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喬布斯想賣出自己的產品時卻不是那麼一帆風順。就像之前,麥金塔電腦固然是創造性的成功,但比他預期的時間多花了好幾年。喬布斯本來計劃在NeXT公司成立的18個月內,也就是1987年春天推出新公司的第一台電腦。但直到1987年年初,他們還遠遠沒有完工。而且,喬布斯的野心越來越大,他不滿足於在這台新機器上隻實現一種突破,他想要的是革命式的產品。所以,在計算機軟件方麵,他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從零開始,要爭取寫出最完美的軟件代碼;在產品的工業設計上,他也要獨樹一幟,最起碼要像他自己的黑色保時捷那樣的尊貴典雅、閃亮迷人;就連工廠也要修得體麵氣派,要和世界其他一流工廠一樣實現全麵自動化。總之,NeXT公司的產品必須集麥金塔電腦的所有優點於一身,而且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麥金塔電腦,作為喬布斯最早的作品,它的麵世曆經種種妥協,最終成品也並非十全十美,而這一次喬布斯有充足的金錢和時間,他要做出完美無缺的產品。而且,離開蘋果的喬布斯再也不用想著如何去應對其他人的問詢了,因為在NeXT公司裏沒有獨攬大權的董事會,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對他指手畫腳、橫加幹涉。在這裏,他一個人說了算。
但是即使是在自己的公司,喬布斯想要肆意地獨裁也是要有代價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喬布斯投進NeXT公司的700萬美元幾乎用完了。公司的錢花得像流水一般,700萬美元隻支撐了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喬布斯的確還有一部分積蓄,再追加部分投資也並非難事。但是當時的NeXT公司最需要的是其他的投資者,這樣不僅能給它提供資金,還能幫它在行業內樹立起信譽。而NeXT公司給別人感覺是:這隻是富人燒錢的消遣。喬布斯之前設想自己一人出資,這樣就可以獨攬公司的大權,避免發生像在蘋果公司時那樣的爭鬥。但是現在他明白過來了,讓那些“精明人”給新公司投資一部分也未嚐不是件好事。於是他開始接觸各類風險資本家,這些人專門投資科技業的新公司,他們會評估風險,最終決定是否注資。喬布斯表示願意出讓自己10%的股份,來換取300萬美元資金。但之前踴躍的投資者們現在卻躊躇了,因為NeXT公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賣出去一件產品,更談不上有任何收入。迫於這種壓力,即使是自詡為畢加索的喬布斯也不得不加快了NeXT電腦的研發進程。
在1989年,姍姍來遲的NeXT電腦終於亮相了。因為這種電腦的技術含量相當高,所以引起了新聞界的關注。它的優點是,采用了頁麵顯示軟件,所以顯示器的屏幕顯得簡潔、活潑,字體也顯得格外清晰。然而不幸的是,當客戶打算購買的時候發現,較它的優點而言,這種機器的缺點同樣的明顯,那就是能量明顯不足,而且使用的還是黑白屏幕的顯示器。因此,NeXT公司生產的這種新電腦並沒有在市場上掀起多麼大的波瀾。在當時的計算機操作係統領域,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係統和IBM公司的OS/2操作係統之間的競爭一直在激烈地進行著,而NeXT公司獨家生產的、獨具一格的NeXTSTEP操作係統好像與這場爭鬥沒有任何關係。最終,NeXT公司隻是向一些大學的計算機係銷售了少量的電腦,而且始終沒有將這種電腦的應用軟件開發出來。相比之下,蘋果公司一天賣出的電腦數量都要比NeXT公司全年賣出去的多。NeXT公司揮霍資金,造成巨大虧空,接下來喬布斯又經曆了信任危機,他從神壇上摔了下來,似乎所有人都要離開這家公司了:銷售經理、市場部負責人,甚至就連當年和他一起創業的五個人也走掉了四個。眼看著20世紀80年代就已接近尾聲了,NeXT公司的電腦在開始時顯得前景美好,但現在它好像成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曆史長河中無足輕重的“小東西”。
