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公司建立,“蘋果I”的蛻變之旅(2 / 3)

在喬布斯和韋恩共同的勸說下,加上在惠普公司被輕視,備感失落的沃茲最終同意把他的電腦設計作為蘋果公司的財產。1976年4月1日,史蒂夫·喬布斯、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羅納德·傑拉爾德·韋恩簽訂了蘋果公司的合作夥伴協議,公司股份以45%、45%、10%的比例劃分。其中的責任劃分也很明確:沃茲負責電子工程的開發執行,喬布斯負責電子工程的市場營銷,韋恩負責機械工程以及文書工作,各司其職。於是,蘋果公司誕生了。

由於韋恩的很快退出,對於大部分熟悉蘋果公司的人來說,他是個被人遺忘的創立者。蘋果公司創立不久,為解決資金問題,喬布斯開始計劃借入並且花掉更多的錢,這使韋恩想起了上一次自己公司破產的痛苦經曆。他很擔心萬一蘋果公司也破產後,自己必須應付那些債權人無休止的追債,因為喬布斯和沃茲當時屬於無產者,沒什麼損失不起的,而他則不同。所以在蘋果公司創立11天後,韋恩就簽訂了退出聲明和合作協議的修正案,他不再以合夥人的身份參與蘋果公司運作,所持10%股份使他先後共得到了2300美元,對此他表示很滿意。但是,假設韋恩當初沒有退縮並繼續持有這10%的股份的話,那麼之後他也不會落魄到需依靠保險金度日的悲慘境地,因為這些股票在2010年將會升值到大約26億美元。可見,對於我們大多數尚在庸碌無為的人來說,缺乏的未必是那種可以邁向成功的機遇,而是抓住機遇時的那種敢於破釜沉舟的勇氣。

為了尋找客戶,剛剛建立自己公司的喬布斯和沃茲在“家釀計算機俱樂部”展示了他們最新生產出來的電路板,這是蘋果I的雛形。在這個電路板上,他們用更加人性化的鍵盤取代了以前那種笨重的、由一大堆讓人困惑的燈泡和開關組成的粗糙麵板,並且把一些關鍵的元部件都內置於機器中,使得這個電路板看起來更加簡潔美觀。盡管喬布斯努力用一些華麗的辭藻來描述蘋果I的驚人價值,但由於當時蘋果電腦使用的隻是二流的微處理器,所以在場的觀眾並不是很感興趣。然而,喬布斯他們也不是一無所獲,一個叫保羅·特雷爾的電腦商給他們留下了名片。特雷爾經營的店鋪後來成為美國第一家電腦零售連鎖店,即彼特商店。喬布斯認為機不可失,第二天就去找特雷爾洽談生意。特雷爾表示願意向蘋果公司定購50台電腦,但必須是完全組裝好的電腦,為此他願意每台出價500美元,貨到付款,現金結賬。這次轉機給了喬布斯和沃茲極大的驚喜,同時也成為蘋果公司正式起飛的助推器。“那是我們公司成長曆史上最大的一次事件,在以後的發展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重大的、如此出人意料的事件。”沃茲如此說。

大概對於大多數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來說,最大的挑戰都是資金不足。當然蘋果公司也不例外。要想按時完成彼特商店的訂單,就得先購買相關的零部件,而要購買零部件,就必須先籌集到足夠的資金或者獲得銀行貸款。製造50台電腦大約需要1.5萬美元的零部件,但是喬布斯和沃茲當時隻有1000多美元,這還是在他們分別賣掉汽車和電腦後籌集到的,兩者相差甚遠。於是,喬布斯跑遍了整個矽穀,以尋求資金援助。起初,喬布斯想要從當地的一家銀行貸款,但不幸被拒絕。無奈之下他又去了經營電腦零部件的哈爾泰克商店,甚至提出願意用蘋果公司的部分股權來換取一些零部件,但是“兩個邋遢的年輕小夥子”的形象顯然不能博取店主的信任,又一次碰壁。他的老雇主阿塔裏公司倒是願意賣給他們一些電腦芯片,但是要求預付現金,對於當時底子還很薄的蘋果公司來說,這個方案顯然也不切合實際。接連的碰壁足以擊毀任何一個意誌薄弱的創業者的信心,還談什麼雄心勃勃的宏偉大計呢。但是,喬布斯反而越挫越勇,在鍥而不舍的努力下,最終贏得了幸運女神的青睞。喬布斯先是從小時候的惡作劇玩伴艾倫·鮑姆和他的父親那裏獲得了5000美元,接著說服另一家電子零部件公司——克拉默電子公司老板,在確認訂單的真實性後,克拉默電子公司答應向蘋果公司出售價值1.5萬美元的電腦零部件,並且允許蘋果公司延期30天支付。

天無絕人之路,初生的蘋果終於解決了第一筆生意中最關鍵的資金問題。接下來,為了盡快完成彼特商店所訂購的50台電腦,以便在30天內償還欠克拉默電子公司的債務,蘋果電腦公司的第一次生產活動就這樣火急火燎地開始了。喬布斯家的車庫成為了蘋果公司的組裝工廠,他所有家庭成員都被發動起來,甚至包括喬布斯已懷孕的妹妹帕蒂,喬布斯的朋友丹尼爾·科特肯和其女友也被請來幫忙。一個月後,在大家齊心合力的努力下,這次意義重大的生產活動終於順利完成。蘋果公司向彼特商店提交了他們的產品——50台蘋果I的元件主板,但是彼特商店的老板特雷爾有點吃驚,因為他所期待的是“完全裝配好的計算機”,而蘋果公司所生產的卻是沒有電源,沒有鍵盤,沒有顯示器,甚至沒有外殼的元件主板。不過,他並沒有食言,痛快地向喬布斯支付了現金。蘋果公司也終於得以如期付清了零件供應商——克拉默電子公司的欠款。更加讓人振奮的是,在這單生意裏,蘋果公司大概獲得8000美元利潤。興奮至極的喬布斯開始馬不停蹄地奔走於矽穀的各個電子商店,希望可以出售更多的電腦,皇天不負苦心人,結果除了彼特商店訂購了50台電腦,蘋果公司還向“家釀計算機俱樂部”的電腦發燒友和其他電腦零售店賣出了蘋果I電腦150台。