克斯電影的發行商。他甚至說:“我們皮克斯的人是幹實事的,你們迪士尼的人都是笨蛋。”但是,究竟還是底氣不足。為了能和迪士尼平等地坐下來談判,皮克斯必須有大量的資金作為後盾,這樣才不會一直受製於人,所以,皮克斯迫切的需要一次成功的上市。

皮克斯股票公開發行在《玩具總動員》上映整一周後進行。那年早些時候,喬布斯還曾經希望把皮克斯賣掉,收回他投資的5000萬美元。而股票公開發行第一天結束時,他持有的公司80%的股票價值就已經漲到原來的20多倍,達到驚人的12億美元。股票上市的成功意味著皮克斯沒有迪士尼的資助也能獨立的完成電影了。

在皮克斯成功上市後,喬布斯認為自己終於有足夠的砝碼與迪士尼再次談判了。他們之前簽的是三部電影的合同,皮克斯剛剛製作了一部。雙方都有自己的殺手鐧。喬布斯說,如果迪士尼不同意跟皮克斯重簽合同,一旦原定的三部影片完成,皮克斯就會去跟另一家電影公司合作。而迪士尼手裏的砝碼則是,一旦那樣,迪士尼就會自己製作《玩具總動員》的續集,繼續使用胡迪、巴斯以及所有拉塞特創造的角色為自己盈利。最終,為了避免兩敗俱傷,雙方達成了和解方案。迪士尼同意皮克斯為將來製作的電影注入一半資金並享有一半利潤。到1997年年初,他們簽訂合同——未來十年製作五部影片。

回首看來,喬布斯是這樁買賣的最大贏家。他在皮克斯最困難的時刻收回了員工股票,憑借驚人的預見性促成了皮克斯與迪士尼的偉大合作。皮克斯雖是盧卡斯的“棄婦”,卻被喬布斯捧為“貴婦”,即便是始終對皮克斯若即若離的迪士尼也在後來的十幾年裏懊悔不已,在2006年不得不以74億美元的天價買下了皮克斯,喬布斯從此成為手握迪士尼7%的股份的第一個大股東。倘若沒有喬布斯,今天的皮克斯可能仍是一個在專業圖形圖像軟硬件領域小有名氣的公司。盡管喬布斯與皮克斯後來分手,但喬布斯給皮克斯帶來的影響卻非常深遠。

皮克斯的傳奇中包含著許多偉大的元素,而作為投資人的喬布斯在商業上的獨具慧眼和老謀深算,不僅僅給了皮克斯資本與精神上的支持,更使得皮克斯在與迪士尼的明爭暗鬥中壯大了自己。不過,人們最容易忽視的還有皮克斯與眾不同的組織形態,這才是皮克斯創造力長盛不衰的基礎與核心。正是這些組織形態與企業文化的顛覆性創新,為皮克斯真正震撼好萊塢,甚至全球整個動畫電影行業,提供了永不枯竭的能量。

在某種程度上,喬布斯還為皮克斯注入了一股雄獅般的勇氣和力量。同蘋果公司一樣,皮克斯裏盡是一群盲目樂觀的電腦迷。在喬布斯近乎苛刻的管理下,皮克斯也如蘋果一樣有了自己的目標和定位。喬布斯重新打理皮克斯時精簡了編製,開拓了銷售渠道,調整了結盟力量,並推崇精英人才文化。當皮克斯走入正軌後,喬布斯全情投入到蘋果的懷抱。大部分時間裏,皮克斯由引領其走向輝煌的約翰·拉塞特掌舵。與喬布斯不同的是,拉塞特盡量給藝術創作者以自由空間,皮克斯的企業文化也有著難得的輕鬆氛圍。皮克斯公司內部更像是個巨大的遊樂場。喬布斯希望皮克斯可以發揮在圖形圖像上的優勢,接下製作電影動畫任務。喬布斯的實用主義和創新精神始終是皮克斯的製勝法寶。喬布斯早將自己的商業敏感和富有預見性的靈魂注入了皮克斯。所以,離開喬布斯後,皮克斯在他架好的軌道上航行得一帆風順。

毋庸置疑,喬布斯是皮克斯神話的締造者,那麼,反過來,皮克斯之於喬布斯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1995年感恩節,皮克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製作的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該影片以1.92億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動畫電影的紀錄,成為年度北美票房冠軍,在全球也締造了3.62億美元的票房紀錄,還為導演約翰·拉塞特贏得了“奧斯卡特殊成就獎”。除了上述這些輝煌的成就,其實對於喬布斯本人更有別樣的意義。這部電影使喬布斯擁有了十億美金的身價,而當時已經瀕臨倒閉的蘋果公司高管層在看到了喬布斯於“皮克斯”取得的重大成功後,開始懇求這位元老回歸蘋果重整山河。1996年12月喬布斯終於重返蘋果公司,從這之後蘋果開始走上了一條新的戰略發展道路。這之後的皮克斯作品中,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蘋果公司的身影。

很顯然,喬布斯在為皮克斯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平台的同時,皮克斯也成了喬布斯事業第二春的推進器。在喬布斯的職業生涯中,他因創造偉大的產品而聞名於世,他創造偉大的公司和品牌價值的能力同樣不凡,他創造了這個時代最好的兩個品牌——蘋果和皮克斯。有人說蘋果用藝術創造科學,皮克斯用科學創造藝術。此話不假。簡約實用的蘋果產品從來不做跟風者,蘋果在創新方麵肩負著改變世界的責任。皮克斯則通過電影作品不斷向公眾證實電腦為藝術提供的無限可能。喬布斯已經把自己的印記深深地烙在了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兩種產業領域裏,但是,這才僅僅是個開始,還有更廣闊的領域等著他去開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