在NeXT公司總部的會議上,喬布斯望著人越來越少的行政團隊裏那些留下來的殘兵敗將,用痛苦而又欣羨的語氣說道:“這裏的每個人都可以離開公司,除了我之外。”1993年2月10日,NeXT公司宣布關閉工廠,停止計算機業務,並裁掉了大部分的員工。許多回收商和二手家具交易商來到NeXT公司的工廠,競價買走了剩下的東西。他們出價買下了上百樣攤在水泥地上的拍賣品,還以極便宜的價格買下了工廠的椅子、垃圾桶、碎紙機和超大顯示器。
一家報紙的記者來到NeXT公司總部采訪喬布斯。這位記者開門見山地問道:“關閉工廠,這一舉動是否意味著NeXT公司已經徹底失敗了?”之後,《華爾街日報》也用頭版報道了喬布斯,報道是這麼寫的:“史蒂夫·喬布斯從巔峰跌落,一蹶不振,但他仍徒勞地奮力掙紮,想證明自己仍然在計算機業舉足輕重。”這無疑給了他殘酷的一擊。此時,喬布斯的夢想宣告流產,他陷入了人生的最低穀。到1993年年底,喬布斯已經徹底離開了公眾的視線。難道史蒂夫·喬布斯真的已經失去“魔力”了嗎?
皮克斯,當技術和藝術相遇
對喬布斯而言,NeXT公司的失敗,使一切都糟糕透了。追隨者棄他而去,朋友不再信任他,就連曾經對他青睞有加的媒體也開始對他大肆批評了。他的錢用光了,一大筆財富就這麼揮霍殆盡了。回想過去的幾年,他賺了好幾億美元,而如今,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短短幾個月內,什麼都沒有了。他20多歲時,腰纏萬貫,享譽全球,如今他三十幾歲了,卻成了什麼?過氣人物?是個一時走運、沒法從頭再來的家夥?或者是由於傲慢自大而自毀前程的落難英雄?他曾發誓要證明自己,年紀輕輕在蘋果公司取得的成就絕非僥幸,董事會把他踢出公司是錯誤的決定。他完全可以再立門戶,創建另一個大公司,再一次用革命性的產品改變世界。但是,經過七年的痛苦掙紮後,喬布斯新投資建立的NeXT公司卻為他迎來了在美國商界最令人震驚的慘敗。無論從精神方麵、心理方麵,還是從經濟方麵來看,喬布斯都處於懸崖邊緣,處境岌岌可危。他覺得自己進退兩難,如果放棄了,就等於承認自己無法從頭再來,無法獨自幹出一番事業,就等於承認之前的成功或許都是靠運氣取得的,這麼一來,喬布斯又覺得顏麵盡失,他不甘心。
就在短短的兩年後,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喬布斯以勝利者的姿態重新回到聚光燈下。他的錢又回來了,而且比以前還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幫助喬布斯東山再起的竟然是他名下的另一家公司——皮克斯。這家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在1995年11月推出了首部由電腦製作的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後,轟動一時。就在該電影發行的第二周,皮克斯公司上市了,投資商爭先恐後地購買該公司的股票。持有該公司70%股份的喬布斯的身價立刻飛漲,高達十億美元,這比他在蘋果公司上市時的身價要高得多。假如說喬布斯僅僅創建了一個純粹的計算機公司,比如說NeXT公司,他可能會真的走向失敗,而事實上他開創了一個領域。
如果有人想要涉足一個以前從未涉足過的產業領域,如何才能獲得成功呢?讓史蒂夫·喬布斯來回答我們吧!這位計算機產業界的精英,又是如何成為好萊塢電影界的一個角力者的呢?
當他的NeXT公司迅速垮下去,很多人都預料到他會身無分文地流落街頭的時候,喬布斯卻絕處逢生了。因為,他碰上了很好的機遇——計算機動畫製作技術的發展。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向電腦動畫製作,並意識到了如果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功,可以依靠的不是計算機的硬件,也不是軟件,而是用戶的體驗、感覺,因為這才是成功的根本。事實上,也隻有當喬布斯身處技術領域之外時,他才能重新發現自己的巨大能量。就像在他的帶領下設計的麥金塔電腦不但在個人電腦世界裏獨樹一幟,而且也引發了用戶在電腦使用方式上的變革一樣,接下來,他要通過創建皮克斯動畫電影公司來改變一種文化、娛樂模式。在這一過程中,他不但找到了重新走向輝煌的“秘訣”,也再一次塑造了一個成功的“喬布斯”。那麼,他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1985年的夏天,當時的蘋果公司正處於失勢的境地。蘋果公司的員工艾倫·凱建議他一同拜訪自己的朋友埃德·卡特穆爾。卡特穆爾當時是喬治·盧卡斯電影製片廠電腦部門的負責人。盧卡斯影業電腦部門有兩個主要組成部分:一個團隊研發定製電腦,使之能夠將實景電影膠片上的圖像數字化,並融入特效;還有一個負責製作動畫短片的電腦動畫團隊,這是皮克斯的前身。所以,皮克斯的曆史遠比公眾認知的長。當這家小公司還是喬治·盧卡斯的電影公司旗下電腦動畫部門時,便始終在電腦繪圖應用上進行著創新。然而,喬治·盧卡斯在看過該團隊製作的動畫短片《安德烈和威利的冒險》後,認為人物設計過於簡單,情節也非常單薄,以至於他無法從電腦動畫的原始狀態想到它未來可能的樣子。因為他需要的是能夠直接運用的技術,也希望他的繪圖團隊能夠製造出電影製作工具,而不是電腦動畫電影。後來由於喬治·盧卡斯陷入了一場由離婚案引發的財產糾紛中,這個電腦部門在他的理念中又顯然是無所適從,所以他決定將這個電腦部門包裝成電腦硬件公司並找下家賣掉。
1985年的秋天,卡特穆爾和皮克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阿爾維·雷·史密斯決定由他們自己買下這個部門並尋找投資者。多方碰壁後,他們打電話找到了喬布斯,喬布斯表示對此很感興趣。他們決定:由喬布斯出資購買多數股權,並擔任董事長,但要由卡特穆爾和阿爾維來運營。“我之所以想收購這個部門,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計算機圖形。”喬布斯後來回憶道,“看到盧卡斯影業電腦部門這些人的時候,我意識到,在融合藝術與技術的領域,他們真的是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麵,而這個領域一直以來都是我的興趣所在。”1986年1月,雙方達成了最終協議。協議約定,喬布斯投資1000萬美元後,可持有該公司70%的股份,其他股份分配給埃德·卡特穆爾、阿爾維·雷·史密斯及其他38名創始員工,包括前台接待。因為該部門最重要的硬件就是皮克斯圖像電腦,所以新公司便以此命名,皮克斯公司誕生了。
在皮克斯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喬布斯沒有進行過多幹預,而是讓卡特穆爾和阿爾維自行掌管皮克斯。但是,由於個性使然以及控製本能的驅使,喬布斯很快就變成了強勢的角色。他一直都很欣賞硬件和軟件的整合,皮克斯的圖像電腦和渲染軟件就是如此。針對皮克斯公司硬件和軟件的未來,喬布斯提出了一堆想法,有的合理,有的古怪,但大都缺乏現實性。比如在硬件方麵,最初,皮克斯圖像電腦售價12.5萬美元,喬布斯要求皮克斯開發一款成本更低的圖像電腦,售價在三萬美元左右。他想要把皮克斯的電腦賣給大眾市場,然而,從始至終,皮克斯電腦從未完全進入普通消費者市場。因為它們售價太高,而且專門為之編寫的軟件應用程序也不多。在軟件方麵,喬布斯認為,皮克斯的軟件也應該像硬件那樣,嚐試進入大眾市場,而不是僅限於專業市場。在他的要求下,皮克斯公司開發了一種新的語言和界麵,名為RenderMan。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普通消費者對這種能讓他們渲染出逼真圖像的昂貴軟件並無興趣,RenderMan也沒能成功進入大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